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研究

2015-04-07

四川水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交底管理体制建筑施工

路 锐

(320282198607125579)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研究

路 锐

(320282198607125579)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建筑数量日益增多,并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安全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决定着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着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主要对策;研究

前言:建筑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外加,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愈发关注建筑安全管理。现阶段,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并不高,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不断增长,这对人们的合法权益构成了巨大威胁。本文先对安全管理进行概述,然后具体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安全管理概述

(一)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计划、施工现场监管等多种活动内容。施工现场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场所,主要围绕比较容易出现事故的地点采取并落实各项管理工作,通常安全事故主要包含机械损伤、高空坠物、触电等事故,相应的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1]。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分散性和渐进性,其中繁琐性是指因建筑施工企业庞大,规模和技术水平各不相同,进而决定安全管理具有繁琐性;分散性是指建筑施工现场不固定,分散在各个位置,完成某项施工后,应立即转移施工现场;渐进性是指一旦出现管理问题,相关管理人员以及部门应立即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颁布相应的法规,但这些活动只能逐步落实,比较滞后。

(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迅速崛起壮大,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工程投资日益增加,建筑市场逐步拓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施工队伍,然而,其综合实力不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盈利模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是,仍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占据着主体位置。

2.安全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政府加大了在建筑行业中的监管力度,安全管理规范趋于标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制约预期目标的实现,还会降低经济效益,损害企业信息,因此,安全管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体系不完整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大多数均抱有侥幸心理。因施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高,外加缺少针对性、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无证操作,违规现象出现的几率较高。大部分施工人员认为无需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即便佩戴,也不规范,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机构不完整

现阶段,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人员数量不充足,安全管理工作缺少可行、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兼任多个岗位,三级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2]。同时,人们忽视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力度不足,尚未完全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正确看待安全教育工作,结合实际工作,不断优化教育内容,着重培训新入场工人,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三)忽视安全交底工作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忽视安全交底工作,技术交底内容缺少完整性和可行性,且大多数情况均以口头的形式传达安全、及时内容,大部分施工人员忽视安全交底,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主观臆断,操作不规范,时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无法充分安全交底的作用。有些为追赶工期或者因为自身惰性,根本不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但又为应付安全检查,胡乱编写交底记录,这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四)经费投入有限

在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施工单位在建筑市场中比较被动,导致安全经费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惜缩减安全经费。另外,施工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安全意识薄弱,工作经验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

三、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制

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我们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安全管理体制是安全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它是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主要包含岗位责任体制、安全管理体制以及日常生产管理体制。

1.岗位责任制

具体是指责任考核体制,应让每一个人均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上之企业经理,下到各个部门责任人;

2.安全管理体制

具体包含安全教育培训体制、承包单位的管理体制以及材料供应商的管理;3.日常生产管理体制

具体包含班组活动规范、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方法、应急预案以及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

(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也是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的必要条件,如若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将会无法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体制,也不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制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安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我们应结合具体的管理情况,构建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4]。

(三)注重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适当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强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坚持严格培训,科学评估的培训原则,构建科学、全面的考核体制,合理设定培训内容,培训范围应涵盖决策、管理、操作等环节,打造一批安全防护意识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安全管理人才。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艰巨性。安全文化主要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体制文化、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指我们应注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物质文化是指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环境的建设;体制文化是指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体制规范的建设,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管理体制的作用;行为文化是指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并在一种和谐、积极的氛围开展各项工作。

(五)切实维护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中的主体。现阶段,绝大多数施工人员均来自农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安全意识不高、专业知识薄弱,他们在工程建设中处于弱势地位,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建筑施工的有序、安全进行,我们应借助法律手段,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细化条例,切实维护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命运,它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安全教育培训,进而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1]郎志坚,白雪松,代舍冷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和原因分析[J].建筑安全,2015,30(2)∶51-52.

[2]牛晓玉,塔长城.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魅力中国,2014,(14)∶334-334.

TU714

:B

1007-6344(2015)06-0339-01

猜你喜欢

交底管理体制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交底工作实践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