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洛阳牡丹园谈自己对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解
2015-04-07侯亚茹
侯亚茹
(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结合洛阳牡丹园谈自己对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解
侯亚茹
(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本文作者游览了洛阳国家牡丹园,此时并非牡丹盛开的季节,没有雍容华丽的牡丹,但园内传统的古典建筑风格却吸引了我,另我流连忘返。徜徉于园林的海洋中。
牡丹园 园林建筑 理解
洛阳牡丹园浓缩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传承了千古名园的地域文脉,园内建筑继承了隋西苑和唐都苑的神韵,保持宋明私家园林的风格,园内古色古香的亭榭楼阁、緑荫长廊、雕塑、人工瀑布、小溪等为公园增添了动态之美。园内建有牡丹展览馆,牡丹文化石刻长廊,牡丹名画欣赏,牡丹奇石等。
一、洛阳牡丹园文化意义
洛阳牡丹园立意于牡丹文化,施展牡丹园艺的组景造园奇效,突出牡丹雍容华贵和国色天香,应用园林艺术的各种手法,将人文艺术与园林空间渗透联合。而营造牡丹园,都以牡丹文化为脉络,无论在建筑形式,园林小品上都体现其文化内涵。设计中,无论从景点的命名,建筑物的匾额、楹联、雕塑、拱桥等都以牡丹为主题。
洛阳牡丹园在造园上为了打破地势平坦,空旷单调的气氛,在牡丹园周边,沿环路一侧,密植长青树篱,以错层混交的乔灌木形成强烈的空间围合,以遮挡人们的视线。将牡丹园围合成整体空间,并在园中挖湖垒山,堆置阶梯状的土丘以形成空间变化 ,将有限的面积分隔成多个形状不同风格各异的视觉空间。
牡丹园在主入口处理上有:弧形的石构架广场意为洛水迎宾,从造园材料上来说,石材是西方古典建筑主体,其古拙的形式又暗含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二者以水融通,落水迎宾象征着洛水文化与低矮的汗喷泉结合,一方面强调石构架的体量,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入口的吸引力。
由入口广场渐次向北,秋色叶的林荫道给入口景区添加了空间的层次及纵深感,对游人的路径起到了引导作用。林下布置花卉形成层层叠叠花境,让人们在林荫道下穿行的时候如履芳境,也是整个林下空间的近景与远处的牡丹园相互呼应。
二、洛阳牡丹园集合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
洛阳牡丹园中集合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亭、台、楼、阁、榭、园廊、馆等。此外在园中还找到常见的三种很基本的中国风格建筑-桥、墙、塔。桥有曲桥与直桥、泼形桥复桥等数十种,墙的主要功能是分隔空间,或对景物其衬托与遮蔽作用。借景、分景、隔景的大量应用使牡丹园的整体设计将中国诗画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布局构思上大胆采用对比、陪衬、相对空间、深度排列和相对位置。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正如沈复先生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在技术元素上采用因、借、堆来实现人工园林与自然园林相融合,其间的理水、叠山、建筑和花草反映了基本的营造园林的理论-效法自然。
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在造园上含两层意思: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水的关系及假山中峰涧,坡洞等,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的山水生成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要素,也是表现我国古代园林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而成,跌砌时要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痕迹。水面处理方面,聚分有致。一般来说,池水以聚为主,已分为辅,聚则水面辽阔,分则时断时续,可构成曲折深邃的趣味。尺面形状绝大多数采取不规则,以免呆板,水面的分隔不用缇,而用桥、廊、岛为妙,水池常做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池岸处理不宜僵直,也不能太高,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驳岸。花木布置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局限性。如园内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在空间上起相互渗透作用。在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意境和情趣。
三、中国园林建筑体现名族文化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人工的山,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之美。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偶尔水中还有几只鸭子在自由游曳。一副很惬意的神情。
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据极重要的位置,建筑常于山、水、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园景中,他还可成为构图的主题。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因此他既是观赏对象,也是风景观赏点。
建筑造型一般都轻巧淡雅,玲珑活泼,细部装修也都比较精致灵巧,色彩调和。建筑空间处理,一般都开敞流通。空廊、空门、空窗、漏窗等手法的运用,空间组合的处理,都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故建筑内外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都能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柳枝婀娜垂岸,牡丹数理盛开,乃至于树木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自然。园内树木有落叶树与常绿树的结合,也有一种树单植或各类树兼植的。园林以老树为难的,略有几株,就能使园林显得苍古深郁。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知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士人对山水自然抱着敬畏崇尚的态度,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正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居山四法:树无形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的理想园居环境。而在审美情趣上,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美,而是更加追求意境美。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情景交融,借景物窥见自我最深心灵的反应,从而使景物富有诗情画意与深刻哲理,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构,无论是对于诗词、绘画、音乐还是对于园林乃至盆景的创作来说,都能赋予灵魂,灌注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使作品进而不浮,远而不近,意向含蓄,情志深蕴,从而以其特殊的美的魅力,引人入胜,耐人寻思。
四、建筑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
一组优秀的建筑作品,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但终究还是缺少生气,园林建筑是构成园林的要素,但要和构成圆木的主要因素-园林植物搭配起来,才能对景观产生影响,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因借,相互补充,使景观具有诗情画意。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典园林众多,由于园林功能和地理位质的差异,导致园林建筑风格各异,故对植物的配置要求也不同。北京大多为皇家古典园林,为了反映帝王的至高无上,加之宫殿建筑数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选则了侧柏,油松,白皮松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叶色浓绿,树姿雄伟,堪与皇家建筑相协调。苏州园林很多代表文人墨客情趣和官僚士绅的私家园林,在思想上体现士大夫清高风雅的情趣,建筑色彩淡雅,在建筑分隔的空间中布置园林,通过“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景色,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广东广西园林中的园林建筑自成流派,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轻巧、通透、淡雅,深得人们喜爱。建筑旁大多采用翠竹、芭蕉、棕榈科植物配植,偕以水石组成一派南国风光。
五、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
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中享有盛名,在3000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
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与山水之间,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园林建筑包含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这些建筑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等精巧布置,使的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
中国园林的自然意境重在写意,注重表现园林所有者的情思,这一境界大多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等。
六、结束语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S6
B
1007-6344(2015)04-0253-01
侯亚茹(1971-)女,工程师,单位: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