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奇文化老人李正中

2015-04-07初国卿TextbyChuGuoqing

今日辽宁 2015年4期
关键词:赵之谦东北作家

◎文/初国卿 Text by Chu Guoqing

2015年春,李正中在接受崔永元的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博物馆采访

在沈阳,有这样一位文化老人。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在20世纪东北文学史和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地位。因此,崔永元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从东北选中的唯一一位口述历史的人就是他。

他是东北沦陷时期的重要作家。在国破家亡的14年里,曾以柯炬、韦长明、李莫、韦烽、里刃、靳革、紫荆等36个笔名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是东北沦陷时期笔名最多的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乡怀》,短篇小说集《笋》《走向旷野去的人们》《绿色的松花江啊》《炉火》,散文集《无限之生与无限之旅》,诗集《七月》《春天一株草》等8部作品;和妻子朱媞一同与吴郎和吴瑛、山丁和左蒂、柳龙光和梅娘并称为“东北四大知名夫妇作家”。在那国破家亡的特殊岁月里,他的作品以特殊的语意和符号,表达了作家内心深处的压抑与苦闷,并以作家的良知、信念、勇气和文字做着精神上的抵抗,维系着母语文化的尊严。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多篇小说、诗歌和散文才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和《东北现代文学大系》。

晚年与妻子朱 在英国牛津大学书展时合影

他同时又是20世纪东北书坛上的著名书法家。1938年,他17岁开始参加东北地区书法展,相继获得银奖、金奖;1940年他参加“中日书道展”,获得最高奖,那幅作品将赵之谦“魏底颜面”的书法风格显现得惟妙惟肖。1946年,他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兵马倥偬,从此辍笔35年。直到1981年,他离休后信笔参加“沈阳市群众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以至于他的儿子竟然不相信这位获奖的书法家就是自己的父亲。1986年,他参加“沈阳市新楹联比赛”荣获一等奖,作品是《题友园宾馆》:“胜友如云,名扬塞北;涉园成趣,美越江南。”1991年和1993年,他曾两次应邀在日本东京和长野举办“书道展”,至今长野县商工会院里的巨石上还刻有他题写的巨幅篆书“商魂”二字。1995年,他应时任台湾“立法院”院长梁肃戎和“行政院”院长李焕的邀请于台北举办书法展,一时轰动全台湾;2001年,他受邀于加拿大温哥华卑诗大学亚洲中心举办“求索书法展”;2004年应邀到英国牛津大学举办“墨海留痕书法展”。因为他的书法和旧体诗在中国诗坛和书坛的影响,2011年,中央美院编辑了一部《中国当代学人自书诗词墨迹选》,选入33位在世的80岁以上学者兼书家的自书自作诗,每人5首。此书汇集了当今中国学界和书界的大师级人物,如饶宗颐、冯其庸、周汝昌、周退密等,其中东北只有他一人入选。他先后出版的《正中翰墨》《九秩挥墨》《李正中书法集》《楹联墨瀋》等书法集,一经问世,即获好评,并得到海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首肯,称其行书是20世纪以来“碑与帖结合得最好的典范”。

他的书法研习从“龙门二十品”入手,以北碑为基础,兼容秦篆、汉隶笔意,最终归入赵之谦一路。晚年在赵之谦风格上又融入萧散冲澹、直率朴拙之晋人手帖的书卷气,从而一变,既有赵之谦碑之劲健风骨,又具赵之谦所缺的帖之潇洒灵动。正是这种碑与帖的从容结合,才形成他沉稳老辣、古朴茂实、雄浑洒脱、奇伟峻拔的风格,字里行间既有跌宕的风致,又有翩然的气韵,既显现出自由而又充沛的生命本原,又真正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

对于书法创作,他曾经这样说:“书法作品要呈现一种精神,一种真诚和一种学养。”并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官场化、庸俗化和市场化的现象多有批评。在《回首年来书事戏为三律》中揭露书坛之怪现状说:“俚句俗谣凭照录,居官营贾竞登先。”“立说开派皆盟主,办展出书不夜天。”“适履削足日创新,只求形貌不求神。”以诗的形式对书界恶情劣趣和奇闻怪象给予了深刻的揭露。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对书法艺术的精辟理解,才使他的书学修养和艺术创作达到了一个不同凡俗的境界,使其作品具有了醇雅的文化意蕴和郁勃的时代风采。

