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

2015-04-08

山西建筑 2015年6期
关键词:金华广场街道

杜 晓 霞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金华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

杜 晓 霞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在考察本地区原有公共文化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出了适合本地区新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从而设计出更合理、更有活力以及符合本地特色文化的公共空间,让农民在参与公共活动时有更高的认可度和自豪感。

新农村,公共空间,文化,环境

0 引言

农村的公共空间伴随着人类的定居而产生,它是村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功能上不仅可以促进村民邻里之间的交往,而且可以增进村民之间的交流,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同时,在公共空间的交往过程中,村民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但在农村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今天,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建设滞后、文化被边缘化,再加上现代化、国际化的冲击,部分农村出现了很多新建筑和新的外部空间形式,是对城市和其他地方农村的简单模仿和照抄,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这种无序的建设,一方面使当地农村的公共空间丢失了传统的历史特色,造成千篇一律的风貌和形态,另一方面也使村庄之间的地域差异正在慢慢减少与萎缩。公共空间对人的吸引力也大大减弱,农民的公共交往逐步缩减。实践也证明,没有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精神,新农村建设无疑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构本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已经是迫在眉睫。

本文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在考察本地区原有公共文化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适合本地区新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从而设计出更合理、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让农民更积极的参与到公共活动中去;设计出符合本地特色文化的公共空间,让农民在参与公共活动时有更高的认可度和自豪感。建立更有人性化、更有活力、更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让农民在参与公共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之间的有益交往、丰富其业余生活。

地理环境:

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典型的地貌特征是“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森林覆盖率达60%,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金华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风雅。

人文环境:

在新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首先应注重保留并整治周围的物理环境,在尊重传统的尺度和肌理的前提下,组织变化有序的村庄公共开敞空间;其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本地区的文化特色,让农民有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激发农民参与到公共生活中的积极性,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完善新农村公共空间的物理环境

1)街道。美国评论家B·鲁道夫斯基在《人的街道》中这样阐述:“博洛尼亚人整天来往于柱廊之中,尽管如此,仍有一天去两次的习惯,他们绝不想取消柱廊下的仪式性散步。中午和黄昏时,大量人流在这个走廊上来回遛弯,这时要是不遇上朋友简直是不可能的”。可见,街道在村民的日常交往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如此,在本地区,街道也是村民日常交往的空间,街道、弄巷是人们交往机会最多的地方,已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街道伴随着周围的建筑而生,由两旁的建筑、围墙、小品、植物等构成,形成相对较为封闭的外部空间,是农村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街道的功能除了交通、交易以外,还有形成村庄结构、提供生活空间、体现村庄风貌、布置基础设施等。而本地区大多数农村的街道很少或基本没有考虑到散步的行人多样化需求,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为了让街道可有人性化和更富有活力,可以在主要供行人交通的街道上增设座椅、长廊、路灯等设施,让街道为行人的交往提供更合适的空间。

本地区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大多数村庄依山而建,街道较为蜿蜒曲折,高低不平。为了让街道更加的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景观近景以建筑和植物为主,远景一般为附近的山脉,因此,街道的景观与建筑形式息息相关,要想让街道更有文化内涵、更有人情味必须赋予建筑应有的内容。

2)广场。广场相对于街道而言,主要的功能在于服务于人而不是交通,可以看做是村庄的公共客厅,是满足村民散步、休息、交流、集会、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把广场看做是街道的延伸和扩展。美国景观大师西蒙兹曾这样阐述广场:“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本地区很多农村都没有设置广场,即使设置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面积过大或过小,位置不够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活力和人气等。因此,广场的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当前村民的生活习惯出发,充分考虑村民的多重感觉和需要,设置集跳舞、健身、活动、散步、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广场。广场的设施也应该尽可能的细化,考虑到村民的最大化需求:设置座椅、路灯、预留电源插座等。

在设计上,首先,广场的边界应该清晰明确,边界可以是建筑的外墙、绿化、陈设等,避免设计单纯遮挡视线的围墙,让广场和外部空间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和交流性,形成更为积极的外部空间,当活动进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其次,应该对广场的地面进行铺装,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铺设不同的材料,并尽可能和周边的街道区分开,在具体铺设时,视觉上应能够形成向心性和收敛性,让广场作为独立的领域凸显出来。

