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乡土史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2015-04-08许庆如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

许庆如

乡土史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运用乡土史进行教学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自觉之举。经过不断努力,乡土史教学在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革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乡土史教学也将会有更为广阔的革新空间。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不断更新乡土史课程资源,革新教学方法,改善评价方式,通过乡土情境的营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乡土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回顾 展望

从广义来看,中国的乡土史教育古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编写的《春秋》即有乡土教材的意蕴,而遍布于乡村的祠庙,以及在街头巷尾为当地忠义之士、孝子等树立的牌坊皆可视为进行乡土史教育的重要方式。严格说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乡土历史教育始于清末。20世纪初,随着清末教育改革的推行,乡土史成为小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20世纪,乡土史教学一直被明确列入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之中。21世纪初,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乡土史教学却在新修订的历史教学大纲中悄然隐去。这一变化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他们纷纷撰文呼吁历史教学中不应忽略乡土史[1-2]。那么,在新的背景下,乡土史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分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乡土历史教学的变迁,并窥探其未来走向。

一、乡土史教学的内容选取与切入

60多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编写出版了大量乡土史教材。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把这些教材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是配合历史教学内容穿插讲授一些乡土史知识。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乡土史教学内容的选取多由各学校的历史教师来完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关乡土史教学的规定悄悄从新的历史教学大纲里退出。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乡土史已成为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提到,应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另外,还指出,“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从不同层面和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3]以上建议不仅推荐了获取乡土课程资源的多种渠道,更启发历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看问题,客观分析来自不同层面和多个角度的史料与见解。

长期以来,乡土史资源受到了中小学历史教师的广泛关注,运用乡土史进行教学也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之举。对比前后乡土史料的内容选取可以看出,新课改之后,随着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们挖掘出的乡土资料也日益丰富。除了通过查阅地方志、访谈长者、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获取资料外,还有不少教师花功夫搜集了民间故事、摄影图片、诗歌、民谣、漫画、新闻报道、影像、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及载体的乡土资料。

开发多种载体的乡土史资源是基础,如何将其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则是一门艺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们在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升华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了大量乡土史资源,大大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与感染力。随着对乡土史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一些教师率先进行了创新性的教学探索。他们选取与历史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从微观入手,把乡土史教学融合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此,以两篇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分析,即冯荣国、陈康衡两位老师所撰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以张謇及大生企业为例》[4],以及方旭老师写的《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宋明理学〉教学设计》[5]。

地处江苏南通的冯荣国和陈康衡两位老师在设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时,通过张謇的经历及其所创办的大生企业的兴衰过程,透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首先从学生所生活的城市——南通导入,引出这座城市的开拓者张謇及其所经营的事业。在过程设计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生动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大生企业的兴衰成败,让学生透过这段乡土历史窥探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之路。设计中丰富的史料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串联起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者在史料中间还别出心裁地补充了不少细节,例如,选用“种棉卖钱,胜过种稻贩盐”的民间谚语说明南通的种棉传统;再如,通过对四幅《厂儆图》的解读来反映办厂初期所遇到的重重阻力。这些史料生动再现了大历史的曲折与复杂,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旭老师在设计《宋明理学》一课的教学时同样另辟蹊径。相对而言,宋明理学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方老师则积极发掘湖南本地乡土资源、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王阳明都曾讲学过的岳麓书院为背景轴进行教学。本课精选了其中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一些景点,将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岳麓书院的景点布局相结合,引领大家一起对其中的牌匾、楹联、碑刻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悟宋明理学的深刻内涵。该教学设计,将学生置身于风景名胜所营造出的理学情境之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在挖掘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情境教学之路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两篇教学设计各有特色,却都非常妥帖地将当地乡土资源融合于历史教学课堂中,这也为如何将乡土史教学切入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乡土史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乡土史教学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广泛开展。其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配合历史课程的教学进度穿插讲授;二是专门抽出一些时间,集中讲授;三是结合参观遗迹、遗物等进行现场讲授。其中,将乡土史知识穿插于历史课程的教学进度之中进行讲授是最常采用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小学历史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在课堂中嵌入乡土史的内容。一些学校还在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基础上,专门拟定出历史教学中插入乡土教材的计划或整理出历史教材内容与乡土教材的对照表,以便于历史教师参照教学。然而,课堂上,能够用来进行乡土史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围绕相关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结合乡土史教学内容而进行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调查、访问、参观、举办展览、举行座谈会、办历史板报等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第二课堂概念的广泛使用,与乡土史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的课外活动渐渐演变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就活动方式而言,这一时期比之前更加丰富,如制作模型图、实地考察等活动渐渐增多。21世纪初,推行新课改之后,一直与乡土史课堂教学相伴生的课外活动,逐渐被整合进了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各种探究学习活动中。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乡土史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学校中的广泛普及,一些学校在编写乡土史教材的过程中,还专门制作了配套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增添了有关当地城市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视频、音频、图像资料,另外,还设计出导航式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人性化的应用模式。丰富的资源与多元的呈现方式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乡土史以及大历史的内容。

