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2015-04-08罗红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5期
关键词:不合理内科心血管

罗红雨

(四川省成都誉美医院,四川成都 610051)

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罗红雨

(四川省成都誉美医院,四川成都 61005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有82例,占心血管内科患者25.6%。结论总结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心血管内科;合理用药;用药水平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主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其治疗方案极其复杂,因此用药情况不好操控,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不但影响治疗效果,更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问题不容忽视[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选取对象均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2]。男性患者200例,女性患者120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0.6±3.7)岁;35岁以下25例,35岁以上60岁以下78例,60岁以上217例;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0.2±1.4)年;疾病类型:冠心病88例,高血压159例、高脂血症27例、心律失常46例。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我院32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例数、用错药物占不合理用药比例等几项。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治疗过程,总结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所有患者病历均依据《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各药具体说明书等审核。

1.3诊断标准

患者用药类型、处方类型、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发生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s)表示。

2 结果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临床诊断和用药不合理、用药忽视禁忌症、配伍不合理、抗菌药使用不合理等。详见表1。

表1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布表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比例逐渐增高,与其他科室疾病相比,临床治疗风险更高。心血管疾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但此种疾病较为复杂,临床用药不合理事故时常发生,给患者治疗效果及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措施做出以下分析。

3.1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

3.1.1 药物使用不当心血管类疾病具有多种治疗药物,其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治疗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时,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3]。但这类药物具有较大的药物副作用,患者服用药物时不仅要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进行,还受到多种药物禁忌的限制。据相关文献报道,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使用不当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大多是因为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时机以及使用量的不准确。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后,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再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注意其药物用量一定要适量,并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症状,应及时停止用药。

3.1.2 药物剂量不准确心血管类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为了稳定患者的病情,部分患者采取加大药物剂量的方式来控制。长此以往,只会增加患者的抗药性,病情再次恶化时无法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类药物的用药剂量过大不仅会造成患者较大的抗药性,还有可能促使患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如中毒、水肿、其他器官的衰竭或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3.1.3 药物配伍错误在进行心血管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时,常需要搭配多种药物,然而不同的药物之间具有不同的反应,有些药物存在一些配伍禁忌,若同时服用,两者可能产生相互反应,促使毒性物质的产生,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必须了解每种药物的药理特性,秉持着严谨的态度进行药物的搭配。

3.1.4 用药时间不合理很多药物的用药时间有明确规定,如果药物对时间依赖性很强,患者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服用药物,服用药物时间频繁或者用药间隔时间太久都会影响药效,不利于患者治疗。

3.1.5 忽视特殊人群用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老年人年龄大,身体器官及机能逐渐衰退,药物的代谢动力学逐渐发生变化,用药问题随之而来。因此,老年群体应根据其身体机能合理用药。

3.2合理用药措施

3.2.1 全面掌握用药知识心血管类疾病不仅具有复杂的病情,其用药机理也相对繁杂,医护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特性和针对病症。如果医护人员对用药知识不甚了解,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用药知识,提高患者责任心,培养疾病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例如:患者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注意患者自身有无药物反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4]。

3.2.2 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心血管疾病药物配伍禁忌非常多,一旦配伍出现问题,不仅药物失去本来药效,甚至使患者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全面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合理用药。例如:高血压合并精神抑郁者不宜使用利舍平和α-甲基多巴;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5]。

3.2.3 根据疾病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合理用药药物选择及剂量握应根据疾病症状调整。医护人员应掌握疾病特点,根据特点合理用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多是清晨或午间,医护人员需要特别注意此时间段患者的疾病症状,根据病症变化适时合理用药。

3.2.4 加强用药指导心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占据比例最大,老年患者年龄大、记忆力逐渐衰退、身体机能整体下降,常常容易错过最佳用药时间,使得药物疗效降低。因此,老年群体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患者的记忆力、视力及精神状态全面评估,分析患者用药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可以使用易懂的语言、图形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增强用药的规范性。同时,医护人员应结合药品名称、剂型、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药代学特点,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代德勇[6]学者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及2315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463例,占患者总人数20%,从而得出医学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师要掌握丰富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知识,强化自身理论及经验,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本组研究中,320例患者82例患者出现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占患者总人数25.6%,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问题较为突出,需采取适当措施合理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笔者将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作出以上总结,分析出现临床用药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全面掌握用药知识、了解药物配伍禁忌、根据疾病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合理用药、加强用药指导等措施,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李士平.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18):229-231.

[2]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1(30):5456.

[3]刘卫强.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81-82.

[4]谢江.老年人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研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25):162-163.

[5]罗晓辉,赵颖,李玲等.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息时间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11(29):3534-3535.

[6]代德勇.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23(7):11-12.

罗红雨,1969年生,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

猜你喜欢

不合理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