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游客于日本狂购马桶盖的现象对“中国制造”的反思与探讨

2015-04-08吕月星

时代金融 2015年4期
关键词:马桶盖中国制造产品质量

吕月星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引领作用功不可没,中国也被誉为“世界工厂”,创造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奇迹”。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业主要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和大量资源的消耗,工业基础是脆弱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从中国游客赴日狂购马桶盖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改变,中国制造业应更多的关注顾客需求,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并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推动中国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一、当前“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功能缺乏人性设计

支撑日本制造业走向世界领先水平的动力源泉是匠人精神,它要求工匠做到专注、细致,不因时间或金钱的扭曲而妥协。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日本的产品将细节做到极致。比如:马桶盖具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智能功能;电饭煲用了独特的材料技术,煮饭粒粒晶莹不粘锅;电吹风通过纳米水离子技术,让头发干爽柔滑;而陶瓷刀所用材料比普通钢耐磨60 倍。日本的制造厂商以耐心和细致挖掘客户需求,长于细节,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客户群体。

与日本的制造业相对比,中国制造业缺少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中国厂商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生产模式,缺乏对于消费者需求的钻研,不注重产品新功能的发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将互联网营销视为救命稻草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产品口碑的建立,从而影响长久发展。这种浮躁的心态使中国制造的产品缺乏人性设计,致使大量消费者流失而日益青睐外国产品。

(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日本企业对于假冒伪劣产品会给予严格监督与严厉处罚。造假、卖假、卖过期食物若被发现,会被罚至倾家荡产,而且会被终生剥夺做买卖的权利。日本也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相比较,中国产品在质量上与日本仍有一定差距,早期主要表现在产品性能、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现如今,也表现在安全、环保等方面。虽然有些问题是由国内外质量标准差异造成的,但不可否认,有一些确实是因为质量问题引发的。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出口的大部分产品属于低端产品,出口企业利润微薄,主要依靠数量取胜,所以会忽视产品的质量。而且,中国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企业行为,产品质量规范标准体系也不够健全,这些漏洞促成更多产品质量问题。

(三)面临品牌弱势问题

松下是在日本被疯抢的马桶盖品牌之一。多年前,松下也将这一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并在杭州设立了生产基地。合肥三洋之前也在中国生产这种洁身器,并且返销日本。但是这种产品在中国的销量一般,而在日本的销售量却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中国消费者从没有接触过这种产品,不了解产品的功能,而在日本公共卫生间的坐便器上都安有这种装置。对产品功能的了解使人们出现抢购热潮。品牌弱势制约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为中国产品开拓国内与国外市场制造了重重困难,造成产品市场份额的减少。

二、“中国制造”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方面

1.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产品是第一驱动力,商业的本质始终是用户和产品。中国制造厂商在追求生产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习“匠人精神”,将产品做到精益求精,以细节之处打动人心。勤于钻研,发掘客户需求,满足客户更多的人性化要求,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客户群,建立品牌,树立口碑。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贫困化增长。以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管理重心,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检查、跟踪、反馈等机制,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质量保证视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环节。

2.把握商机,注重品牌塑造。厂商在销售产品时,可通过增加客户体验的方式,使客户对产品的功能有全面的了解。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消费者更乐于购买迎合自己需求的商品。另外,厂商应时刻关注客户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改变,把握商机,先行将产品打入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强产品形象宣传,树立品牌意识,注重企业文化。

(二)政府方面

1.完善法律法规与质量规范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规范标准体系,尽可能做到与世界标准接轨,避免因标准不统一而造成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的抵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厂商的行为,严惩制假、卖假,监管部门严格执法,以此保证产品的质量、声誉和品牌。

2.鼓励购买国货,扩大内需。鼓励国内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的消费,并不是为了保护落后,而是旨在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质量保证。现阶段,国人迷“洋”,求“洋”的心态比较普遍,只有提供质量保证、丰富产品功能才能帮助国内厂商重新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所以,国家应制定鼓励购买国货的政策。

3.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和完善专利保护的法律制度,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培养知识产权转化人才,建设自主创新、有利于知识产权长久发展的人才队伍,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

[1]刘华军.《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品牌定价权模型与品牌战略模式》.《当代财经》,2010年第8期.

[2]刘晓红.《从全球价值链不同环节间的利益分配看我国的产业升级》.《经济管理》,2008年第10期.

[3]张新明.“中国制造”信任危机起因及应对策略浅析[J].2010,(5):25-28.

[4]冯飞,王忠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2月25日.

[5]孔凡静.《日本经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猜你喜欢

马桶盖中国制造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惊艳世界的马桶盖
智能马桶盖提质列为国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