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家的味道”美——首届中国(沈阳)家教家风论坛专家论述摘要
2015-04-07
2015年7月27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沈阳市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沈阳)家教家风论坛”在和平区举行,来自国家、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对和平区家教家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张良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让孩子具有规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生活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一个人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表现很大程度是和他小时候在家庭里受到的教育,和他受到的家风熏陶有关系。和平区以家庭为重点开展家教家风宣教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我认为,规矩意识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规矩意识是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则不可以做,规矩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要让孩子知道,当自己的需求不合规矩时则需要调整和控制。这种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
◎丛中笑(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
“酿”出家教家风
家教家风是“酿”出来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形成过程。和平区关注的是放眼未来的长久工作,要遵循家庭教育规律,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形成。
家庭教育是一种隐形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做中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为儿童树立榜样,给儿童输入正能量,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儿童。同时,家庭教育也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儿童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让儿童感受到社会中的友爱、尊重和平等。
◎齐大辉(北京大学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家教家风宣教要深入群众
和平区能够在家教家风宣教方面做工作,尤其是有整体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国家需要推出的典型。
具体上说,这些工作要发动群众,动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要经过实践考验,一看就会,一用就行,老百姓就能信你。所以我们今天做的工作是整体规划、骨干培训、全员体验,再去推广,让老百姓真正地感受到政府这项工作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改变。
◎沈明革(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风就是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习惯,鲜活地表现在家庭生活的所有细节之中。家长们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不要简单的训斥,平等、友善的家风家教在孩子成长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家长要去感受孩子的喜悦,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好家风涵养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平区在这方面的一些作法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广。
◎刘兆伟(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辽宁省孔学会名誉副会长)
弘扬家教家风没有固定模式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断了这个根就没有了精神命脉,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是在家庭文化教育中。
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教家风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根据时代发展、家庭成员结构变化而决定的。今天倡导的家教家风,要学习劳动人民当中的楷模,让他们的精神融入家庭文化教育中。
◎杨子(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好家风“润物细无声”
家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
好家风有强大的感染力,对社会好的风气形成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中最小的单元,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这个家庭就能和睦团结;千万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和谐、有向心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苏加胜(辽宁省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使家长教育制度化
和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家长教育,也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探索,走在全国的前列。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寻求突破,为全国家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经验。
建议通过制度约束与政策鼓励,落实婚前、孕前、育前、托前、学前等家庭教育。通过发放家庭教育培训证书,落实家庭教育培训学时。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家教家风建设相关培训,家庭教育相关师资培训,使家长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另外,探索通过“三五家教法”具体操作实践,走出一条科学、系统、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家长教育道路来。
◎海涛(辽宁省十佳主持人、沈阳市家庭教育心理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家长不是第二个老师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长不是第二个老师,否则将导致孩子既疏远对学校的热情,也与家长心灵的交织形成了平行线。
我们要培养对这个社会有用的孩子,而不是得高分的孩子。一个人具备适应能力,懂得如何做人,能够协调自己的平衡,这都不是分数考核能够测量的。如果学校教育是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记忆、背诵、运算,家庭教育就应该启发我们的孩子如何具有发散性的思维。
◎林李楠(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
家风是无形的教育力量
家风是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等多种成分的综合,是一种潜在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孩子心灵,塑造人格。和平区开展“弘扬家教家风 树立家国情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对传统家训家风文化精华的借鉴、传承,进行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十分必要,也恰当其时。
这个教育活动,既可以在体制内推广,比如在政府和事业单位中举办传统的家风与家教思想的讲座,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专门的讲堂或课程;也可以在体制外动员,比如在社区进行各种家风家教经验交流会、学习会,在社区道德讲堂活动中举办各种讲座等。
(摄影:乔羽)
超链接
中国古代家教故事
曾子杀猪教子
曾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据说,曾子平时很注意自己的修养,《论语》上记载有他的修养原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他强调做人要诚实,自己以身作则,也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上去买东西,小儿子拉着母亲的衣襟,又哭又闹,也要跟着去。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
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这样做,对教育孩子是很不利的。”
最终,曾子说服了妻子,还是把猪杀来煮了。
西平王教女
《墨客挥犀》一书中记载了发生在唐朝的一个故事:崔枢的夫人是太尉西平王的女儿,有一天,西平王过生日,西平王府举行盛大的宴会。在宴会过程中,有一个小婢女走过来,对崔夫人耳语了很久,崔夫人点了点头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崔夫人又回来了,西平王问她:“出了什么事吗?”她回答说:“婆婆昨夜身体不适,我派人去看看。”哪知西平王一听就发火了,把筷子一扔,生气地说:“我不幸有你这样一个女儿。真奇怪,你当人家的媳妇,婆婆有病,不在床前侍候汤药,却在这里为父亲过生日。我有这样的女儿,还过什么生日!”马上叫女儿乘轿子回去,然后自己也到崔家问候,还道歉说自己对女儿教育得不好。亲家听了,非常感动。
伯俞怜母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每每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伯俞:“你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的。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刘玄佐母亲的家教
据《因话录》一书记载:唐代有个叫刘玄佐的人,在仕途上很有发展,曾经官至宰相。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和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有关。他的母亲从小就教育他要艰苦度日、戒骄戒躁,在他已经当上了宰相之后,他母亲依然每月坚持织绢一匹,有人曾问她:“您的儿子贵为宰相,还用得着您每月织的这匹绢吗?”她回答说:“我这是在提醒他不要忘本。”有一回,她看刘玄佐办公,见一个县令从台阶下跑过去,心里很不安。回到家后,她对刘玄佐说:“我今天看到那个县官向你报告时那样谦卑、恭敬,心中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想起你父亲在当县令时,常常因为害怕长官而出汗,现在你又如此对待手下的县令,我心里怎么能安稳呢?”刘玄佐听后,表示日后一定要对下属随和一些。从那以后,刘玄佐果然大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