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高中语文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悟性
2015-04-07赵春光
赵春光
摘要:一个人悟性的高低会影响到其人生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悟性。所以高中教育应该仔细思考这个问题,真正发挥出高中语文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悟性培养 课堂教学
语文要求学生的实际应用性和变通性要强,相较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而言,语文没有固定的公式、解题模板,有的是学生对文章、诗句、段落的理解和分析,所以语文需要我们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内涵等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对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生而言,学习语文,更多是在学习一种解题的思维方式,以便学生能在考场独立的对文章进行分析、解答。所以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悟性十分重要。
一、在高中語文的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悟性的重要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最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方面。尤其是对语文这一语言性学科来说,更多时候解决问题都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能力,学生对老师所给出的答案进行分析、理解,以此来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给出最直接、最正确的答案。例如:理解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梨花”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学生的悟性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找到其中的联系进行解析,并且能够将解析的思维方式化作自己的思想。
二、对用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悟性的质疑
运用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悟性的做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对于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而言,学习时间本来就紧张,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不利于学生准备高考。而且由于学生的智力差异,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容易掌握,对于基础好、知识广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对语文有了一定的悟性,没有必要再进行培养;对知识面窄、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运用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悟性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引导,这就不如让学生多做题,这样产生的效果好。我们不能否认,题海战术在现在的学校中,尤其是在高中的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语文这种随机性比较强的学科,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只有学生真正的理解题目中的内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在千变万化的语文题目中,一眼就能识别出其中的重点,才能在写作中把握中心,所以让高中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悟性还是很重要的。
三、高中语文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悟性的方法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在高中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将课本内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其实,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悟性,首先就得让学生涉猎广泛。只有将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加大,才能在解答语文题目的时候快速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且进行解答,而且,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知识的学科,只有不断地积累名人大家的诗句、文章,学生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借鉴、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来美化自己的文章。
2.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适当的问题
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是还需要老师的不断督促。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而且为了防止出现学生在学习中不思考、不认真的问题,老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适当的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做法也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围绕着老师的问题自己进行思考,解析、总结出答案。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悟性。
3.让学生对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也能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漏补缺,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成果。例如,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句诗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可能不同,我们可以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进行观点陈述,在听取了不同的观点以后,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和完善。
这些都是我们在高中生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悟性可以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些措施并不绝对,要想真正的培养高中生对语文的悟性,还需要语文老师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的任务安排,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是为了让高中生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更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虽然正如许多老师家长所说,高中生面临的压力较大,不适宜再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来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法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这也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为了当前的一些成绩,而不顾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所以培养学生的悟性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拖延。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