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野外科教基地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

2015-04-08姚芳芳杨海波王希华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台站技术人员队伍

姚芳芳,杨海波,王希华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高校野外科教基地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

姚芳芳,杨海波,王希华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高校野外基地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天童国家站技术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结合野外基地的特殊性,提出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路。通过多种途径的人才队伍扩充、准确定位和提升职业成就感、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完善晋升和奖励评价机制等措施,推动实验技术队伍的优化,充分发挥国家野外站在长期观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共享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国家野外站;实验技术队伍;人才培养;建设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具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3大职能[1]。高校实验室不仅包括校内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也包括校外的研究实习基地。生态学野外观测试验台站就是一类特殊的校外研究基地。从实验室功能来讲,台站除了一般实验室职能外,还担负着定位观测、长期试验和示范应用等重任。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林业建设的全面展开,生态站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它既是研究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手段,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熟悉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方法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根本保证。积极推进高校野外基地建设,能充分发挥实验平台在定位观测、科学研究、示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2-3]。

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国家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东经121°47′,北纬29 °48′),于1992年正式设立试验站,2005年首批进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是教育部的4个国家野外站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站。由于良好的前期基础,台站在2012年被遴选为首批国家级理科野外实践教育基地。随着国家野外教育基地建设力度的加大,对实验技术人员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从高校系统国家野外台站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实验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懂技术、善管理、勇于创新的实验技术队伍展开探讨,以期为实验室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高校野外基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天童生态站加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以来,学校各级行政部门和“985”平台给予了大力支持,把生态站放在与重点实验室同等的位置上来对待,增加了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野外基地在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获得了显著提高和改善:拥有野外工作用房约2 000 m2,包括800 m2生活用房和1 200 m2实验楼,可以同时容纳100名左右的人员野外实习;完成了五个演替系列综合观测场的建立和复查,完成了20公顷大型样地建立并加入了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立了多个研究序列平台;结合台站“水、土、气、生”4大监测目标,不断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了大批先进仪器。然而,与实验室硬件迅猛发展相比,实验室在人员队伍、思想认识、人才培养和考核聘任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明显滞后。这已经成为实验室发展的短板,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4]。

1.1 实验室技术队伍缺编严重

野外监测是野外生态站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台站有效开展监测、研究、示范任务的基础。国家野外站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实验室,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承担相当工作量的长期野外基础性工作,包括对定位监测仪器的数据下载和维护,对水、土、气、生等观测指标定期采样和分析工作,维护实验室设备,为台站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使野外实验室有效运作等。目前,CNERN的大部分中国科学院系统野外台站由于建设时间较长,人员配备相对齐全,一般根据水、土、气、生4个方面给予监测岗位,根据监测任务再招聘合同工若干名,技术支撑人员总数一般在10名左右。相比之下,我站缺少固定技术支撑人员和合同工,只能采取招聘临时工、科研人员兼职或设立研究生助管岗位的方式有选择性地开展监测和分析工作,不仅难以全面地完成各项监测和分析工作,也严重影响评估成绩。

1.2 技术支撑队伍地位不高,队伍建设不受重视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高校实验室一直被定位为教辅单位,工程实验岗位属于教辅岗位。这样的定位使得野外基地实验技术人员没有得到像理论教师和研究人员一样的重视,认为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低层次工作。1)野外台站实验系列人员引进很困难,青年骨干力量都希望以教师身份在教学一线授课,不愿从事实验室工作,造成实验室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2)由于薪酬较低、职称难评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得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够安心工作,他们多想方设法跳槽,或者攻读各种学位后转为授课教师。这种现象是当前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十分突出的问题[5]。3)野外台站在当地临时聘用的技术支撑人员的工资水平偏低,各项人事和薪酬问题没有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体系,导致岗位晋升和职业生涯没有发展目标和空间,也没有了主人翁的归属感,工作热情和质量大打折扣,制约着我站各项野外监测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1.3 考核晋升评价体系不完善,职业发展遭遇瓶颈

目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仍然按照实验课时等工作量进行,由于国家野外站技术岗位的特殊性,工作量的计算和相关配套措施仍不够健全,实验人员长期艰苦的野外台站工作难以被认同,其工作地位和工作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3]。这对那些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始终奋斗在实验室共享平台一线的实验人员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同时,伴随着野外台站长期监测和研究的实施,许多实验技术人员会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而现行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现不了这部分工作,严重阻碍了实验人员的工作热情。

再则,相对于教学科研系列职称晋升体系的细化和量化,实验技术系列的标准相对模糊,甚至直接套用教学科研体系的标准,过分强调了课题、论文、学历、年限等硬性条件,而对于实际工作成果、实验技能、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重要方面的要求则难以体现[6]。同时,一线实验室正高级岗位名额比例少,这些都使实验技术人员失去了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应根据野外台站特色,建立区别于一般院校实验室的独立的考核晋升评价体系,让野外实验技术人员感觉“有奔头”,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2 高校野外基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2.1 通过多种途径,扩充实验人才队伍

1)根据实验教学和野外监测的需要,从高等院校招聘博士、硕士毕业生及中高级实验员充实到实验技术岗位第一线。在引进实验技术人员时,需严把入口关,做到创新和传承并重:在学术交叉、“请进来”海外人才的同时,通过选留我站培养的对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历史演变、分布区域、结构等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的优秀研究生,同时结合“送出去”开拓国际视野的方法,建立一支学科特色鲜明,专业传承连续,团队结构和模式合理,能有效保持我站研究特色,具有可持续性和研究活力的技术支撑队伍[7]。

