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区党建”到“党建社区”
——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公益双向认领”项目述评

2015-04-09陈周旺

社会治理理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向公益党组织

陈周旺

从“社区党建”到“党建社区”
——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公益双向认领”项目述评

陈周旺

社区党建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党建工作的难点之一。社区党建的目标,是激发居住区党组织的活力,让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以党的组织化力量推动实现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形成有序、和谐、欢乐的社区生活共同体。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如何一体化,即让社区党建融入到社区建设的功能之中,使社区党建成为社区建设的支撑性机制,就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也是社区党建的突破口。

在此意义上,社区党建亟待突破旧的党建工作格局,寻找新的工作生长点和切入点。在单纯“社区党建”框架下,社区党建工作容易画地为牢,“就党建谈党建”,党的组织生活无法走出“支部框框”,成为社区退休党员自娱自乐的活动。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是隔离的、各自为政的;惟一的联结机制就是居民区党支部成员在居委会中任职,借助一些行政化的手法去推动,但是广大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其结果就是,党组织外,资源闲置;党组织内,资源闲转。

“党建社区”就要打破这个框框,在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之间搭建起一座联通的桥梁,使之连为一体,通过居民区党组织的力量,将组织内外的资源都充分调动起来,服务于社区公共服务的共同目标,让党建工作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实现功能整合。这样一来,社区党建工作必将经历一个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就是从过去的“社区建设带动社区党建”模式转变为“社区党建带动社区建设”模式。社区建设为社区党建创造条件,社区党建为社区建设提供支撑。

之前,上海市大量厂区转变为社区,商品房大规模开发以及都市经济的崛起,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涌现了很多新问题,尤其是广大党员分散在社区中找不到组织。依托现成的社区行政力量“找回党组织”,开展党员登记和在两新组织重建党组织,就成为这一时期社区党建的工作重点。可以说,这为下一步的“以社区党建带动社区建设”创造了条件,而在经历了多年依靠社区建设带动社区党建的努力之后,现在是社区党建反哺社区建设的时候了。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公益双向认领”从性质上,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找到了“社区公益”这样一个契合点,将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在功能、资源上的优势,相辅相成,社区党建成为社区建设的推动力。同样,社区党建也恰恰要在融入社区建设中才能让自身运转起来,找到党建工作真正的落脚点和切入点。

从这一角度,五里桥街道的“双向认领”项目的价值,就在于它解决了社区党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

第一,“双向认领”具有强烈的需求导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种需求理论。社区党建要凝聚人心,就要从人的需求出发,解决社区居民真正关心的问题,让工作落到实处。“双向认领”的创意,从一开始就是“需求导向”的,以居民的需求为依归。

首先从项目的创始来看,街道向驻区单位开具的“尊老爱老”“扶幼助学”“人文关怀”“志愿服务”“拥军优属”“文化推广”“共建共享”等七大类公益项目需求菜单,以及菜单下的具体服务项目,都是在街道社区干部经过反复调研、或者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中发现问题,每年在广泛征求和梳理社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利益聚合的过程而成型的。比如,“我为老人添道菜”的项目,就是基于社区干部在工作中发现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来设定的;同样,针对当下“午餐去哪儿吃?吃什么?”这一普遍困扰商务楼宇和园区白领的难题,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商会和互联星空信息化协会认领了“白领午餐地图”项目。

其次,以志愿认领的方式来实施项目,也充分考虑认领主体的需求。“双向认领”的亮点,就在于十分突出项目的志愿、自愿的性质。比如都市绿农和江南制造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承办的“图书换绿植”项目,对于参与者而言本身也是培养办公室绿色文化、提高员工文化品位的举措,具有双向意义。浦江桥隧南区公司认领的“我为老人送温暖”项目,既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也为公司外地员工融入上海社区创造条件,项目一做就是三年。