这位既是作家又是书法家的文化老人今天仍生活在沈阳,他就是李正中先生。94岁高龄,仍能登上所居住的6楼,仍能不厌临池;仍能写小题跋,创作大对联;虽然他已经是东北沦陷时期著名作家中的硕果仅存者,但他仍然出奇地低调、平和、冲淡,与他传奇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反差。

李正中先生1921年出生在吉林省伊通县,曾就读吉林一中,师从著名学者孙常叙和李文信,之后考入长春法政大学法学系,1941年毕业,几经考试,就职长春地方法院。上任后他做了两件最具中国人良知和血性的事,一件是1942年冬一名日本警察夜间被人在街头勒死,日伪统治者以酷刑逼供,将王本章等8名农民屈打成招,进行杀人罪公审。李正中和三名实习法官自愿担任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最终迫使法庭不得不做出无罪判决,8名农民当庭释放。另一件是为同班同学梁肃戎做辩护律师,梁是辽宁昌图人,大学期间即从事地下抗日工作,曾任国民党长春市党部书记长。1943年通过司法官高等考试任伪满长春地检厅检察官,1944年被日本人以“反满抗日”罪逮捕入狱。为了营救这位老同学和抗日志士,李正中挺身而出,毅然做梁肃戎的辩护律师,并通过在法院的各种关系,最终使梁肃戎获得减刑并假释(梁后来曾任台湾“立法院院长”,反对台独,力主国家统一)。这两件事让日本人极不痛快,但又碍于伪政权对司法官处理的种种法规限制,未能得手报复,使他逃过凶险的一关。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正中当月即在长春创刊《光复报》,免费散发。10月,长春进步作家集会,成立《东北文学》编委会,编辑发行文学月刊《东北文学》,并一致推举李正中为主编。

正在这个时候,重庆国民党当局为了渲染内战,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作家韦长明在长春遇难》的消息,说“八路军抢先进驻东北,烧杀掠夺,胡作非为,作家韦长明被无缘无故杀害”。恰逢此时刚刚从苏联回国的李立三出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联络部部长,他拿着这张报纸找到了李正中,让他站出来揭露这条假新闻。之后还多次邀约李正中谈话,并代表东北局宴请他。在李立三的鼓励下,他深刻认识了国民党当局的险恶用心,并深感“为国为民,责无旁贷”,于是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做政治宣传工作,同时负责《东北日报》的“解放军人”副刊和战地通讯专刊。不久,妻子朱媞也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留在后方作教育工作。

离休后,李正中仍读书写作,绝少交游,从未把自己当成作家、书法家或是离休干部,低调生活,乐观处世。

20世纪60年代末下放时在建昌县农村与妻子朱 过春节时合影

在东北民主联军序列里,李正中参加过“三下江南”和后来的“辽沈战役”等重大军事活动,既当指挥员的参谋,又是战地记者。有时一个晚上要急行军100多里路,三九严寒,所有人的水壶里都冻成了冰坨,只有他的水壶还能喝,因为他装的不是水,而是白酒。一个晚上的行军途中,他就能喝掉一壶二斤多酒,在别人看来还像没喝过一样,他自己也觉得越喝越暖和,越喝越有战斗力。长此以往,致使他身体越来越差,于是不得不在一次战役之后手术切除了大半个胃,才活了下来。

沈阳解放后,他一家定居沈阳。1982年他以正处级离休后,陆续被聘任为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顾问,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离休后,李正中仍读书写作,绝少交游,从未把自己当成作家、书法家或是离休干部,低调生活,乐观处世。

就是这样,90多年的岁月,对于李正中来说,可谓经历丰富。从少年才子到血性法官,从知名作家到投笔从戎,从做工务农到书法名宿,不管是腾达还是落寞,始终是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将沧桑的人生阅历和丰厚的文化修养凝聚在笔底毫端,并保持着一贯的清正而低调的人格本色,散发出一种文化老人所特有的经典恒在的气韵。这种气韵虽然有些寂寥,却是诗样美好,令人钦羡。

三月桃花谁作赋——李正中书彩笺楹联

猜你喜欢

赵之谦东北作家
赵之谦咸丰时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作家的画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赵之谦:用篆刻记录刻骨铭心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