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野鸡”演变记

2015-04-07郁晓洁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2期
关键词:滚球野鸡沙包

郁晓洁

背景:

今天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我在健康区投放了一些沙包,想请孩子们玩一玩“打野鸡”(即“丢沙包”)的游戏,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灵活躲闪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游戏前我先在健康区画好场地标记,便于幼儿能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利用现场演示的方法向孩子们介绍了游戏规则:参赛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丢沙包者——“猎人”,另一组为躲沙包者——“野鸡”(即头戴“野鸡”头饰的幼儿)。猎人一方围坐成圈,向圈内的“野鸡”们投掷沙包,“野鸡们”可以在圆圈内自由跑动以避开沙包的袭击。一旦有“野鸡”被击中,就要回到座位上转变为猎人的角色。当所有的“野鸡”都被击中后,则在圈上的幼儿中重新邀请一批“野鸡”再次游戏。

描述:

●游戏开始,问题频现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你来我往地扔着沙包,玩得很兴奋。可仔细一看,却有很多问题:就说“猎人”吧,有的拿起沙包毫无目标地乱扔一气;有的朝地上重重地摔;有的看到同伴扔过来的沙包,不知道快速捡起来追击,而是慢悠悠地捡起或是任由“野鸡”逃到安全地带;有时候沙包飞出圈外,但没人去捡回来。“野鸡”呢,有的不辨沙包投来的方向在场地中间乱跑;有的毫无危机感地站在场地中间,局外人似地看着沙包在他们眼前“飞行”。很快,幼儿游戏开始时的兴奋劲消失了,最后干脆放弃游戏自己玩了起来。第一次“打野鸡”游戏以失败告终。

●追根寻底,探索原因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似乎不太明白游戏的规则,可一问,他们却讲得头头是道。难道是因为游戏难度太大,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求太高?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为了了解原因,我组织了一次讨论。

教师:为什么你们不喜欢玩“打野鸡”的游戏了?

甜甜:我怕沙包打在身上,会疼。

教师:那什么东西打在身上不疼呢?

幼儿:纸张、布什么的扔在身上就不会疼了。(有的幼儿说海洋球,有的幼儿说可以用气球,它也很轻,打不疼人。)

教师:哦,用轻一点的东西来扔就不会那么疼了!还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吗?

振振:沙包太小了,看不清楚到底扔出来了没。

丁丁:要用大一些的东西才能看得清。

辰辰补充说:大一点点就可以了,像球那么大,太大了拿不动。

教师:我明白了,要用轻一点的,还要大一点的东西来扔。

于是我建议幼儿把各自认为合适的材料都找来,然后开展“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试试哪种材料最好用。最后,幼儿一致认为用“软球”替代“沙包”进行游戏更好。软球色彩艳丽,方便看到,滚动时即便碰到身上也不疼。于是,我让幼儿用软球替代沙包,用滚代替扔,尝试改造版的“打野鸡”游戏。

●改版游戏,渐入佳境

新的游戏开始了!奔奔准备滚球,只见他观察了一下甜甜的位置,将球用力地朝她滚去,甜甜见球滚过来,稳稳地避开了。球在场地中时快时慢地滚动着,“野鸡们”紧张而专注地盯着滚动的球,在场地中间不停地跑跳着躲避,时不时传来快乐的惊呼声。可渐渐地,随着振振、奔奔的陆续下场,剩下的园园、辰辰可是躲避高手,当球再滚来时,他们轻轻一闪就躲过了,剩下的两只“野鸡”怎么也打不中。小雨泄气了,她说:“我不玩了。”

眼看着游戏再一次遇到瓶颈,这可如何是好?于是我引导道:“天黑了,小野鸡们该回家休息了。天又亮了,另一批小野鸡们出去活动了!”就这样,孩子们又开心地玩了起来。“野鸡”欢乐的叫喊声引得芯芯、阿牛、飞飞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变成“小野鸡”,这下可热闹了。同时,由于人多了,每个人躲避的空间相对小了,所以常有幼儿被击中。大伙儿愉快地变换着“猎人”和“野鸡”的角色。

●花样迭出,出乎意料

一段时间游戏时,我发现本应是躲球的幼儿,却会故意向滚球者凑去,希望被击中,使得滚球者轻而易举地击中了他们。飞飞和芯芯甚至因为都想被打到而互相推搡起来。我来到他们中问:“大家都想滚球,你们想想怎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滚球的机会呢?”圆圆说:“那就是要玩得好的才可以。”

我又问:“怎样才算玩得好?”

经过了一番讨论,幼儿一致认定:被打中的幼儿要停止游戏,没有被打中的才算玩得好,可以去当猎人。

就这样,孩子们渐渐明白,我想成为能干的小野鸡,那我就必须快速躲避,不被打中,渐渐地游戏上了“正轨”。

启示:

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顺”应需要,激发兴趣

顺,就是指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如游戏过程中,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积极地去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然,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的制约,顺应、调整游戏的时候,教师也要适时地支持与辅助。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软皮球”以及用“滚”替代“扔”的方式再次游戏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使孩子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给了他们更大的游戏空间。

2.“启”迪思绪,支持引领

启,就是要教师捋清思路,对幼儿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游戏中,当大家都在思考该寻找怎样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最好大一点等;紧接着利用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3.因势利“导”,拨乱反正

导,顾名思义,就是要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及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击中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再次把游戏引到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推,就是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及时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如游戏中从用“扔沙包的方式打野鸡”到用“滚软球的办法打野鸡”,在这不断的演变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细致观察和支持。通过捕捉孩子行为中的意义,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与尝试,慢慢探索出符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游戏内容,激发其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游戏的发展,使游戏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并乐在其中。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快乐的“打野鸡”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共同发展,获得双赢。endprint

猜你喜欢

滚球野鸡沙包
沙包大战
基于滚球法的三角形避雷线最小保护高度计算方法
野鸡“大老爷”
捕野鸡
滚球
丢沙包
巾边滚球
自抛击掌
躲地滚球
野鸡育雏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