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对教师科研价值观的影响

2015-04-07李松岩徐冶于洋刘师兵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

李松岩 徐冶 于洋 刘师兵

摘要:“质量”既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也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定性。科研评价的“质”和“量”对教师科研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现今高校如何构建健全、公平合理、公正严明的科研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引高校科研发展及正确引导教师科研价值观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师 科研评价 科研价值观

一、引言

质,是区分和划分事物界限的前提和基础。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标识的规定性。质量是反映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是各种管理活动不变的前提。科研评价是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科研绩效进行分析判断,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管理、达到科研目标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近年来,在“高教强省”“科教兴校”“科研促校”等理念的影响下,促使高校科研教育系统中力争上游。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对科研成果和数量的评价,而忽略正确引导教师科研价值观形成。从理论上讲,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是有机统一的,应是科研评价的最终价值追求者。目前,高校科研评价注重高端成果、注重关键项目和注重数量等弊端,制约着教师的发展。高校科研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合理制定,是指引科研科学发展的前提,引导教师科研价值观正确发展的方向。

二、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现状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决定着高校教师科研价值观的方向。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定期考核,提高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以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第二,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申报科研项目及拨付科研经费依据;第三,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考核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除此三点外,大多数高校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教师一味的追求科研的“量”,而轻视了科研的“质”。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学术造假,学术泡沫,投机取巧等现象的产生,阻碍了高校科研的前进道路,并给我国科研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高校科研评价带有明显的功利取向,而扭转这种功利为向导的评价成为必然。

三、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

2013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评价不仅是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主要方面,也是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高等学校办学行为具有突出的导向作用。科研评价改革是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深化高等学校科研评价改革,对提升高等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月1日开始,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国务院首批的“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将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贡献纳入评价体系。江苏省教育厅在2015年1月28日也提出了1相关的试行办法,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应尽快改革以适应现阶段的需求。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高校正努力尝试对现有科研评价体系的变革。

四、国外高校科研评价制度的变革

近几年,欧洲国家科研评价制度处于剧烈变革中,意大利完成从VTR(Valutazione Triennale della Ricerca)到VQR(Valutazione della Qualita della Ricerca)的变革。意大利的此次变革在评价对象上扩大成果的数量与评价范围,在评价方法上将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上要求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意大利这次科研评价的改革,虽然不够完善,但对于我国高校科研制度的变革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英国的科研评价(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始于1986年,2014年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卓越研究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取代RAE。REF首次将“影响指标”作为一个评价元素。这一点许多国家的科研评价改革中都有提及,着重体现了科研对国家的影响力。而REF也对跨学科研究或合作研究的评价做了相关的制度。这样弥补了之前对跨学科研究和合作研究中科研评价的不足。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在科研对社会影响力、跨学科研究和合作研究中的评价制度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对我国科研评价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科研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科研价值观的发展

我国各高校目前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评价体系,虽然该体系对教师在科研上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但科研评价主体缺乏规范性、评价客体科学价值观偏失、评价体系价值导向偏颇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标准不合理等问题逐渐显现,接踵而至。这深深影响了教师的科研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信念等科研价值观。目前国内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模式化,往往忽视了对教师科研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科研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只是简单地当作一般的物质生产活动来进行管理评价,将科研单纯的简化为获批多少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级别、科研经费的多少、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级别等通过量化计算,并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以及福利津贴等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在这样的科研评价体系下,部分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避难就易,严重阻碍了高校的科研发展。这些问题所导致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和学术堕落现象也日益严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正确引导教师的科研价值观,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严厉杜绝故意打压、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

六、小结

自从2013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各高校均对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做了相应的变革。但就科研质量而言,各高校科研评价标准高低不一,并且不够完善。现阶段,准确把握高校科研发展方向,制定正确、合理、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是高校科研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在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的同时,缺点和弊端也日益显现。ISR(科学评论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EI(工程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统计与科研评价检索工具,是国际上公认的用于计量评价方法的检索文库,其收录状况也普遍被国内采用,作为评价单位和个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尤其以SCI最受关注。这就导致了科研评价的重数量轻质量、科研评价标准过于形式化、重视短期的评价忽视长期评价等弊端也逐步显现。现阶段,国内高校的科研评价以定量评价为主,定量评价结果理论上应该是最为客观和科学的,而量化的结果便于以统一的标准展开科研考核,但定量評价实际上很难做到完美,常会发生偏差,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本身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研评价的结果不仅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津贴分配、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扭转现阶段科研质量评价的弊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开展科研评价工作,使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教师科研价值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碧辉.高论文量与低引用量——于科研评价的价值向导与定量指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9-11.

[2]林继志,张向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改进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2(10):119-121.

[3]曹如军.地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制度变革对教师发展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8):8-11.

[4]朱军文,刘念才.高校科研评价定量方法与质量导向的偏离及治理[J].教育研究,2014,(8):52-59.

[5]章帆.关于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5.214-218.

[6]白海宁.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7]陈琨,李晓轩,杨国梁.意大利科研评价制度的变革[J].中国科技论坛,2015,(2):148-153.

[8]刘莉.英国大学科研评价改革:从RAE到REF[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2(35):39-44.

[9]汪静.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10-1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述析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