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管理问题探讨

2015-04-08王立年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年10期
关键词:风板炉料省煤器

王立年

(江西星火有机硅厂 江西九江)

一、引言

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的锅炉UG35/39-M8是无锡锅炉厂1990年生产的产品,1991年投入运行。原设计参数是:额定蒸发量为35 t/h,过热蒸汽压力39 kgf/cm2,过热蒸汽温度为450℃,锅筒内蒸汽工作压力为43 kgf/cm2,给水温度104℃,给水压力47 kgf/cm2,热空气温度140℃,连续排污率5%;燃煤要求:CP57.61% ,HP3.16% ,OP4.189% ,NP0.63% ,SP0.79% ,WP5.53% ,AP28.086%,干燥无基挥发分Vr14.12%,QHP=5243 kcal/kg,软化温度t2=1500℃。因链条锅炉对煤种的要求比较苛刻,在能源形式比较紧张,烟煤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经过考察和论证,决定对其进行改造,改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实践证明,改造后的锅炉运行效果良好,对燃料的适应性较广,燃烧效率高。不但能燃烧挥发分较低的煤种,极大改善了燃烧状况,也减少了燃煤消耗。主要优点如下:

(1)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增加分离器后,可收集部分飞灰返回炉膛燃烧,有效提高了燃煤的燃烧效率,降低灰渣的含碳量,也使燃煤的煤种范围增大。

(2)拆除了前后拱、布风板设置在-3 m层,增大了炉膛的有效容积,总有效容积可以达到240 m3,吨气有效容积是6.5 m3。

(3)下部增加50 m2埋管,埋管的吸热量是整个蒸发吸热量的40%以上,所以在燃用低热值燃料时,也可使锅炉的出力达到满负荷的效果,并有一定的超负荷能力。

(4)燃烧效率高。例如,对无烟煤可达到97%,对其他煤种也可达到98%~99.5%,燃烧效率可与煤粉燃烧时相比。

二、改造前存在问题

(1)锅炉由链条锅炉改造为低温分离,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燃料系统未能正常运行,飞灰回燃系统寿命周期较短,主要体现在飞灰分离器的使用周期较短。例如,锅炉运行约半年,飞灰循环回燃系统就逐步丧失了循环床锅炉的基本功能。

(2)飞灰回料口设置在埋管上面,埋管上部炉膛的热量因被埋管大量吸收,故该部位温度一直较低,低于固定碳最低着火温度。造成了回燃效果差,起不到循环燃烧的目的。

(3)锅炉给煤口设计在埋管上面,造成了进入燃烧室的细煤进炉后落在料层上面,在快速烘干后,被1~3 m/s速度的烟气大量带走,造成煤耗高,锅炉热效率低,对煤质适应性差等。同时给煤口因未设计播煤风,造成燃烧时的不均匀。

(4)埋管受热面过多,埋管位置过低,造成燃料区降温快,对煤炭燃尽影响大。料面上层处于进管中间,吸热过大极不利于煤炭的燃烧,煤炭飞灰也很快被烟气带走。

(5)由于改造时增加了大量埋管,使受热面积骤增,试运行时产汽量超过45 t/h;因烟气含尘量高,改造方采取了割掉后水冷壁18根水冷管的方法,造成有效受热面积减少,在降低蒸发量的同时,对汽温控制极为不利。

(6)炉门位置设计不合理。炉门被设置在给煤口下方,极易被高温炉料烧毁,造成停炉和维修次数增多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

(7)下部炉膛问题。主要是混凝土及布风板的结合部设计得不合理,预留间隙未能充分考虑到热膨胀等问题。不但把风室周围的4根混凝土梁胀裂,也已危及到了安全生产。

(8)风室出渣口位置设计得太低,造成出渣空间不够,严重影响了出渣操作。尤其是使用煤质较差的燃煤时,不但会发生渣打量增加,出渣时渣打难度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增加。

(9)原设计下部燃烧室是用耐火砖砌筑,在启停炉时造成的热胀冷缩,使砌块极易倾斜和倒塌,造成使用寿命较短及维修材料增多等。该炉自2003年投入运行后,2004年至2006年连续3年都发生了后墙或侧墙倒塌的情况。因布风板面积较大,风帽多达2000余个,试运行时就造成了风机的超负荷运转等问题,随后改造方使用耐火砖及浇筑材料封堵布风板及风帽,刚投入运行时虽然风量风压正常,但随后的几年里又出现了风帽与耐火砖间的浇筑材料被磨损,间隙增大。造成停炉后每次静态测试的风压值,均不相同。由于左右2风室风压值的不同,使点炉时难于控制风压而使其不能平衡。

三、实施措施

根据近年来的运行情况与循环流化床发展状况,以及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等,提出改进措施。

