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的实践探究
2015-04-07张鹏
关键词:通借通还;资源共享;读者证;文献;预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献信息量迅速增长,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现有纸质文献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强烈需求。天津图书馆联合天津市各区县馆,采用文献通借通还的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现状,分析了通借通还的作用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求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作用的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19-02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张鹏(1985—),天津图书馆助理馆员。1通借通还的概念
“通存通兑”人们并不陌生,即能够在同一银行的不同网点之间实现自由存取。现如今爱读书的人们也可以享受到类似的便利,这便是图书通借通还。通借通还是指: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图书馆最主要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各种文献信息,使广大读者及时满足个人的文化权益和知识诉求。随着科技的发展,通借通还的模式势在必行。其需要制定统一的借阅规则,使用统一的图书条形码,需要通畅的网络保证,完善的物流体系。通借通还可以采用总馆和分馆的模式,也可以平行各馆关系,实行馆际互借的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各馆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图书通借通在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2天津图书馆通借通还模式现状分析
天津图书馆1908年成立,目前存在三个馆区,分别为文化中心馆区(简称中心馆),复康路馆区(简称科技馆),海河教育园馆区(简称教育馆)。这三个馆区全部开馆后,天津图书馆统一了读者证,同时采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供读者自助办理借还书手续,同时,在三个馆区实行通借通还的模式,异地归还的图书由本馆统一配置的物流车每天按时送至藏书所在分馆。
自2014年初,为方便读者,实现资源扩充共享,天津图书馆分别与天津市内六个区(南开区、和平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图书馆联合实行通借通还,采用“总—分馆”模式,将天津图书馆设为总馆,总馆的部分书籍通过更改馆藏地点放入市内六个区县馆。在此基础上,天津图书馆为其提供相匹配的自助设备和自助技术,并对其员工进行现代化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RFID自助借还系统的操作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时增设通借通还读者证,赋予区图书馆独立办证的权利,读者可持天津图书馆读者证或通借通还读者证在市馆和区馆任意一馆区办理借还书手续。为使文献检索信息更准确,读者异地归还的图书经自助机器处理后,电脑自动将文献地点暂时变更为所还地,等到统一物流车将书送至原始所在地后,工作人员再变更其馆藏,而后将图书放回原始书架。
3通借通还的意义
3.1方便读者就近阅读
现如今,图书馆阅读群体中的老年读者比重不小,天津图书馆三个馆区都位于天津市市区的南部,这给北部老年读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如果北部地区的读者乘用公共交通工具来馆,在路途上所耗的时间一般都超过1个小时。各区县馆所藏文献的质量与市馆有一定差距,通借通还服务使这些读者可以在距家较近的区县馆借到市馆的图书,为其带来了便利。
3.2满足馆藏布局的合理调整
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大了对购书经费的投入。目前,天津图书馆的图书采用按索书号细排的方式上架,所谓细排上架,就是按书籍的索书号由小到大,由左到右按顺序依次排架,这样对每一本新书的具体位置限定就相对严格。现天津图书馆一个馆区每周新书上架平均在1,000册左右,然而每类图书的馆藏位置相对固定,合理预留馆藏新书上架空间就成了问题,这只能凭馆员的工作经验来决定,当预留空间不足时,就必须进行烦琐的书架调整。将部分图书调拨至区县馆用于通借通还,有效地解决了调整馆藏文献布局中书架过满的问题,优化布局的同时使读者查阅文献更为便捷。
3.3文献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天津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模式是一种新的共享模式,实质上是无形地扩大了馆区空间,是让其资源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内实现共享,让更多的文献信息有位置,有去所,有归宿。另外,对受众面较小的低利用率文献,可减少采购数量,采用合作贮存的方式,多个馆区共留一册文献,在读者需要时利用调拨的方式相互弥补,这样既保存了文献价值,又节省了空间,真正提高了文献的实际利用率。
4天津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可共享资源不足
目前天津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模式是由天津图书馆提供所有文献,即天津图书馆将部分文献经调拨处理,放入各区县馆设立的通借通还借阅室中,也就是说并没有达到全部文献的馆际互借,在区县馆中,公众可持市馆读者证借阅的图书是由市馆调拨过去的图书,而不是其所有可外借图书。不仅图书数量有限,而且市馆调拨给区县馆的文献也只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少儿图书等文献都没有实现互借,这样可供读者选择的文献不多,致使区县馆读者人数较少。
张鹏: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的实践探究张鹏: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的实践探究4.2流通配送不及时
天津图书馆三个馆区的图书物流工作每天进行,以确保文献及时回到其原始馆藏地,尽快经工作人员处理回到所在书架。但对于区县馆,由于地区分散较远,物流车有限,各图书馆基本上都是依据异地归还图书的数量来决定物流的时间,物流的工作大约一周到两周才进行一次,无法实现图书及时物流归架,致使读者查询文献位置与实际文献位置不符,读者自身权益受损的同时还容易造成读者与馆员的纠纷。这种矛盾既造成了读者利益的无端损失,又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
4.3系统不统一,预约受限
图书预借是一项人性化的服务,是保证读者公平权益的基础,是读者享有全部外借图书使用权的保证,天津图书馆通借通还之前一直有这项服务。可是通借通还后,由于各馆区使用的借书系统的不一致,致使图书异地归还后,首先文献将自动变更馆藏地点,这样才可在异地借阅,导致无法确定预约图书的馆藏地点。为此,天津图书馆在实施通借通还后取消了预约功能,为读者带来了不便。
5完善通借通还服务的措施
5.1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读者满意度
通借通还服务在天津图书馆是一项新的利民举措,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和多方的通力支持。就天津图书馆而言,需要加大对其投资,增加物流车,保证物流按时到位。此外,还应加强各馆之间的合作,使可共享的文献由图书发展到书刊甚至到电子文献,最终实现全部资源的共享。
5.2统一设备系统,恢复预约功能
预约功能的恢复势在必行。预约功能的限制源于两点,一是物流的不及时,二是系统的不统一,前者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增加物流人员和物流车的数量来解决,后者则需要所有图书馆的领导层协商解决,同时还要在招商引资上加强监管力度。统一的系统不仅可以方便通借通还,还可以在各图书馆之间的业务交流中起到良性的作用。
5.3加强员工培训交流,提高馆员队伍素质
公共图书馆中,与读者接触最多的是一线馆员,处理文献通借通还业务的也是一线馆员,因此,应对各馆馆员多开展集中培训,增加员工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此外,还可借鉴国内外优秀图书馆的经验,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设立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为图书馆建设提供最有利的软件保障。
5.4广泛征求读者建议
图书馆三大基本要素是图书、馆员和读者,而三者之中读者是核心,实施通借通还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读者。因此,应与读者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图书馆可以通过设立读者信箱或读者接待室等方式听取他们的意见,认真总结,积极改进,谋求读者利益的最大化,使通借通还发挥最大的效益。
6结语
开通通借通还服务对本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向“普遍化、均等化”目标迈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属正常现象,只要发挥图书馆界同仁们的智慧,问题终将被解决,前途充满乐观。
参考文献:
[1]王兰.浅析沈阳地区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服务[J].重庆图情研究,2008(1):51-53.
[2]石志坚.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与物流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141-142.
[3]麦敏华.馆际文献通借通还服务现状与发展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4):172-174.
[4]万小榆.浅谈加强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3):67-69.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