每个社区因当地的环境、历史背景、人文文化产生的独特的社区广场文化,其功能侧重点也相对不同。

3)绿化。绿化是农村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但金华目前的农村绿化存在以下问题:功能单一、缺少特色。原因可归为两点:第一,本地大多数村庄的绿化建设相对滞后,少有供村民开展公共活动的大型绿地空间,因此大大限制了农民的公共交往活动;第二,部分村庄出现了绿化建设一味追求城市化倾向,丢失了本地特色,忽略了村庄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具体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a.“自由性”。“自由性”主要指应充分考虑金华本地地形地貌,与原有的村庄空间形态一致,与原来的村庄建筑风格搭配,与村民的庭院规模协调;“自由”是设计自由,一方面绿化的品种选择、排列组合、颜色高低搭配要自由,应顺应本地山势水脉自然铺展,结合本地地形高低起伏自由变化。

b.“多样性”。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村庄绿化品种的多样性,使之形成丰富的生物链,保证村庄绿化的自然、健康生长。结合金华地区常用的绿化品种,合理安排大小不同、颜色不同、高矮不同、观赏特点不同的各类植物,使之与村庄、街道、广场、建筑物等要素相适应,共同构成本地农村多样化、区域化的绿化特色。

2 传承新农村公共空间的文化特色

1)延续和传承本地传统特色文化。

金华又被称为“小邹鲁”,向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起。而且,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也众多。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村就有4个:义乌佛堂镇、永康厚吴村、武义俞源、郭洞,造就了金华独特的地域名村格局。

农村的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村民们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共同的生活行为方式、文化习俗,是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共同传统。农村的传统文化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两种。物质形态主要指的是农村的建筑方面,非物质形态主要指的是民俗乡风方面,这里所指的延续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建筑形态方面。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本地很多农村的传统古建筑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传统的特色文化也正在一步步弱化,因此延续和传承本地传统物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护农村的外部自然空间形态,包括山脉、河流、池塘等,以求人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第二,延续和传承本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对于原有的古建筑进行保留和修复,同时做到修旧如旧,对于新建建筑实行统一规划和自主设计相结合,以传袭本地的建筑文化,如:粉墙黛瓦、风火山墙、高耸的屋脊和起翘的屋面等。在街道方面:可以把围墙上各种形式的花窗作为重点元素设计,以起到框景、漏景、透景、借景和步移景异的神韵美;在广场方面:广场的形式、地砖的样式和铺贴方式、广场的陈设等都可以汲取本地传统做法。

2)引进新元素,修补传统空间肌理,保证现代化、多元化的新农村需求。

当前的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符合当前农民的需求、体现时代特征,应找出当前公共空间的不足、予以弥补,引进新元素、丰富公共文化空间。本地村民的公共活动主要集中在私人场所,如住宅的门楼、街道。一些稍具规模的社区性公共空间比较缺乏,因此,需要进一步规划和完善。

其一,提炼金华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空间要素。本地农村拥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如:集市、庙会、交流会等。对于这些空间主要以改良为主,加入一些现代要素让其成为本地传统文化空间的主要载体。可根据当前农民的生活需要,将农业技术培训、图书文化传播、广场舞等功能植入街道文化空间,让集市承担更多的现代功能,使集市转变成现代农民人际交往的新空间。

其二,补充符合当前农村生活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要素。首先,补充增加农民知识文化的公共空间,如:图书室、文化站等,以提高公共文化空间的多元化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其次,增加能提升农民审美品味的公共空间,如:剧院、影院、戏台等,从而让金华农村公共空间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

3 结语

在完善金华新农村公共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应赋予其更多的实用功能,并进一步开拓公共空间的文化传承性,建立更有人性化、更有活力、更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让农民能更积极的参与到公共活动中去,增进农民之间的有益交往、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让农民在参与公共活动时有更高的认可度和自豪感。

[1] 鲁道夫斯基.人的街道[M].日本:鹿岛出版社,1973:75.

[2] 张 泉,王 晖,梅耀林,等.村庄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 方 明,刘 军.国外村镇建设借鉴[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5] 文剑刚.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 李 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7] 赵 勇,骆中钊,张 韵.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 斯蒂芬·马歇尔.街道与形态[M].苑思楠,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9] 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0] 马永强.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与实现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1(13):57-58.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pace at new rural area of Jinhua

Du Xiaoxia

(ZhejiangGuangshaCollegeofAppliedConstructionTechnology,Dongyang322100,China)

From th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rvey of the formal public cultural space, and sums up the public cultural space of the new rural area, so as to have the more reasonable and active regional public space with its culture, so as to have higher recognition and proud of farmers in public activities.

new rural, public space, culture, environment

2014-12-20

杜晓霞(1981- ),女,硕士,讲师

1009-6825(2015)06-0022-02

TU982.29

A

猜你喜欢

金华广场街道
张金华
布鲁塞尔大广场
岁朝清供
热闹的街道
在广场上玩
陈金华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