2)通过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行,鼓励部分实验技能好的专任教师转岗。通过人员合理流动、竞争上岗的机制,进一步明确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责任,切实保证天童国家站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天童站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当地人均收入高,通过放宽天童长期驻站实验技术人员准入门槛,和提高相应的薪酬待遇,招聘当地具有一定学历和技术的合同工,做好长期监测和实验室设备管理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验室固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的状况。

2.2 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提升技术支撑人员职业成就感

对野外台站和实验技术人员应有一个正确定位:台站作为课堂理论教育的延伸,是理论的践行地、能力的锻炼所,而不是教学的辅助;台站工作人员理应像理论教师和研究人员一样受到重视,他们长期坚守的精神更应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钦佩,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追求目标。

1)天童国家站实验技术队伍直接参与野外实习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高低息息相关。

2)天童国家站许多科研成果是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取得的,各种基础数据的获得、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他们对科研工作推进和科研成果诞生具有重要作用。

3)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维修和使用的主要负责人。提高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实现实验资源共享,特别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实验技术队伍支撑[8]。

4)野外台站内部,定期召开实验技术系列讲座和工作研讨会,为实验技术人员展示专长,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通过设立 “优秀技术标兵”等奖项[8],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认可”,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进步。

2.3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学校招聘实验室技术支撑人员多为硕、博毕业生,这是一群既有职业规划和高层次追求,又有事业心和进取心的年轻人。为年轻人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努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上进性,是稳定实验技术支撑人员队伍的关键[9]。

1)对于新上岗的实验教学和技术人员,台站制定了“传、帮、带”的新人培育机制,先安排老员工带领他们熟悉业务,再由资深教授在科研、教学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尽快胜任实验技术岗位的需要。

2)通过实验技术岗位培训、野外台站间互访学习、学术交流等形式,使实验技术人员能及时了解先进仪器设备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开阔眼界,适应新形势[10]。

3)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岗位职责、发展规划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鼓励专职实验教学和技术人员攻读学位、进修,对于工作成绩突出且工作需要,不定期地将他们送到国外进修和攻读学位。

4)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提高业务水平。天童国家站和学校每年以立项形式资助实验人员进行实验仪器设备改造、维修、软件开发、信息化管理、长期定位观测等方面的科研活动。2008年,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获批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年和2014年分别申请到了学校科技处和设备处的研究项目,并且承担了天童国家站设立的多项开放课题和主任基金。通过科技革新项目,为实验室技术创新注入生机和活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晋升空间,推动实验室技术队伍的整体建设。

2.4 完善考核晋升评价机制,拓展职业发展通道

1)根据国家野外台站实验技术岗位特点,注重实绩、能力、水平和贡献,制定符合野外台站实际、可行性高的晋职评估标准,如按野外工作量、设备组建、社会服务、科研教学成果考核的独立评价体系等,让那些敬业爱岗、业绩突出、技术能力强的优秀人员能够脱颖而出。

2)为吸引和稳定高技能优秀人才,学校按需增加设置实验系列正高岗位,使实验技术人员在支撑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归属感,消失歧视感,确保实验室的优质快速发展[11]。

3)奖励机制切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一方面,在具体分配上要看到技术支撑人员在长期定位观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服务开放等方面工作的烦琐和野外工作的艰辛,在工作量的核算、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11];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业绩和贡献,提高台站野外工作津贴、实验室补贴和加班补贴。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员野外工作热情,促进实验队伍高效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共享服务功能。

3 结束语

野外台站的长期监测和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懂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技术队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搞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天童国家野外站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的人才队伍扩充、准确定位和提升职业成就感、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完善晋升和奖励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幸福感[12],建立一支乐于吃苦、勤于奉献的技术队伍,发挥国家野外台站在定位观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示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13]。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事业服务,从而取得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张晓荣,彭玉魁. 规范高校实验室管理,推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1-2): 35-36.

[2]郭久荣,崔卫芳. 试论农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5): 122-126.

[3]曾昭海,陈阜,隋鹏,等. 论校外实验站在涉农大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4(1): 1-5.

[4]韩宇男,吴伶锡,周并举. 加强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探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5(1): 77-79.

[5]李锡恩,朱旭华,王峰. 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实验室技术人才队伍建设[J]. 甘肃科技,2005, 21(1): 193-194.

[6]姚志刚. 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 153-155.

[7]王宇星. 传承与创新,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简述[J]. 中国基础科学,2009(2): 32-34.

[8]施瑞,何骁威,兰山.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 218-220.

[9]朱健平. 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10): 81-83.

[10]阮元,李文,阎旭霞,等. 新形势下农业类高校实验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 农业基础科学,2011(16): 20-32.

[11]陈睿. 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9): 86-88.

[12]邢占军. 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 数据,2006(8): 10-12.

[13]王铁邦,华兴夏,姚菊香,等.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平台功能[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 207-209.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chnical Team Based on Field Station in Universities

YAO Fangfang, YANG Haibo, WANG Xihua

(School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team in university field s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atory. From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 technical team in Tiantong National Station, we put forward the building ideas for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 team construction, considering for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field base. Through innovation and heritage of personnel expansion, 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technicians service levels, improve promotion and rewar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other initiative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well-being of laboratory technicians,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m. Thus, this can full play to the national field station in long obser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shared 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ole.

national field station; laboratory experiment team; oriented talents;construction

2014-06-16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教学设备研制项目(41000-562930-14203/010)。

姚芳芳(1981-),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染生态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和天童国家站管理工作。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6.067

猜你喜欢

台站技术人员队伍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基层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管理之我见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MDOS平台台站级使用方法及技巧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