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炉火纯青

2015-04-07王罡

华人时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草书火焰书法

王罡

赏析提要:这是林散之参加全国书展的作品。超凡脱俗,人书俱仙,是林散之晚年的代表作,先后10次参展著录。

“草圣”林散之草书条幅《自作诗 画堂》,尺寸为 127×31㎝,约 4平方尺。落款散耳,印有“江上老人”(白文),“大吉羊”(朱文)。水墨纸本,洒金蜡纸带暗格,长锋羊毫笔,焦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全。作品正文内容是:

才绿今年草,离离江上村。

诗留昨夜雨,春掩画堂门。

从 1973年开始,林散之先生每年都有不少草书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大型展览。每次参加展览,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最有影响的有两次。一次是1987年在河南举行的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林散之送展的作品是四尺整幅草书陆游《剑门道中》。10月28日,《书法报》发表徐本一的文章《绝唱与新调》,文章写道:“通篇行气如虹,一往情深,超越褚墨,使观者但闻一唱三叹浏亮之声,而丝毫不显衰年之容。林老此幅佳构举重若轻,直迈古人,堪为当代杰作。”另一次是1989年8月,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林散之先生选送的就是这幅作品。当时先生身体不好,无法创作,二儿子林昌庚教授便从先生近期作品中选出10幅,请南京的一些书法行家进行初选,根据不同人的意见和建议,结果选出4张。还有一张四尺对开条幅是林散之先生1988年8月创作的,林教授认为能代表父亲的水平,但是没有被行家选中。于是,林教授就把这一张与行家选中的 4幅作品一共5张字挂在墙上,请林散之先生定夺,结果林老就选中这一幅草书《自作诗 画堂》。

这幅参展作品与林散之其他作品不一样。第一,用的不是生宣纸,而是洒金蜡纸。这种纸的表面光滑,不吸墨,很难写。第二,用的是焦墨,林散之先生没有用最拿手的淡墨。《书法报》第11期发表舒蒙的文章,题目是《好书不厌百回读》,文章说:“在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面前,评委们围成一圈,品评赞赏”。“沈鹏同志提着林老作品的下端两角,端详良久。从评委们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一时沉浸在欣赏的美妙氛围之中。”

人们常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一个人拥有很高的技术或专业水平。古代道士炼丹一般用木材或煤炭做燃料,这些燃料的火焰一般都是红色的。燃料中含有碳、氢等元素,燃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氧化的过程。供氧不足时部分碳粒没有完全燃烧,随着上升的气流进入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烟。在高温下燃烧的碳发出红光,就是我们看到的火焰。如果供氧充足,绝大部分碳都被燃尽,燃料中的氢就会参加燃烧。氢燃烧的温度更高,发出蓝色的火焰,道士称这种蓝色为青。炼丹炼到炉里发出全是青的火焰就算成功了,所以说是“炉火纯青”。我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林散之先生的草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洒金蜡纸上出现的凝重而焦渴的墨线,虚灵中醒豁着浓烈的蓊郁的气息。这幅《自作诗 画堂》可谓林散之暮年难得之神品,人书俱老,人书俱仙。其境界超过了赵朴初评价的“散翁当代称三绝,书法尤矜屋漏痕。老笔淋漓臻至善,每从实处见虚灵”。也超越了林散之自己认同的“老来风格更天真”的意境。如作品第一行“八八年”中的“八”,如果后面没有“年”字,恐怕没有人敢说是八八。又如“绿”字也是超出了常规,当年参加全国书展时就有评委提出,不是“绿”字,“绿”的偏旁不是这种写法。评委魏启后先生看到‘绿字,简而化之不禁大声赞叹:“林老敢这样写,而别人可能不敢,这正是修养的区别。林老敢变,而且变得好。”林散之的草书如同道士炼丹,木碳大都被燃完,氢气参加燃烧,温度越来越高。有法无法,有笔无笔,有墨无墨,说有又无,说无又有,我们已不能简单地用基本的书法标准来审视林散之的草书。炉里蓝色的火焰越来越多,木碳烧完,红焰退尽,火焰全部变青。林散之这幅草书作品正是如此,笔法、墨法和章法“炉火纯青”!

草书代表作《自作诗 画堂》先后10次参展著录。1989年8月参加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1989年8月出版于《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1997年9月收入在《林散之书法集》,1999年6月著录于《艺术大师丛书林散之》,2000年7月刊登于《林散之书法精品集》,2000年12月电视片《林散之》碟片的封底,2003年11月发表在《林散之书画集》,2007年8月收进《林散之》,2012年5月入选《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2014年在《华人时刊》杂志第11期发表。

1997年,林散之次子林昌庚教授将草书代表作《自作诗 画堂》无偿捐给了林散之纪念馆。

(作者系林散之草书收藏家、

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栏目顾问:

林筱之(林散之长子、著名书法家)

宋玉麟(江苏省美协主席、林散之作品收藏家)

猜你喜欢

草书火焰书法
缤纷的火焰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火焰
诗书画苑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书法欣赏(草书)
鸬鹚与鸭子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