APP下载

传统民本思想: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源泉

2015-04-09刘晓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爱民中国共产党理念

刘晓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新视阈

传统民本思想: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源泉

刘晓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吸收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成功地将爱民仁民、重民贵民、安民养民的价值理念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并在建设、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民本思想;群众路线;思想源泉

“民本”一词肇始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其意为:民众乃邦国之根本,只有安民、富民,社会才能稳定,政权才能稳固,统治才能长久。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交替之际,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到“重民轻天”再到“贵民轻君”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政治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从殷周时期《尚书》的“民为邦本”、《诗经》的“宜民宜人”到先秦时期孔子的“仁政”“爱民”、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时期贾谊的“民为政本”、李世民的“国依于民”、柳宗元的“吏为民役”,一直到明清时期张居正的“知人安民”、康熙的“以足民为首务”、乾隆的“以养民为本”等,传统民本思想的这些基本价值理念可以集中概括为三方面:爱民仁民,重民贵民,安民养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陶冶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群众路线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和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这些有益成分,赋予群众路线以深刻的思想内涵。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群众路线正是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应答。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历史使命,将其融入全部的奋斗实践,由此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定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动力,充分相信并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在思想感情上尊重并贴近人民群众;要求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不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整合力量,深入了解民情,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三个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爱民仁民、重民贵民、安民养民的价值理念。

一、一切为了群众:爱民仁民

爱民仁民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这一理念可以在儒家孟子仁政爱民、以民为本、反对暴政、体恤百姓的“民本”思想中得到充分理解。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爱人的思想,爱民思想尤为突出。他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针对当时刑罚严苛的局面,提出省刑罚、反株连、“罪人不孥”;主张为民所想,不要把民所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而也”(《孟子·离娄上》);告诫天子为了得天下、保四海,就必须实行仁政、爱护民众,“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上》)。

扎根于人民,从群众中汲取力量,珍视民意民心,这是爱民仁民理念的重要启示。“一切为了群众”,深刻揭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要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要求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爱民仁民理念的集中体现。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就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2]胡锦涛同志也强调:“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位观和权力观,明确为谁当官、为谁服务,用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形象为民服务。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多应百姓呼吁,在办实事做好事中让民心始终温暖,坚决纠正台上称“仆人”、台下做“主人”,嘴说办实事、暗地办私事的不正之风,用深厚真挚的感情去办好事,用诚心诚意的态度去办实事,用尽心竭力的行动去解难事。

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就是要多察百姓疾苦,在体民情达民意中让民心始终舒畅。下大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来化解民怨,让人民群众共享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随时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基本尺度,从而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保证社会稳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多谋百姓福祉,在顺民情得民意中让民心始终凝聚。

“一切为了群众”的这些内在要求,与爱民仁民的民本理念一脉相承、互相印证,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凝聚民心、整合民力的强大助力。

二、一切依靠群众:重民贵民

殷商时期,迷信氛围强烈,重天地、鬼神、星辰、日月;到了西周,周人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看到了人民武装倒戈的力量,认识到“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保民”等主张,初显了重民贵民理念;春秋时期,对“民”的重视有了新的提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重民思想作为对西周“我生不有命在天”之天命观的修补和否定以及复兴“王道仁政”的需要进一步得到高扬;明末清初,重民贵民思想得到极大发挥,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对人民力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民为国之本,众为邦之基。君舟民水,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传统民本思想重民贵民的价值理念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念。党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力量源泉。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因而只会被我们所打倒”。

一切依靠群众,要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人民群众,才是决定历史变革及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力量,一切英雄人物、领袖及革命家都只是人民群众的代表,历史发展从根本上而言是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利益和意志进行选择的结果;人民群众还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不仅运用自己的力量推翻和淘汰旧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且运用自己的伟大智慧和力量不断实践创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一切依靠群众,要求思想上贴近群众,言行上尊重群众,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和首创性。“知政失者在草野”,因此,要问政于民、尊重民意,在实施相关举措之前首先问问老百姓同不同意、答不答应,以民意作为是否开展和推行相关举措的准绳和依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源于人民群众的权力真正为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服务;要问计于民,汲取民智,要以人民群众为师,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广泛听取民意,充分汲取民智,保证民众有地方发言、有渠道提议,保证民众的声音有人认真听取、民众的提议有人积极回应。

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立足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并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的实践活动,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映了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的这两个方面都以人民群众作为根本着眼点,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集中体现了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和肯定,是对传统民本思想“重民贵民”理念的充分吸收。

三、对人民群众负责:安民养民

自西周以来就有敬天保民的思想,《尚书》中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明德慎罚,以民为监,这种思想在西周以后被历代统治者接受和继承。从“殷鉴”中,周朝统治者认识到“敬德”对“保民”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命—敬德—保民”三者统一的统治思想。它要求为政者修德、敬德,保民、为民,这样才能获天命,因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周人已经认识到民众中蕴藏着足以影响政权存亡的巨大力量,民心向背决定着政权存亡。统治者要想达到“祈天永命”的目的,就必须顾及民众的一般要求。只有稳定安顿好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使之重土难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永享国祚。

安民养民,在经济上要求施惠要深、用民要平、敛税要轻,要关心百姓疾苦,“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使黎民百姓衣食无忧;在政治上要求明德慎罚、怀保小民,加强道德教化,要正确对待小民百姓的怨詈、咒骂,不虐待百姓、不滥杀无辜。如果天子不能安民、保民、养民,而是施暴于民,天下人就可以得而共诛之。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重视民心,时刻注意惠于庶民,百姓休养生息,民众生活富裕,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强大,这是安民养民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关注社会民生、对人民群众负责,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有力回应。

在政治上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经济上时刻关心人民的物质利益,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真正需要什么,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问需于民、体恤民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在精神上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提高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这些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传统民本思想安民养民理念的内在要求。

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这些深刻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丰富的革命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更是对传统民本思想中有益成分的充分体察和吸收。爱民仁民、重民贵民、安民养民等优秀价值理念,作为群众路线的源头活水,与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1]季明.党的群众路线学习读本[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颜晓峰,杨邦荣.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读本[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3]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M].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

[4]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西北大学学报,2005(1).

[5]周家荣.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归宿[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 王怡敏)

D261

A

1008-9012(2015)01-0062-04

2015-01-12

刘晓潇(1985- ),女,汉族,山西朔州人,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华文化与统战理论。

猜你喜欢

爱民中国共产党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李爱民美术作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触摸俄罗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