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翻译标准构建
2015-04-08梅兰
梅兰
摘要:文本是语篇的书面形式,是译者认知语篇功能的基础。文本类型理论为翻译标准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翻译质量评估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文本类型构成其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功能、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等。显然,我们要依据文本类型构建不同的翻译标准,为译文评价提供依据,以体现翻译评价标准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文本 文本功能 文本类型 翻译标准
一、文本类型及其功能
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Reiss(1971/2000)认为“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在Reiss看来,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因此首先要区分文本类型,才能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翻译策略。她在Karl Bühler语言功能的三分法基础上构建了文本类型学(text typology),并把文本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 text)、“操作型文本”(operative text)。“信息型文本”一般通俗易懂,所述事实包括信息、知识、观点等,注重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翻译时需建立语义对等;“表情型文本”语言通常具有美学特点,传递信息形式特别,翻译时需再现原文语义内容;“操作型文本”目的是感染读者接受并采取行动,翻译时内容与形式并重,使译文达到效果对等。
Newmark(2005)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翻译手法,他还运用语言功能理论,将语言功能分为: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召唤功能、美学功能、酬应功能、元语言功能六类,并依此划分了不同文本类型以及不同的翻译策略,即以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的表情型文本如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应采用语义翻译,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的信息型和操作型的文体如广告、通告、报告、旅游宣传手册、技术资料等可以采用交际翻译,可以体现译本的表达方式、措辞等。他认为很少有文本只具有一种功能,只是不同文本各有侧重而已。Reiss及其他学者对文本类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对翻译研究有深刻影响的文本类型理论。
二、文本功能、翻译策略与翻译标准
我们知道,语言必需具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才能成为交际的工具,而语篇是语言使用的实际存在形式,而语篇表现在书面形式就是文本。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文本也要具备相应的功能才有意义,而翻译正是处理具体文本的,所以译本必然要体现语言的三种功能。House(1997)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在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而这里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语义的、语用的和语篇的。”以及“翻译是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原语文本。”她后来把“语义的”和“语用的”提法分别换成了“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胡壮麟(1989)也认为“翻译一般是寻求原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应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整体情景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由此可见,在翻译时译本所表现出的文本功能是对原文语言元功能的折射。
司显柱(2005)深入研究了Karl Bühler的语意功能三分法,即“再现功能”是指语言要客观地再现事物;“表达功能”是指语言主观地表达发出者的内心状态;“感染功能”是感染接收者接受并采取行动。Bühler的“再现功能”与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基本对应,而“表达功能”和“感染功能”包含在人际功能之内。而且司显柱认为“再现”“表达”和“感染”是文本的三个功能,我们之前说过翻译的文本要体现语言的三种功能才能实现对某一文本的完全翻译;另一方面根据Chesterman描述的Reiss的文本分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文本不仅仅具有一种文本功能或语言功能,大多数文本具有多重功能,但作为具体的文本,必然归属某一文本类型而具有主导功能,因此司显柱(2005)认为“从合格翻译的角度,译文要求实现对原文主要功能的传递。”
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三类文本的翻译策略:(1)信息型文本主要传达内容和信息,主要包括新闻报道和评论、使用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等。呈现这种类型的文本,翻译内容和信息的不变性是其严格的标准。(2)表达型文本关注的是作者如何表达自己和文本功能而产生艺术效果的,因此,翻译时要渲染出审美和形式的相似性。表达型文本包括文学散文、诗歌和戏剧等,翻译时要注意审美元素,如成语、隐喻、形式等理论上要与源文本形同。(3)感染型文本传递的信息不仅通过语言形式,还从其他视角传递出明确的目的,产生一种非言语的效果。而触发这种效果是很重要的,如广告、宣传、竞选演讲以及旅游材料等,用给定的信息内容辅助实现非语言信息的目的,以引起接收者的反应,促使他们行动。
三、结论
Reiss认为,翻译中文本类型这一变量是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标准,而她对文本类型的划分也是基于文本功能的,同样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译本既要达到与原文包括“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在内的语言功能和“再现”“表达”和“感染”在内的文本功能对等的基本标准,又要在翻译时针对某一具体文本的文本类型、语言功能、语言特点、文本焦点和译本目的加以分析,这样在评价时就会有一个基本标准,而不同的文本类型有不同的具体标准。可以说,文本的基本语义保留是翻译质量的基本要求,语用和语篇意义的保留还需要通过态度、动机、文体特征等众多因素来确认。文本类型决定着翻译策略,而翻译标准由翻译策略来决定,不同文本类型势必有不同的翻译标准,这也说明了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质量评估的一种内在联系,对文本类型和翻译标准的研究也对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trans. Erroll F. Rhodes. New York: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nd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2]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Prentice Hall, 赖慈芸译.台湾:培生教育出版集团,2005.
[3]House. J.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M]. Naar: Tubingen,1997.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5]司显柱.从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论翻译实质、翻译策略与翻译标准[J].中国翻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