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015-04-07赵国宏
赵国宏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能够通过实验对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并且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出新的结论。然而,由于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实验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为了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弥补学生之间差异,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分层教学 应用
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通过一定的分组,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可以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之间能力差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的针对性培养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差异缩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在物理实验中运用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分组也要尽量保证学生能力、水平大致相同。
一、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生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師忽视了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导致实验的整体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进行合理的分组。所谓合理分组,是将能力水平大致相等者分到同一小组,这样方便教师采用针对性的训练。虽然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但是这种分组方式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在小组实验学习中,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相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来完成实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验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对能力强的同学而言,教师可以布置较为困难的任务,在对任务进行挑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二、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新型教学模式的方法,是尊重学生差异和保证学生之间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且要保证小组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合理分配。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每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压力,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为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合理分配。
例如,在进行《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这个实验中,小组长可以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主要的实验过程有:测量时间,测量点之间的距离等,应让每个学生都负责一个实验步骤,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小组能力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任务。在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一定帮助。在这种合作学习方法下,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从讲授知识转变为了答疑解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适当时间给予帮助。教师提供帮助的时机很重要,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内容有充分的认识,也要能够解决学生的困难。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在物理实验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在保证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小组内部解决。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关系。同学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助于相互之间想法的交流,促进良好实验氛围的建立。此外,由于小组内学生的分工不同,良好的交流有助于实验步骤的衔接,使实验过程更加顺利地完成。
对教师而言,同样要和学生建立沟通关系。由于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很难同时兼顾每个小组的情况。为了使教师尽可能地掌握每个小组的需求,适时提供帮助,教师要能够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关系。然而,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师生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能够注意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尝试建立交流关系。对学生而言,也要积极地相应教师的交流。就物理实验过程而言,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是保证实验过程顺利实施,学生共同进步的基础。
四、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关键的环节。良好的实验过程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反馈,还是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物理知识探究的关键步骤。从传统的实验教学而言,由于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以及不适当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整体实验能力的培养。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对小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利用小组合作方法,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国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3.06.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N].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