第二,“双向认领”具有多元参与的性质。社区党建最大的难题不是没有资源,而是大量可获得的资源都是闲置的,没有被充分运用起来。在很多社区中,人、财、物、组织都不缺,但是就没有找到有效机制,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用于社区建设之途。“双向认领”最大程度挖掘社区资源,将社区中的企事业单位、服务性组织、文化团体这些原本游离于社区建设体系之外的力量,通过认领机制整合到了一起,共同承担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中最有效的跨部门组织网络,社区党组织在组织整合、沟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过来也促进社区党组织本身的联动,带来互强效应。

第三,“双向认领”搭建的是开放性的党建平台。有的社区对社区党建的理解比较狭义,认为党建就是社区党组织内部的活动,在居委会层面就是居民区党支部内部活动。参与者严格局限在社区内的党员,搞的是闭门活动,开开小会、打打牌、组织一两次远足,这样将不可避免造成“组织空转”,社区党组织成为一个空架子、退休党员俱乐部,基本上与社区脱节,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支撑度都有限。在居民区中,“书记参与”不能代替“组织参与”,因为社区党组织的活力没有很好体现。通过“双向认领”,社区党建以“社区公益”作为对象,就向社会打开大门,与社会力量联接起来。

社区公益之所以是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契合点,是因为未来基层社会治理的制高点就是社区公益的供给。社区正式组织的基层治理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社区公益等公共服务项目供给的有效性。将社区治理准确定位于“社区公益”,不仅可以在基层社会取得较高的认同度,同时可以让基层自治组织从过去过度行政化的格局中有所转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区公共服务之中。

由“双向认领”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社区公益活动一定要由党组织来做呢?党组织的不可替代性到底体现在哪里?首先,这是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双向互动的要求,党建要开创新的格局,就要走出去,使党员活动进入社区、融入社区,与社区公共事务有机结合,让社会听到党组织的声音,这也是社区党建的自我突破;其次,要让党组织在社区公益中扮演“能动者”的作用,让党组织站在社区公益的的制高点,而党组织的组织介入,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组织干预的行政化,避免公益活动变味;第三,党组织拥有跨部门的网络平台,为社区共建提供组织基础。党组织吸纳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公益事业,也有利于通过党组织的力量引导社会组织的正常、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双向认领”是社区党建的机制创新。什么叫“机制创新”呢?就是说,过去的社区党建乃至于社区建设,重制度而不重机制,因为制度是必然的,机制是或然的,取决于具体的语境、人的能动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为后来的社区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框架,但也有不足,那就是使社区发展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就是说,制度都一样,但是不同的社区在治理绩效上却呈现较大的差别,原因就在于机制创新的积极性不一样。有制度无机制,制度就成为花架子,无法被激活。因此,在制度创新之后必须重视机制创新,让制度运转起来。“机制创新”就应以人为本、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人的能动作用,去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进而创设议程,形成持续性的工作机制来达到组织目标。

“双向认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创新如果只是基于临时性、权宜的观念,就容易沦为文宣作品,无法持续服务于社区建设。“双向认领”始于世博会期间,已经运作了多年,体现出可行性、有效性。总结经验就是,五里桥街道从一开始,十分坚持“双向认领”的需求导向、多元参与、志愿自愿性质,建立制度进行规范管理。更重要的是,在“双向认领”中,五里桥街道让党组织成为社区公益的能动者、推动者和组织者,使项目获得持续的组织支持。这是“党建社区”理念的切实贯彻。

(陈周旺,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市民之声

体验了五里桥街道的双向认领以及三社联动的活动之后,印象最深的在于老年人的日托所。看到一个穿白大褂的大婶一直在那边走来走去,听介绍,她是退休后因为热心,来这边当一名医务工作者,随时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他们会安排早上做操,下午也会安排手指操,使老年人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市民 王非凡

印象最深的就是,托老所里有一个“我为老人添道菜”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每一年都是由不同的社会组织负责承接。通过这个项目,真正做到了明确服务的需求、服务的对象、服务的载体以及服务的成效,最终实现精准服务的目标。

——市民 刘海丰

猜你喜欢

双向公益党组织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公益
公益
公益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