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瓜州县梧桐井金矿成矿条件及矿区地质特征

2015-04-07郭宏伟

四川水泥 2015年4期
关键词:加里东褐铁矿闪长岩

郭宏伟

(辽宁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辽宁省 葫芦岛市 125000)

甘肃瓜州县梧桐井金矿成矿条件及矿区地质特征

郭宏伟

(辽宁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辽宁省 葫芦岛市 125000)

甘肃瓜州县梧桐井金矿矿区内的金矿体产于加里东期的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岩体中。通过地质填图、探槽、钻探、坑探工程控制,共圈出了参加储量估算的23条金矿体。矿石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矿区构造活动强烈,北西、北东、南北向次级断裂发育,矿化产于加里东期花闪长岩的破碎带中,多有石英脉充填。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金矿 成矿条件 矿区地质

1区域地质背景

甘肃瓜州县梧桐井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天山-内蒙褶皱系(Ⅰ)北山褶皱带(Ⅱ)南部北山华力西槽向斜褶皱带(Ⅲ)西端。北部是辉铜山-五峰山复向斜(Ⅳ),南部是老金厂-黑山复向斜(Ⅳ)。北山褶皱带位于北西向卡拉麦里、近东西向东天山和北东向阿尔金山三个大地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中统(Z2)、奥陶系~志留系(O-S)、石炭系(C)、二叠系(P)、第三系(N2 k)、第四系(Q)。

工作区属塔里木陆壳板块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时期。

元古代本区沉积了较厚的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建造;元古代末,北部准噶尔天山洋壳板块向南碰撞府冲,形成东西向深大断裂,同时,在尖山子断裂以北的楔状隆起成为中天山隆起带,尖山子断裂以南则形成加里东早期边缘海盆。强烈的褶皱作用形成于加里东期,褶皱的特点是线状、紧闭、向南倒转;东西向深大断裂多为高角度南倾断裂,破碎带宽度可达数百米。

区内岩浆活动,从酸性—中性—超基性皆有。生成时期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岩性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超基性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基性岩、次火山岩、玄武岩。

2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出露为加里东期灰白色花岗闪长岩(γδ42b)及海西期的辉绿玢(βμ)岩脉。第四系:分布在山间沟谷处,主要由冲积、洪积形成的砂砾石、细砂、含砾粘土、砾岩、砂质泥岩等组成,厚2.0~4.5 m。

在强大的区域性南北向压应力作用下,不仅形成了近东西向展布的褶皱和压性、压扭性断裂,而且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北东向和北西向以扭性为主的断裂组及近南北向的张性裂隙;

矿区内出露的岩体有加里东期的灰白色石英闪长岩、海西期的辉绿玢岩脉。其展布特点,明显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岩体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

2.2 矿体特征。矿区内的金矿体产于加里东期的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岩体中。在详查区通过地质填图、探槽、钻探、坑探工程控制,按金矿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共圈出了参加储量估算的23条金矿体。其中K44、K10、K16 、K20、K25为半隐伏矿体,其余为隐伏矿体,矿体形态为脉状,界线清楚。

K44矿体特征如下:

K44矿体露头出露于矿区的西部,为半隐伏矿体,为矿区内最大的矿体。矿体呈脉状,分布在3线-20线之间,向两端仍有延长。用于控制该矿体的工程地表探槽44BT0、44BT02、TC2、TC3、TC6,含金蚀变岩带总体走向北东,倾向280 °-330°,倾角59°-62°,宽1.39-1.64m,经取样化验,Au品位1.02-3.34g/t。

为了验证K44矿体的连续性与空间分布规律,施工坑探YM1、YM2、YM3、YM4,矿体呈脉状,倾向300°-330°,倾角,60°-62°,宽0.67-2.88m,经取样化验,Au品位1.52-16.70g/t。

