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

2015-04-08

时代金融 2015年4期
关键词:升学就业率红线

2015年1月12日,人民网依据75所部属高校的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整理公布了一份“本科生就业率排行榜”。这份榜单中,74所高校的就业率高于90%,50所高于95%。正当“2015年是又一个就业最难季”的声音刚起,如此漂亮的就业率成绩单已经传开。

点评:就业率一直作为高校好与坏的评判依据:学生、家长都把就业率作为择校的重要依据;公众以就业率来评价学校高低;官方对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然而这个评判依据可靠吗?耐人寻味。

按照当前国内的就业率统计标准,就业率的准确表达应是“非失业率”,即学生在毕业后有确定去向。它并非公众普遍认为的“找到工作的比例”。按照统计标准,升学、创业、参军,都可以把“确定去向”算入“就业”人数中。此次75所部属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都将升学、参军人数纳入了就业人数之中。因此有74所高校的就业率高于90%也就不足为奇。

另外,迫于就业率红线的压力,高校难免会有意拔高就业率。根据教育部2013年11月9日发布的文件,从2014年起,各高校将逐步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在文件中,教育部再次强调了就业率的重要性:将就业状况作为有关经费安排、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最早在2003年,教育部曾发文,要求对毕业生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及专业,控制或减少招生指标。2005年起,高校的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适度硬性挂钩”,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到2011年11月,“就业率红线”绷得更紧了:对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在如此红线地步步勒紧下,高校的统计数据难免失真。

“90%”毕竟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实际就业情况低于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感受不是就业率数据能够反映的。同时就业率不仅不能反映就业质量,也不能反映就业流向;对变化较大的行业和职业,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未来就业市场变化。相比之下,就业质量和中长期的就业率,即薪资水平、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评价,及学生毕业三至五年的就业变动,更能反映就业的真实情况。要真正提高就业质量,不能唯“就业率”是从,这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

猜你喜欢

升学就业率红线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