(1)飞灰循环回燃系统采用中科院的技术方案,即飞灰回燃系统。采用的是中温分离方式,即分离器安装在低过后面,选用多管高效,高耐磨旋风分离器。多管分离器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即每根管的长度相等,阻力一样,烟气流场相同。改变了梯型结构的分离器形式,如每根管的长度与阻力不等,流场不均匀,分离效率低,分离筒与导向叶片连成一体,无间隙,无烟气短路现象等。为提高分离效率,分离筒、导向叶片和出烟管都由高温陶瓷材料做成,不仅耐热耐磨,而且使用寿命长,一般使用时间>5年。支撑板采用耐热合金钢,可耐600℃以上的高温,强度高,抗氧化,使用寿命>10年。分离筒的分离半径>125 mm,烟气流速为30 m/s左右,切割半径小,分离效率高。分离效率>99%,不仅直径为0.02 mm的颗粒可以分离下来,而且阻力小,只有约500 Pa。

(2)原分离器是安装在一、二段省煤器之间,现将分离器安装在低过后,使分离温度>550℃,旋风分离使旋转烟气的扰动打破了灰包碳结构,又是高温返料,所以非常有利于飞灰的燃尽。分离效率高,可达98%,循环倍率为7-8倍,热效率>87%,飞灰含碳量<7%。

循环系统回料口改在了后床埋管下部,离风帽100~120 mm处,使回料飞灰可直接进入高温炉料区(>900℃)重新燃烧。

(3)将埋管上部进煤改为料层中下部进煤。煤炭直接进入高温炉料中部后,可与>900℃的炉料混合燃烧。大大增加了细煤在炉料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也适应了3000 Kcal的劣质煤的使用。进煤口高度以床面上部300 mm处进煤较为合适,并在进煤口上下各设一个播煤风口,将煤炭均匀推入整个炉料中,使燃烧更加充分和均匀。利用现有给煤系统,将进煤口改在下部进煤。

(4)由于埋管设置太多,原设计埋管受热面积>50 m2。由于埋管会在炉料中传热,而降温较大,造成燃烧稳定性差,上层炉料较轻的细煤在埋管空隙中沸腾,因吸热快不易燃尽,而被烟气大量带走,造成煤耗高,烟气颜色变黑(不符合环保要求)。特别是增大风量或提高负荷时,则更为严重。为此,将下层埋管割掉,增大料层燃烧空间,减少埋管受热面积。使实际埋管受热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控制在40±2 m2时较为合适。

(5)恢复后水冷壁被割掉的18根水冷壁管,以提高炉膛受热面和蒸发量。由于炉膛燃烧空间大,又是在中心带燃烧,所以水冷壁对燃烧空间影响较小,能够吸收大量辐射热。

(6)重新设计和改造炉膛下部混凝土上梁柱,将风室和布风板放在工字钢梁上,并留有膨胀空间,以及各部位的膨胀空隙,以确保高温运行时设备的安全与稳定。

(7)由于砖砌炉膛用于循环流化床上时寿命较短,主要是易倒塌和磨损。为此,采用了循环流化床专用,且是耐高温、高耐磨和高强度浇注材料来浇注炉墙,极大提高了炉膛寿命。

(8)将省煤器改为螺旋翅片管省煤器,其优点是:

①传热面积大,是相同光管省煤器的4~6倍。

②体积小,重量轻。例如,35 t/h锅炉上管排数量由原来的35排减少到26排,由原来的3层省煤器减为2层省煤器,而且比原3层省煤器还增大了2倍多的传热面积。既节省大量空间,为飞灰循环系统留下足够大的锅炉尾部的上部空间,又便于旋风分离器的安装。

③大大减少了飞灰对省煤器的磨损。由于安装排数的大幅减少,省煤器内的风速由6~9 m/s降到4~5 m/s,使省煤器的寿命成倍上升。

④成本低。由于数量上减少了40%以上,整体重量大幅减轻,更新该省煤器比换光管省煤器成本略低。

(9)用耐火砖及浇筑材料封堵布风板及风帽时,因浇筑材料常被磨损而使间隙增大,而漏风又造成2风室风压值的不平衡。为此,采用钢板从风室内将布风板焊接密封。同时增加炉内的自动喷钙脱硫装置,即利用生石灰作为脱硫剂,并配备1套四级电除尘器及气力输灰系统,既达到了设备防腐的目的,又净化了空气。

四、改造达到的效果

(1)能正常使用3000 kcal热值的劣质煤炭。

(2)蒸发量>35 t/h。

(3)锅炉热效率>85%。

(4)运行可靠,维修量小。连续安全运行周期多在3个月以上。

(5)除尘、脱硫指标可观。例如,烟尘排放浓度<50 mg/m3;烟尘去除率>99.8%;脱硫效率、SO2排放浓度达到预期目标,如钙脱硫在Ca/S比为1.8~2.5时,脱硫效率一般可达90%。烟气排放的SO2浓度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Ⅲ时段城镇标准的要求。已达到改造后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风板炉料省煤器
双层滤料颗粒床布风板及其压降分析
酒钢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系统设计及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省煤器防磨改进
空瘪核桃风选机风选系统的优化设计
高生矿比炉料结构生产实践
莱钢1880m3高炉低镁炉料快速开炉高效达产实践
低温省煤器运行中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种汽车烤漆房送风装置
流化床冷模布风板数值模拟研究*
省煤器气动门就地及远方均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