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5-04-08

时代金融 2015年4期
关键词:存贷利差信用社

陈 浩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云南 昆明 650228)

一、利率市场化现状

我国自1996 年开始了漫长的利率市场化历程,党的十八党以来,利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3 年7 月20 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管制的放开便成为利率市场化关键一步。随着2015 年3 月1 日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由1.2 倍扩大到1.3 倍,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结合央行行长在全国“两会”的表态,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时代即将来临。

二、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挑战

(一)存贷利差收窄的挑战

我国在利率管制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央行决定,存贷利差较高且稳定,存贷利差收入成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从国际上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缩减成为最主要的特征,其原因或是因为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或是存款利率上升幅度高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例如,利率市场化之前,美国银行业存贷利差为6.4%,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则为5.2%,日本银行业存贷利差由3.15%将减少到2.33%,到目前来看,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存贷利差只有1~2%之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利差也将会与国家接轨,对于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农村信用社而言,绝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存贷利差收入占比超过营业收入的90%以上,完全放开利率管制后,在短期内可能面临着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局面,农村信用社依靠存贷利差为最主要盈利模式将受到很大的挑战。

(二)经营成本上升的挑战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改革,配套的制度也相应提出,2015 年全国“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估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将直接导致农村信用社运营资金的成本上涨,一般而言,中小银行存款保险金由于客户数量众多,金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导致存款保险金缴纳的更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利润。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农村信用社保费的缴纳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无论业务发展和盈利情况如何都需要按比例交纳。当农村信用社存贷利差缩减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时,保费负担会加剧农村信用社的成本压力。

(三)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

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同时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冲击越来越大,各金融机构为了在新的形势下谋得生存与发展,并将展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具有规模庞大、品牌信誉度高、产品丰富、存款充足的特点,将可以利用其产品、结算和品牌等优势进行利率价格战,农信用社由于在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业务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情况,将可能在激烈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面临优质客户流失和存款大户“搬家”的问题,导致资金从农村信用社流向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四)风控难度加大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下,由于存贷款利率的放开,银行具有利率自主决定权,在金融服务水平相当情况下,合理的利率定价成为银行同业之间争夺客户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目前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有效控制利率风险难度很大。突出表现在:一是重新定价风险。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要考虑到资金成本核算,还要考虑到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期限配比和流动性问题。如果利率定价不合理,资产负债业务期限错配,一旦利率变动,就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和收益减少风险。二是逆向选择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逆向选择的风险发生。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农村信用社对客户的品质、项目风险等缺乏客观真实的了解,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果农村信用社过度追求高额利润而大幅提高利率,可能为信贷资产质量埋下风险隐患。

(五)生存空间挤压的挑战

从国际上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情况来看,对中小金融的冲击较大,例如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造成大量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仅1987 至1991 年之间,平均每年有200 多家中小银行倒闭,类似情况也在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发生过。所以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分布最广、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农村信用社来说对其生存和发展都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三、农村信用社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一)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

从全国来看,农村信用社先后经历了由合作社管理、人民公社管理、农行管理、行社脱钩、人行代管、银监代管和交由省政府管理的体制变迁。2003 年6 月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15 号),陆续成立省级联社并具体承担对辖内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2015 年1 号文件在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指出要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所以农村信用社应充分依托省联社这个平台,在保证县级法人地位不改变的情况下,尝试通过股权纽带形成联合银行,不断提升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

农村信用社要努力改变单一依靠做大规模吃存贷利差的经营模式,加快业务转型的步伐。一是大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相对于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而言近收入来源中20%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农村信用社要在积极拓展各类代理、理财等中间业务,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二是主动调整存款结构。增强资金议价能力实现,资金来源渠道实现多元化,减少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认准“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客户。将主要资源投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等市场,朝着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市场和客户的调查研究,在整合现有金融产品基础上,结合利率市场化因素,加大市场细分力度,有针对性地研发符合农信社市场定位的金融产品。一要继续加大对各类创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努力扩大客户运用范围,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二要加快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兴起,农村信用社要重视和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发展完善各类银行卡功能、做好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结合普惠金融推进,利用好惠农POS 业务,积极做好金融“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工作。

(四)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波动和频率和幅度将会变大,利率风险将成为一个影响较大的一个风险,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借鉴国际上利率风险管理的经营,积极建立专业的组织来负责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的防控,形成相应的管理流程将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构建、处理和评价纳入其中。同时要建立适合农村信用社使用的数据风险模型和工具,使农村信用社能较为准确预测利率风险,尽可能的将利率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的利率风险管理队伍,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对于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时代,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人才队伍。

(五)努力寻求政策扶持

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面临着经营成本高、惠农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在利率市场化下,将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强烈冲击,所以农村信用社应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及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积极反映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寻求在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费用、信贷规模、监管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1]钟红涛.利率市场化农信社应如何应对[J].北京金融评论,2012(04).

[2]孔发龙.利率市场化下农村信用社业务转型研究——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J].金融与经济,2014(11).

[3]曹坤婧.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3(06).

猜你喜欢

存贷利差信用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宁夏出台公积金存贷新政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