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先行 深度融合
2015-04-08李萍
李萍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信息化,并不等于“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更不是各种纸质资料的电子化处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自主的课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由此可见,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思维比技术更重要。
如,在信息化的语文课上如何出示文本?一般教师是采用文字材料配背景、音乐等方式,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武汉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文《湖心亭看雪》时,为学生准备了两个版本的课文:加标点的和不加标点的。学生选择进入不同的文本页面后,又会有不同的阅读提示和要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挑战自己的语感,看没有标点的文本,检验自己能不能读出句读停顿来。这样的文本出示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借助信息技术,还可以尝试在音乐课上通过编辑软件实现全班人人作曲,让没有学过乐曲的孩子当场体验创作的美妙;还可以在手工课上借助投影放大手机即时拍下的孩子们的精巧制作,在互评共赏中激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信息化,就是要让师生共享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不同以往的生命成长的喜悦。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叶澜说,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此句话的深层涵义,即是提醒教育工作者切莫因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代技术,丢掉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那么,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在面对面的互动中生成。具体说,是指一群禀赋各异的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思维得以碰撞,情感得以共鸣,到达自己所能触及到的最远学习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内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升华了情感。而这,并不在乎教师课堂上是否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而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能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具有临场应变的教学机智。
为什么翻转课堂受到热捧?因为它保证了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学生们通过课前的视频自学后,是带着各自的理解和收获走进课堂的,这样每个人才有话可说,生生互动才不至于流于肤浅和形式。其次,教师课堂上层层推进的点拨,是针对学生自学后学不会的真问题对症下药,是对“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学生的及时施教,收到了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效果。
面对教育信息化,教师何为?首先,是明确“要不要”。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即使是同一学科,也不是每部分内容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融合。比如语文课,课前提供文字类的群文类读材料更有助于学生深入文本形成语感;自然科学类的实验操作,电子化的虚拟演示也不能代替现场实验。所以,要理性地判断、选择所教内容,先要研究好“这一课”该怎么上,而不要一味地追逐信息化的形式,在技术的泥沼中舍本逐末。
其次,是确立“选什么”。要选择好适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那一个小点,或者是一个知识传授点,或者是一个能力训练点。如果是知识传授点,呈现时注意逻辑要清晰,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如果是能力训练点,则要设计好环环相扣的探究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内容的开发和选择,永远是比技术更重要更不容易的。
最后,是解决“怎么办”。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练操作白板的各项交互功能,懂得一些视频下载、截取软件,会用智能手机自拍剪辑等。还可以尝试对PPT进行深度制作,配上音乐、文字设计成自动播放;或者直接利用白板的自动录制功能,选一段精彩课堂实录截取编辑。
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和专业的教学素养,懂得媒体,懂得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大潮中,走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系江汉油田教科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