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东方智慧丰富发展理念、求解发展难题——“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解读

2015-04-09张建平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愿景经济体一带

张建平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受到一带一路国家的热烈欢迎。这份愿景与行动的出台可谓是国际社会和国内各地期盼已久,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系统地说明了“一带一路”的合作主张、合作内涵,合作方向和任务。“一带一路”和APEC将会构成未来中国开放战略布局的“一体两翼”,它正在塑造中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庞大、史无前例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地区跨越亚洲、欧洲和大洋洲,涵盖的内容包括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到货物流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正确理解“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方案,对于我国和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次成功倡议的新兴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是中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战略新格局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顺应全球和区域发展格局新的变化,

张建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研究员,商务部APEC和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贸易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专家组成员,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国防大学特聘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中国委员和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投资。为联合国、世行、亚行、欧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机构提供咨询和开展研究30多次。曾为俄副总理苏瓦洛夫提供咨询。多次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曾连续三年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培育中国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它是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也是中国创新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东方大智慧。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未来中国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都迫切需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不仅向东开放,也要向北、向南、向西开放;不仅要对亚太开放,更要向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放。从全球看,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新的制造业中心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我国的可持续增长与发展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特别是沿线国家对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分享中国的大市场、由中国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发展的障碍有强烈愿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区域合作战略倡议,而不仅仅是中国的战略,这就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是沿线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愿望。强调倡议,可避免让很多“一带一路”的伙伴对中国产生不必要的猜疑。

本次出台的愿景与行动,也不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而是所倡议的行动方案。下一步,我国需要与沿线国家一道,积极对接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区域合作规划(例如我国与东盟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互联互通规划的对接),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加快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也会与沿线国家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创新国际区域合作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具有四个开放包容特征,不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是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基于各国文化认同,遵从世界多种文明共存,尊重世界多极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文化、安全、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合作底蕴是丝绸之路文化。作为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倡议,它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以及共赢精神。无论国家的大小强弱,都是“一带一路”平等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一带一路”的合作空间开放包容,将成为世界上最长、也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它涉及几十个陆上的、海上的、中国的邻国以及中国周边的国家,这些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拥有非常强的互补性,有巨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地域和国别范围有弹性,任何一个相关经济体如愿意参与,都不会遭到排斥。

“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式开放包容。它既要依托现有机制性合作以及未来可能发展出来的新的机制性合作(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些机制性合作,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同时,也依赖很多非机制性的合作,任何创新务实的合作方式都会被吸收和包容,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有关的经济体可以把现有的和计划中的各种互联互通项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贸易和投资的合作项目,以及政策沟通和文化交流、民心沟通的项目都整合进来。

合作领域开放包容。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实施“五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它以经贸合作为核心,但也涉及文化交流、安全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民生。

把“一带一路”比作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不准确也不妥当。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背景与“一带一路”战略完全不同,且只选西欧国家排斥东欧国家,主要手段是国际援助加投资。这种比喻实际上降低了“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思想境界,忽视了“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差异。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了相关经济体之间未来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货物畅通、资金流通及民心相通。这意味着未来在“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上,通过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联互通”,顺应全球化时代下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区域限制日益削减的时代大趋势,根据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促进、人员往来、政策相通提供更丰富的便利条件与更自由的合作空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关键的基础性作用,而现实和未来的“一带一路”合作对互联互通有巨大需求。正如中国的宝贵发展经验是“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大量的发展中经济体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而中国的供给能力将与之形成完美匹配。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以融资条件改善为基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即以此为目标。正是由于亚投行适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欧洲很多发达经济体竞相加入亚投行。

互联互通将有效改善“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环境,推动各经济体之间加速构建全球价值链,并逐渐形成区域生产网络,使相关经济体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中来,从而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对外投资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并带动中国与相关国家区域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合作密切了贸易投资关系后,许多经济体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寻求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走向自贸区的建设。“一带一路”所有经济体应合作把握好这四个层级的递进关系,通力合作,推动经济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的把握与风险控制