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同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6]此段话反映出新课改中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教师应引领学生在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探究精神。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与乡土史相关的主题探究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乡土史教学中。目前,比较常见的设计类型主要有:主题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虽然不同的教学设计背后的指导理念有所差异,但这些设计在具体做法上有着以下相似之处。其一,围绕明确的研究主题,让学生分组完成其中的某个子课题。学生们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观历史遗迹、访谈长者等方法在本地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料。然后在梳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以撰写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制作展牌或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来展示研究成果。其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随时给予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乡土史教学中,学生要主动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亲自去查找、寻求各种资料,基于自己的论据发表相应的见解。教师的指导则主要是提供一些线索和建议,并不负责得出最终结论。在帮助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很好的聆听者。他们把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积极发表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其三,探究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得出丰富多元的开放性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研究结论与教材上的观点相对照,二者常会有所差异。教师在此时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多样性、异质性的观点。

三、乡土史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土史教学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之相关的教学评价却长期处于缺位状态。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家对乡土教育的重视,其教学评价也开始受到关注。在1987年的“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在讲话中即指出:“乡土教材的教学内容应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要探索试验。一般应结合相关课程的考核进行,例如乡土地理的考核,可以结合地理课进行,在地理课的考核内容中包括乡土地理的内容。”[7]近些年来,对乡土史内容的考核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各地的中考题和高考题中。在这两大选拔性考试中,通过统一考试题对乡土知识进行考查,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师对于乡土史教育的重视,从而有助于提升乡土史教学的效果。

除采用统一考试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于乡土史知识的掌握之外,还有老师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更多评价方案。例如,程根宝老师专门分析了乡土史教学的评价机制,认为“乡土历史教学的评价工具可以是测验或考试,也可以是教师观察,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评价方案让学生自评”[8]。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选择”部分指出,“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教师观察、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9]这一建议,为历史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多元评价方法提供了指引,这些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乡土史教学评价。对此,肖延安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他专门设计了旨在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学习评价环节。其中,评价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参与乡土史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在教师评价的同时,学生也分别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开展自评与互评。重点关注发展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把参与评价的过程作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10]。以上对于评价指标的设计跟目前常用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虽然有一定相通之处,但该评价关注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而且还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进行自评与互评,这些都可谓表现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近些年,教学评价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土史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评价方式日趋多元,在进行统一考试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性评价。评价主体也渐趋多极,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乡土史教育评价的不断革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能力的积极作用。

四、我国中小学乡土史教学的展望

乡土史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史教学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评价方式等方面与历史课程教学的整体变革密切相联。同时,乡土史教学自身的革新也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梳理60多年乡土史教学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一代代历史教师在乡土史资源的发掘、现代教学理念的引入、教学评价的更新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乡土史教学由此前通过嵌入历史课堂进行穿插讲授,渐渐演变为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这一过程本身即反映出教师教学智慧的创造性生成。当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乡土史教学也将会有更为广阔的革新空间。

1.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方面,乡土史教学不仅应传授知识,更应着眼于从学生熟悉的乡土知识入手,帮助其掌握多渠道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升他们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依据此目标,在开发乡土史资源的过程中,除关注历史方面的资料搜集之外,还应留意发掘文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的资料,培养学生从多学科角度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乡土史资源在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课程内容之间发挥着很好的桥梁作用。在精选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应同时处理好历史与现实、全球与乡土两对矛盾。就历史与现实而言,不仅应关注何以通过乡土资源生动地折射大历史,还须关照现实,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发展,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乡土史教学应妥善处理好全球与乡土的关系。乡土资源不但可以反映当地的各种情况,同时也是全球问题的缩影。因此,乡土史资源不仅可以运用于中国历史课程教学,同样能够灵活运用于世界历史课程教学。选用乡土资源来透视世界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共鸣,又能引导大家对全球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升华历史教学的主题。

2.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乡土史教学在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例如在探究性、研究性等学习理念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调查、研究,进而得出开放性的结论,这些已被广泛运用的做法都是在新理念指导下变革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目前,随着慕课、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的逐步推行,学生将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则应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网络课程资源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乡土史课程资源也应成为海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如火如荼革新教学方法的大势中,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作为学生系统获取知识有效方法的讲授法,依然不可完全抛弃。在运用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更好地展现历史的生动性,同时也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与讨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改进教学评价,关注学习过程

近些年来,乡土史教学评价日益走向多元。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掌握应对中考、高考试题中相关考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应探索更加多元而有效的评价方法。为帮助学生适应统一考试,教师可通过系统梳理知识点、编写模拟题等方法带领学生复习、练习。然而,伴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变革,中考与高考成绩将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过程性评价势必会受到更多重视。就乡土史教学而言,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评价改革的背景中,不断探究更为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诸如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发言、调查报告、课程论文中观察学生是否真正动手查阅了第一手资料,是否真正在访谈亲历者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能否运用史料来透析历史问题等等。只要学生态度认真、方法正确,得出的结论能够言之成理,即可获得相应认可。

总之,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来讲,乡土史颇似永不干枯的源头活水,随时可以为历史教学提供鲜活的史料细节。就此意义上来说,乡土史教学将一直会是历史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不断更新乡土史课程资源,革新教学方法、改善评价方式,通过乡土情境的营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锦祥.乡土史的教学规范问题[J].历史教学,2003(8).

[2]陈康衡.初中历史新课程不应忽视乡土历史[J].历史教学,2008(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冯荣国,陈康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以张謇及大生企业为例[J].历史教学,2009(15).

[5] 方旭.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宋明理学》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2012(17).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国教育报[N],2001-7-27.

[7] 王明达.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动乡土教材的建设——在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1987(11).

[8] 程根宝.构建乡土历史教学的评价机制[J].安徽教育,2004(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肖延安.中学历史教学乡土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2005(7).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历史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资源回收
乡土分外妖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