矿体深部经工程控制,验证了矿体的连续性及空间分布规律。施工钻孔ZK001、ZK002、ZK402、ZK801、ZK802、ZK806、ZK811、ZK1201、ZK1202、ZK1203、ZK1208、ZK1601、ZK1602、ZK1603、ZK1604、ZK2003、宽0.28-8.96m,经取样化验,Au品位1.539-13.218g/t。

通过对K44矿体样品的数理统计,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4.12、品位变化系数49.05。矿体沿走向厚度稳定,品位变化较稳定。

K44矿体经地表工程、坑探及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形态相对简单,呈脉状,产状稳定。矿体沿走向向下延伸至20线,赋存标高为1443-1785m。该矿体占总资源储量的75%,为矿区内最大的矿体。

2.3 矿石类型、结构构造。a矿石类型:矿石按氧化程度可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主要为原生矿石,只有地表为氧化矿石。氧化矿石除发育少量褐铁矿等矿物外,其他矿石特征基本相似。

矿石类型按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可分为:自然金—石英矿石、自然金—硫化物—石英矿石,根据矿石自然特征,可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两种。

石英脉型矿石: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金—石英矿石,硫化物含量极少,品位较低;另一种为自然金—硫化物—石英矿石,硫化物有黄铁矿、针铁矿,次生硫化物有褐铁矿,品位较高。

蚀变岩型矿石:蚀变以硅化为主,其次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并含有少量钎铁矿、钛铁矿,矿石品位较高。b矿石组构:矿石结构为:晶粒结构、粒状变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为:块状、星点状、浸染状、脉状构造。

2.4 矿石特征。a矿石物质成分及其特征:经镜下鉴定,矿石中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钎铁矿、钛铁矿,偶见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斜长石、角闪石、石英、正长石,其次有绿泥石、绢云母、黑云母、方解石,偶见锆石、磷灰石等。b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组份为金,矿床平均品位7.55×10-6;伴生有用组分中,银为2.04×10-6、铜为0.02%、铅为0.01%、锌为0.01%、钼为0.0005%,含量较低,均达不到综合回收利用的要求;有害组分砷为4.52×10-6,含量较低,对矿石选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不用对其进行评价。

2.5 矿石围岩。矿体围岩为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矿体赋存于石英闪长岩的蚀变破碎带中。在成矿过程中,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

2.6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矿区构造活动强烈,北西、北东、南北向次级断裂发育,矿化产于加里东期花闪长岩的破碎带中,多有石英脉充填。闪长岩体金高背景(金的丰度值为10~120ppb,高于地壳的克拉克值)提供了主要矿物质来源,经岩浆、构造热液的多期次活动,使成矿物质进一步活化、迁移和富集。

因此,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各种地质资料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成矿标志有如下几点:

1)石英脉、硅化带为直接找矿标志。石英脉为黄褐色、灰色或烟灰色的含金性较好,乳白色的一般不含金。

2)蚀变标志:以沿断裂构造分布的线型蚀变与金矿化富集关系最为密切,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地表褐铁矿化是找金矿体的地表指示标志。

3)构造标志:石英闪长岩中的北西、北东和近南北向裂隙构造是本区金成矿的导矿、容矿构造,寻找构造破碎带是找金矿的直接标志。成矿有利部位为构造转折处及两组以上构造交汇部位。

4)采矿老硐:废石堆及民采点可以做为找矿的直接标志,这些采掘遗迹的形状、大小、深度、规模等基本反映了矿脉的产状、规模及矿化等的变化规律。

G322

B

1007-6344(2015)04-0299-01

郭宏伟 ,出生年月:1975-12-03 性别:男 ,学历:本科, 籍贯:辽宁省北票市,职称:工程师,民族:汉,现就职于辽宁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猜你喜欢

加里东褐铁矿闪长岩
浅谈湖南省加里东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泰国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意义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闪长岩在双层碎石封层中的应用
褐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的实验研究
褐铁矿选冶技术进展概述
浅谈西大明山地区寒武系构造特征
闽西南含稀土矿文坊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找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