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是塑造人最好的地方

2015-04-07于丹TextbyYuDan

今日辽宁 2015年9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伦理

◎文/于丹 Text by Yu Dan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

家教和家风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在讲家庭教育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如今是全民教育的时代,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那么,家庭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信任社会化的阶段,大家都觉得,把孩子交给社会、交给越来越细分的专业学校,孩子可以到培训学校学英语,可以去上奥数,可以去学电脑、绘画、钢琴……每一样的专业技术越细分,家长越觉得孩子是可以被专业化的社会组装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才的。在这中间,家庭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中国悠久的传统中,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就是读私塾。私塾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它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上不如我们现代教育这么条分缕析,没有这么完备的教学系统,没有现代的实验室,但是私塾是一对一的,或是一位老师教几个小孩子的。其中交流、沟通、开放的课程,因人而异的调整,有时候可能比现代的教育要强一点。今天,其实是一个多元教育相互匹配的阶段,也就是说,每一个当父母的人都不可能指望着让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寄宿学校,三年五载回来他就迅速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毕竟,学校是教专业的,而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最好的地方。

中国的哲学从一开始最看重的,就是一个家里面的伦理关系。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里边说过,古希腊是一个城邦的国家,而我们中国是一个家邦式的社会制度。那么,中国人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人伦有五常,在过去宗法制的社会里,这五种社会关系就是君臣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夫妻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五常里有三种是家庭关系,父子、夫妇和兄弟。而另外的两种呢,君臣关系比照父子关系,朋友关系比照兄弟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原来几千年封建社会里面的五常之德,比照的就是家庭的关系。可以说,家是中国人伦理道德最基本的起源。中国传统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从小生活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这样的妈妈真是深明大义,正是有了这样的妈妈,陶侃后来才能大有作为。

人们有些时候评价一个孩子甚至是年轻人,常会说这个人有教养或没教养,一般都与其家教、家风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每个人最大的教养不是在社会空间完成的,恰恰是在家庭空间完成的。中国人是信任家庭教育的,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比社会教育更重要。

这是因为,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念。中国人的修养是什么呢?从传统的观念上来讲,家庭首先是建立伦理关系的地方。在《论语》上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君子,要修身养性,完成他这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这么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传统的孝悌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友善兄弟,这就够学一阵子了,就先得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和谐、什么是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人的义务,先把这些磨合好才能到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人在社会上,叫做“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广泛地博爱大众,对大家有这么一种善意。而亲仁,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这一阶段说的是社会学习。

第三个阶段叫做“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你把家庭学习、社会学习都完成了还觉得有余力,你可以去进行专业的文化学习了。也就是说,那些书本上的、文字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差不多可以学了。

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恰恰颠倒过来了。一个小孩子,家庭教育、社会学习都没有接触的时候就开始背诗词了,写字了,上学前班了,一直上完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回过头来再被社会调教,甚至被社会修理。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家庭教育,也就是“入则孝,出则悌”这一阶段没有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没有了“孝敬”是一个重要的事吗?那不是自己跟父母的事吗?对中国人来讲,家庭教育绝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是一个人认知整个社会公民责任的一个基础。中国人没有上教堂的习惯,也不去膜拜一个外在的神,我们讲究的是“出门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人信任的就是伦理中建立起来的笃诚守信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有上教堂传统的人,要是眼前打翻一个杯子,他可能会本能地说,“Oh, my God!”但是一个中国人,本能就会喊,“哎呀,我的妈呀!”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中国人的呼爹喊妈就是西方的神来用的,这就是中国强调家庭教育,认知伦理关系重要性的一个前提。只有认识了伦理,你才能到世界上走得更远,从亲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到朋友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有家国天下的关系,这就叫“修身、齐家、治国”,最后才到“平天下”。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家庭、社会、宇宙排列在一起。好的家教、家风,对促进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都是颇有益处的;相反,家不和,人不宁,则事不兴,所以家教、家风建设非常重要。

我对家庭教育是这样认为的:第一,家庭教育是建立价值观的地方,认知伦理关系,承担一个公民责任的起点;第二,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地方,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孩子的梦想,让他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建树;第三,家庭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载体,它让家里的每个人都呈现一种开放的成长,最终完成一个适应时代的过程。从这三个意义上来讲,我想再好的社会教育,再专业化的教育时代,仍然需要家庭教育,仍然需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对于提高公民道德修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勤劳节俭传家风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