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占全球比重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29%),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球23.9%。而亚太地区占世界人口40%、经济总量占57%、贸易总量占48%,我国目前60%的对外贸易、70%的对外投资和80%的引进外资集中在亚太地区。比较而言,未来10到20年,“一带一路”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愿景与行动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必须注意到,在行动中所提到的很多经济体,发展水平差距很大,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2476美元以上)人口约3亿,占6.9%,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045美元以下)人口约2.9亿,占6.7%,中等偏下及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046~4125美元)人口约23.9亿,占55.2%,即使是高收入国家,也大多主要依靠能源出口,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有的国家有内战,有的国家受到国际社会制裁,有几十个经济体还不是WTO成员,市场秩序和市场信用比较差,在发展中风险很高。

对于我国来讲,在未来实施“一带一路”合作,一方面需要对不同国家开展综合风险评估报告,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战略性分析和综合的可行性分析,利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尽可能降低合作与投资风险。同时,对不同经济体,因国而宜,就“五通”对不同经济体实施不同的多元选择方案。有的可选择先做一通,有的可选择先做三通,有的可同时推进五通。有关国家可从易到难,从点到片,然后从线到片,逐步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所以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所有的经济体将在政治上不断互信。在经济上把互补的优势转变为合作的优势,最终目标是“政通人和,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需国内区域一体化与国际区域合作的融合与互动

“一带一路”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但不等于区域一体化。APEC的发展方向,越来越以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一种模式,要通过谈判、机制化合作,走向区域经济融合。但“一带一路”可能会采取更加务实和创新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会推动自贸区建设,但不刻意追求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于很多非WTO成员,即使没有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仍然能够不断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

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将基于综合立体、现代化的交通运输通道形成多条经济带,会形成许多经济带所组合而成的巨型经济网络,它会覆盖亚欧大陆,同时也会辐射非洲和大洋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会形成很多的交汇点。我国很多相关省份也会形成“一带一路”的交汇合作平台。在愿景与行动方案中,明确了两个核心:新疆、福建;18省份,7个高地,15个港口。但实际上,基于“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符号,并非只是一条带、一条路,而是多条带、多条路,因此,我国所有省份都要规划和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黑龙江定位于建设陆海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蒙古致力于建设草原丝绸之路,陕西省打造一带重要支点,甘肃省打造一带黄金段,宁夏要成为大通道上的交通大枢纽,山东省要成为“一带一路”节点省份和交汇平台,重庆要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节点等等。每个省份和每个城市都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求自己的定位。按照经济网络理念,未来的“一带一路”将难言起点、难言终点。哪个省份、哪个城市发展快、建设好,哪个省份或城市就可以成为事实上的起点。

以东方智慧丰富发展理念、求解发展难题

“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与APEC的设计理念存在明显差异。APEC倡导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通过自由贸易谈判完成规则对接,这种方式更像一服西药,它成分清晰,药效很快,只要能消除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就会立即促进贸易投资增长。“一带一路”战略主张的区域经济合作则像一服中药,它成分很复杂,“五通”相互促进、相互平衡,也许短时间内药效不明显,但从长远角度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合作过程中无须谈判,不以标准排斥想合作的经济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所秉持的区域经济合作理念,体现了开放包容、灵活务实的东方智慧,也将使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三大古老文明迎来新的历史性合作机遇。特别是在目前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严重对立的情况下,伊斯兰世界基本被隔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导致了一系列发展问题的产生。未来“一带一路”可能为伊斯兰世界发展和合作提供新的路径。而对于我国而言,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和走向可持续、创新型驱动发展模式,“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平台必不可缺。

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尊重发达国家在沿线国家的存在,欢迎欧美日在沿带沿路发挥建设性作用。美日欧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历史悠久,我国需理性看待他们与传统强国的关系,以竞争促进自身战略完善,以合作求多方共赢。不应惧怕与美日欧竞争,可以在竞争中建立自己的优势和影响,也应通过合作推动美日欧接受更加务实的发展理念,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方国家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纷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可以看出,欧洲国家已积极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ADB)已经承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国际开发性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可与ADB形成互补关系。目前,亚洲有几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而ADB设立的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只能拿出1000亿美元。美日国内学术界则指出,美日要想影响AIIB的投资规则,就必须参与其中。应该认识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西方国家互有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美日欧不具备中国的成本控制能力。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经贸规则方面,发达国家一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未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也应该学习美欧日的适用经验和方法,用别国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建立我们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愿景经济体一带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一带一路”我的梦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