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15-04-08王玉丽周泽敬

河北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预防性

王玉丽 周泽敬

(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北 玉田 0641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内科急症之一,其并发症多,可见休克、心肌梗死、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如果诊治不及时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做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并发症的护理是恢复患者健康、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2012-03—2014-02,我们对3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常见并发症实施预防性中医护理,并与常规护理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4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护理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9~43岁,平均(30.4±10.1)岁;病程 0.5 ~18.5 年,平均(8.4 ±1.6)年。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0~44岁,平均(29.88±10.1)岁;病程 0.5~19年,平均(8.5±1.3)年。2组患者均体质量超重,血糖控制不佳,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内科学》[2]确诊。

1.3 方法 2组均给予补液、降低血糖、纠正酮症及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对照组按照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中医护理组实施有计划的预防并发症的中医护理干预。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住院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为休克、心肌梗死、肾衰竭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并对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由表1可见,中医护理组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2组住院时间比较 中医护理组32例,住院时间最长 26 d,最短 8 d,平均(12.5 ±4.9)d;对照组32例,住院时间最长32 d,最短11 d,平均(25.8±3.2)d。2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护理组较对照组短。

3 护理措施

3.1 未病先防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首先要调养身体,形神共养,提高正气抗邪气能力。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自我监测,学会监测血糖和血酮的方法。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感染、六淫等邪气入侵,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到定期复查。

3.2 辨证施护 ①气阴两虚证:以补气养阴、生津润燥为法,适当选择黄芪、葛根、太子参、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等搭配食用,并指导患者常按摩头面部、足三里、曲池等穴。②燥热内盛证:以益气养阴、活血安神为法,选择五味子、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等搭配食用,便秘者可多食新鲜蔬菜及火龙果。严格按医嘱、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服药后饮食宜清淡、大熟,忌食生冷、油腻[3]。并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按摩涌泉、太冲、足三里等穴。

3.3 情志护理 《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情志失调,损伤脏腑,会引起一系列病变。情志失调、五志化火与消渴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4]。因此,做好情志疏导很重要。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向患者具体讲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遵医治疗的重要性,并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复述。教导患者要保持一种精神内守的状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脏腑阴阳气血和顺,自然不会得病。

3.4 休克的预防性护理 休克的诱发因素常与酮症不纠正、血糖控制不佳有关。为减少休克发生,中医护理组予心电监护并及时补液。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舌苔、脉象及血糖变化,每15 min~1 h测量1次,并做好记录。若患者出现不能平卧、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皮肤湿冷、烦躁不安、尿少等,应考虑休克的发生,立即报告医师,积极抗休克处理[5]。

3.5 心肌梗死的预防性护理 保持病房舒适安静,避免不良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60% ~70%,每日通风2次,严格减少探视人员,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外感风寒,以防增加心脏负担。温水泡脚,嘱家属为患者早、晚用温水(38~40℃)泡脚各1次,每次15~20 min,以温通心脉,促进血液循环。艾灸双侧肾俞、心俞及气海、关元等穴,以温通心阳。

3.6 肾衰竭的预防性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后,肾功能容易受损,肾脏对胰岛素的降解速度会明显减慢,容易发生低血糖。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大黄30 g,生牡蛎30 g,丹参15g,泽泻30 g,附子10 g,黄芪30 g),每晚1次。原理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操作中应注意将中药灌肠液控制在200 mL左右,温度控制在37~39℃,温度过高有可能损伤肠黏膜,温度过低可引起腹痛或腹泻。治疗前要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按照常规灌肠方法,使其保留30 min,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7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常见并发症。为其减少发生,要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采用以下中西结合措施。中医措施:①穴位按摩:取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按摩用力均匀、缓慢、持久,强度以患者局部有痠麻热胀为度。每次10 min,每日3~5次。通过按摩起到调整脾胃的升降失调,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②耳穴贴压:耳穴肾、小肠、神门、胰、内分泌为主穴,将王不留行粘贴在0.5 cm2的胶布上,并将胶布粘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次按压1~2 min,每日3~5次,使局部产生胀痛热麻感,以此调整体内各脏腑功能,使其抑强扶弱,气机通畅。西医措施:可使用胃酸抑制剂,防止消化道黏膜的自身损伤,轻型患者鼓励早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昏迷患者应给予胃肠减压,注意回抽胃液,观察胃液颜色是否为咖啡色或血性,并进一步观察有无黑便。如果出现咖啡色液体或柏油样便,同时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要立即报告医师,进行积极处理。

总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发生休克、心肌梗死、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而并发症反过来加重原发病,形成叠加效应,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后遗症增加。增加针对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愈。

[1] 于永光,邹德学,于洪敏.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清β-羟丁酸、乙酰乙酸变化规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4):243.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52 -753.

[3] 戴新娟.中医护理健康教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27-433.

[4] 陈秀芳,马会芳,仝淑坤.消渴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13,35(9):1403 -1405.

[5] 赵健玲,孙燕,李桂红.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死亡原因探讨与护理[J].海南医学,2003,14(5):85-86.

猜你喜欢

酮症酸中毒预防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