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2015-04-07刘晔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中外医疗 2015年32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心肌支架

刘晔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吉林长春 130021

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刘晔
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吉林长春 130021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32例患者(年龄≥45岁)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其中CR组58例,IR组74例,并观察两组近期(住院及出院3个月内)发生的主要心脏事件。结果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AMI、再次血运重建及支架内再狭窄的比例均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比,完全性血运重建的介入策略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近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达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完全血运重建;近期疗效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使用范围也已扩大到冠心病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的临床应用[1]。该研究目的是评价不完全血运重建和完全血运重建对3支病变患者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抉择。冠心病患者因其自身病理生理及冠脉病变的特点,其PCI治疗策略的选择往往很棘手。现整群选取并分析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该院进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132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不完全血运重建和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该院进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冠脉造影显示有多支病变的132例冠心病患者。收集并整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以往病例记录,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结果等资料。根据主要的冠状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74例和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58例。其中CR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53.8± 3.1)岁;IR组男41例,女3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52.3±5.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洛伐他汀片采用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10970092;初始口服剂量:10~20 mg,1次/d,后期视病情发展进行剂量加减;4个月为1疗程。

卡托普利采用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31022986;初始口服剂量:12.5 mg,2~3次/d,后期视病情发展进行剂量加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1个疗程。

普萘洛尔采用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21021826;初始口服剂量5~10 mg,3~4次/d,后期视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加减;30 d为1个疗程。

阿司匹林肠溶片采用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13023635;口服:80~300 mg/次,1次/d;1个月为1疗程。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采用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20000542;口服50 mg/次,1次/d;视患者实际情况来判断1疗程。

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突然死亡的发生;延缓冠脉病变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为:(1)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2)减低心肌耗氧量;(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心肌电及结构的重构,保护心肌功能。

在围手术期,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常规给予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外,手术前后还要口服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患者手术前24 h,给予其阿司匹林约300 mg左右,术后每顿服用阿司匹林约300 mg/d,连续服用4周后减量至约100 mg/d,继续长期服用。患者手术前24 h服用氯吡格雷约300 mg或术前3-6 h给予负荷剂量约600 mg顿服,然后服用75 mg/d,至少连续服用7个月左右。

1.2.2 不完全血运重建组 不完全血运重建的定义为:经过:PCI处理后,遗留任何1支以上及其分支残余狭窄≥70%者。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只进行梗死相关血管的干预;择期病人很多为多支、多处病变,主要处理大血管和主支血管,只干预根据临床症状、超声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综合判断出的最可能病变血管,不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干预。

1.2.3 完全血运重建组 完全血运重建的定义为:经过PCI处理后,所有主要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无70%以上残余者。根据相关资料综合判断出得出,给予58例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常规方法置入支架,再根据病变部位具体情况进行预扩张、后扩张。手术中所选用的支架均为DES。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来确定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并综合评估患者可能发生的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另外,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来确定治疗方案。按照常规手术基本原则,首先对供应大面积存活心肌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和对供应大面积存活心肌且病变不是十分复杂的非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进行处理[2-4]。

1.3 随访调查

认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后的3个月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调查。所有调查均由心内科医生完成,并将所有数据填入统一表格,再由专人输入计算机数据库[5-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取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MACE随访情况:PCI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和PCI完全血运重建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CABG、心脏死亡等MACCE的发生率差异显著,经过统计学处理住院期间比较两组的MACCE发生情况:χ2=8.90,P=0.0028;随访3个月内比较两组的MACCE发生情况:χ2=6.51,P=0.01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是3个月,成功率85%以上。见表1。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手术期用药的规范,另外,PCI技术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进行多次重复试验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实现血运重建的重要方法[7]。

张亮等人[2]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完全血运重建的中远期疗效中,指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相比,完全血运重建可以降低高龄冠心病患者近期发生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几率。结合该研究结果,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完全血运重建,MACCE的发生率分别为29.73%(IR),8.6%(CR),而且随访调查三个月内,CR组的MACCE发生率(22.0%)也低于CR组(44.44%)。因此,采取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冠心病可以大大降低MACCE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发现,一些冠心病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大,采取完全血运重建后,病变发生相对局限,而且部分患者还出现了慢性闭塞病变、中度钙化、血管严重迂曲等现象,导致部分血管需要重建。因此,对于部分偏高龄的患者在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上要谨慎[8]。

该研究由于样本数较少,一些相关资料也不完善,因此,给研究带来了一定影响,我们会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好的抉择。

[1]翟翾,刁青,刘兆军,等.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7-8.

[2]张亮,陈杰,白静,等.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完全血运重建的中远期疗效[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2011,3(2):90-93.

[3]孙海慧.冠心病多支、复杂病变患者的优化治疗[D].济南:山东大学,2014:126.

[4]郑振中,郑泽琪,王梦洪,等.20例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5):452-454.

[5]叶景光,董豪坚,罗德谋,等.肾动脉狭窄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部分或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比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6):717-721.

[6]黄浙勇,王齐兵.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1):6-9.

[7]兰亚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65-68.

[8]吴轶,秦晴,葛均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代成就[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1):9-15.

Recen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LIU Y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Jili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21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ecent curative effect of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b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T)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132 patients(age≥45 years old)underwent PCI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group(CR)and incomplet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group(IR)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clinical diagnosis,the CR group of 58 cases,IR group 74 cases.An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short-term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occurred in hospitalization and within 3 months after the discharge in these patients.ResultsThe rate of cardiac death,nonfatal AMI,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and stent restenosis in I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R group,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incomplet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complet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hort-term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adverse events with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mplet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Recent curative effect

R4

A

1674-0742(2015)11(b)-0013-02

10.16662/j.cnki.1674-0742.2015.32.013

2015-08-11)

刘晔(1980.2-),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内科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心肌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更 正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血管发育畸形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