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政党参政的外部条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5-04-09仝双印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参政党多党合作参政议政

仝双印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12)

参政党建设研究

参政党参政的外部条件分析及对策建议

仝双印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12)

中国的参政党要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自身条件外,还有赖于执政党的自觉意识、参政党知情问政的渠道以及参政党组织建设等诸多外部条件。在现行社会政治环境中,这些外部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使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健康发展,必须为参政党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其既有能力参政,又有参政条件,以便有效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

参政党;协商民主;多党合作

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之并存,形成了良好的政党关系,成为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政治保障。中共十八大将协商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予以充分肯定,使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举行的民主协商会上,重申了协商民主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他希望民主党派“带领广大成员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巩固多党合作的良好局面”[1]。这是新一届中共领导对民主党派的殷切期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胸襟。

民主党派要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加强自身建设就是为发挥参政党作用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使之有能力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多作贡献。近年来,各民主党派都在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成员素质,全面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成效是显著的。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真正参好政,不完全取决于民主党派自身,还有赖于诸多客观社会环境,参政党重在“参”字,这势必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有所联系。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多党合作、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近年来民主党派参与国家诸多重大决策中的表现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努力的成效。然而,在目前社会政治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参政党在实际参政议政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牵制,尤其是遇到与一些部门和组织利益相关的问题时,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成效,甚至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部分中共基层组织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使得多党合作制度在实际贯彻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中共基层党组织对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应有的认识,个别中共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甚至仍然用极“左”的思维方式认识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各民主党派只是被“团结”甚或被改造的对象,他们不承认民主党派的相对独立性,在实际工作中过多干扰参政党的具体事务。民主党派成员在其所在单位与中共党员在政治待遇、提干晋升、参与机会等方面事实上存在着较大差别。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活动时间、场地、经费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只能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日组织活动,甚至把组织活动安排在党派成员家中,一些社会服务、专题调研等工作常常因经费不足或时间原因而难以开展。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势必会挫伤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利于民主党派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较少,知情问政的信息不畅。这主要是由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缺乏制度化保障,没有一套规范化运作程序。在现行体制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往往是一种随机性的安排,即使在政协工作中,也没能充分发挥出民主党派应有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民主党派在政协中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而不是主动地提出建议。民主党派的一些提案,往往不被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成效和积极性。

第三,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这些困难既有民主党派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政治环境造成的影响。民主党派成员大都是各自行业的骨干,他们有繁重的本职工作,也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热情,由于体制环境的限制,他们难以在业务工作与参政议政之间作合理的调整。加上一些中共基层党组织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甚至人为设置障碍,影响了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组织发展。

为使民主党派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执政党有责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破除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各种障碍,确保中共中央关于协商民主的文件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更加有利的客观条件,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中共各级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有关协商民主的文件精神,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落实。中共组织、宣传部门要把中央有关协商民主文件的学习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党校的教学安排中要有相应的培训内容,使广大干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更明确的认识,消除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中的错误认识。基层党校更要强化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使中共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真正具有政治协商意愿,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更加可靠的组织基础。贯彻好协商民主精神,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事迹和成效,提升其社会关注度,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社会氛围。2015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定了明确方针,显示出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决心和意志。

第二,制定落实协商民主相关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立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口联系民主党派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重大决策之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对中共基层组织尤其要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使中央精神在基层单位确实得以贯彻。二是扩大民主党派的知情范围,要明确民主党派知情问政的方式和途径,使民主党派成员及时了解有关政策,熟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共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应把重要课题委托给民主党派调研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拓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为他们广泛了解社会提供必要条件。三是完善定期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制度,建立民主党派意见建议反馈机制,使民主党派知情问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四是建立中共基层组织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制度。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中共组织支持各民主党派发展是自身的政治责任,应该以文件形式对中共基层组织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其支持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工作。民主党派成员受本组织委派参加调研及会议等应视同单位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应该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并给予相应奖励。

第三,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应适当提高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民主党派成员的比例,这是他们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政治条件,也是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明确要求的。其次,应为民主党派提供必要的经费,使他们有条件开展调研活动、进行必要的联系与交流。要解决好民主党派机关行政级别、编制及专职干部配备问题,使民主党派有足够能力和条件开展工作。再次,民主党派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等活动,应得到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协助和配合,以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第四,支持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把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定期举办统战知识培训班作为制度加以规范并督促落实,把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统战知识培训作为其思想政治考核的重要依据,使之成为吸纳新成员的重要条件,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使成员及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建设发展情况,不断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要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完善党内监督、主委联系支部、委员联系成员、成员联系中高级知识分子等制度,提高民主党派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基层支部建设,按照本党派的章程和工作计划,对基层组织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基层支部要积极争取中共基层组织的支持,切实保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要着眼于多党合作事业长远发展,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推荐民主党派成员作为党外后备干部,创造条件使新一代优秀民主党派代表人物脱颖而出,切实做好他们的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工作。要贯彻“三个为主”,建立健全组织发展程序,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有计划地稳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帮助民主党派拓展发展空间,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民主党派的限制。三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机关建设。在民主党派机关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和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解决好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待遇问题,加大机关干部的教育、培养和交流力度,使民主党派机关真正成为高效率工作、全方位服务的机关,拥有调动相应社会资源的条件。

“协商民主实施的前提,在于参与方平等相待,协商的环境友好、氛围融洽。协商当然需要主持和主导,但主持应公正公道,主导能导出真知灼见。”[2]这是我国协商民主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随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条件的日益改善,各民主党派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通过积极参政议政,将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化参政党意识,把全面提高参政能力作为紧迫政治任务来完成,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机制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1]新华网.2013-02-28.

[2]叶小文.协商民主开新路[J].理论研究,2011(2):8.

(责任编辑 赵晓旷)

D665

A

1008-9012(2015)01-0033-03

2015-02-12

仝双印(1959— ),男,汉族,山西平陆人,硕士,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猜你喜欢

参政党多党合作参政议政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