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材分析与建议

2015-04-06吴文伶戟文占

山西建筑 2015年12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条文砂浆

吴文伶 张 涛 廖 娟 张 楠 戟文占 王 珂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 101300)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材分析与建议

吴文伶 张 涛 廖 娟 张 楠 戟文占 王 珂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 101300)

对比分析了新版和2006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筛选了两者的异同点,并针对沿用条款和新增条款的适用性和实现难易程度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给出了住宅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的条款选择建议,为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申报提供参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分析,难易程度,条款选择建议

编号为GB/T 50378—2014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006版的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废止[2]。对新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分析,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绿色建筑的设计、申报和评级提供参考。而“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之一,关乎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就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部分进行细致探讨[3]。

1 条款变化

在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中,条文7.1.3,7.2.3,7.2.4,7.2.7,7.2.8,7.2.10,7.2.11,7.2.12,7.2.13来自2006版标准,条文7.1.1,7.1.2,7.2.1,7.2.2,7.2.5,7.2.6,7.2.9,7.2.14为新增条文。在评分项的14条条文中,包括6条新增条文,8条沿用条文。新增条文主要集中在节材设计部分,节材设计部分共6条,40分,新增4条,占25分,而材料选用中部分大多沿用2006版标准,只有7.2.9,7.2.14为新增条文,占10分。

2 沿用条款分析

1)条文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本条沿用2006版标准的控制项4.4.2条。此条为控制项,要想评绿色建筑标识,必须满足。

2)条文7.2.3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本条沿用2006版标准的4.4.8条,并做了细化。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可以事先预留孔洞和预埋装修面层固定件,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既保证了建筑的安全,又减少了噪声和建筑垃圾的污染。在以往的绿色建筑申报中,达标率第三,排在4.4.4采用预拌混凝土,及4.4.7使用循环材料之后[4]。分析认为,本条不难得分,一星酌情考虑选用,二星三星推荐选用。

3)条文7.2.4可重复使用的隔断的采用。本条沿用了2006版标准的5.4.9条,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设计和运行评价。按照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实际采用的可重复使用隔断围合的建筑面积与可变换功能室内空间面积的比值)进行评分,最高5分。本条较易得分,但只有公共建筑参评,住宅建筑不参评。

4)条文7.2.7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建材本地化是降低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条在设计阶段不参评。在运行阶段评价时,查阅工程决算材料清单及距离施工现场500 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5)条文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相比于现场搅拌混凝土生产方式,预拌混凝土的稳定性比现场搅拌要好,而且采用预拌混凝土还能够减少施工现场粉尘和噪声污染,节约资源、能源。大中城市已基本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此条容易实现,在以往的绿色建筑评价中,此条达标率最高[4]。在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此条则为控制项。此条易于得分,推荐选用。

6)条文7.2.10合理采用高强度建筑结构材料。使用高强混凝土、高强度钢可以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相比于HRB335钢筋,高强钢筋具有韧性好、强度高、焊接性能优良等特点,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本条在往年的绿色建筑评价中达标率不是很高[4],但新标准控制项7.1.2规定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不低于400 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在绿色建筑申报中7.1.2控制项必须首先满足,并且在新建建筑中高强钢应用的越来越多,因此应用高强钢筋难度不是特别高,不难得分,推荐选用,而高强混凝土应用难度比较大,不推荐选用。

7)条文7.2.11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寿命,是建筑节材的重要技术途径。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可以实现较高的耐久性,但现阶段应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不是很成熟,不易实现。在2006版标准4.4.5中,高耐久性混凝土与7.2.10中高强混凝土合并称为高性能混凝土,而2006版的4.4.5在之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中达标率不高[4],因此不推荐选用本条。

8)条文7.2.12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此条是由2006版标准的4.4.7和4.4.11整合得到。充分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可以减少新材料生产加工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于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条较易实现,而在新版标准中7.2.5提倡使用工业化预制构件,这将进一步提高了可循环利用材料比例,推荐采用本条。

9)条文7.2.13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本条沿用了2006版标准的4.4.9条,有修改。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用于绿色建材产品的生产。本条适用于运行阶段评价,设计阶段不参评。

3 新增条款分析

1)条文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本条为控制项,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应对照国家和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文件,避免使用限制、禁止的建材和制品。

2)条文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 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此条为控制项,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设计文件,对设计选用的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强度等级进行考查。

3)条文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本条为新增条文,按照国家标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分,对于特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本条不得分;对于不规则建筑,得3分;对于建筑形体规则的,得9分。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建筑图和结构施工图。

本条易于得分,尤其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初始阶段重视本条款,设计形体规则的建筑,基本不会增加设计建设成本。

4)条文7.2.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本条为新增条文。评审时需提供建筑图、结构施工图、地基基础方案比选论证报告、结构体系节材优化设计书、结构构件节材优化设计书。本条较难得分,不推荐选用。

5)条文7.2.5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本条为新增条文。本条所指的预制构件,包括各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如预制阳台板、雨棚、栏杆预制梁、预制楼梯、预制柱、预制墙板等。预制构件用量比例取各类预制构件重量与建筑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评价时查阅施工图、工程材料用量概算清单。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在未来工业化生产的建筑预制构件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但目前工业化预制构件还远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建筑的需求,所以现阶段暂不推荐选用。

6)条文7.2.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本条为新增条文,鼓励采用系列化多档次的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参评时需提供建筑设计或装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行业标准JG/T 184—2011住宅整体厨房和JG/T 183—2011住宅整体卫浴间已于2012年1月1日颁布实施。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进展,整体厨房和卫浴间设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就目前来说推行力度有限,部品标准化与通用化还缺乏一定的条件,由于国内建筑主体结构没有标准化,所以难以形成标准化的整体厨房和卫浴间,另外厨房和卫浴间家具设备的模数化并没有广泛形成,匹配度差,通用性差。因此,分析认为本条的采用有一定难度,较难得分,不推荐采用。

7)条文7.2.9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相比于现场搅拌砂浆,采用商品砂浆可明显降低砂浆用量,而且商品砂浆的性能也比现场搅拌砂浆更稳定,质量更好,更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现已有多地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此条虽为新增条文,但在北京市等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已有列出。由于多地禁止采用现场搅拌砂浆,鼓励使用商品砂浆,而且商品砂浆技术已较为成熟,采用商品砂浆并不难实现,此条容易得分,推荐选用。

8)条文7.2.14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本条为新增条文,合理使用清水混凝土,外立面采用耐久性材料参评时需提供建筑竣工图纸、材料决算清单、材料检测报告。本条适用于运行阶段评价,设计阶段不参评。

4 住宅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条款选择建议

对于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按照2006版标准,共有4.4.4(采用预拌混凝土)、4.4.5(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4.4.7(使用可循环材料)、4.4.8(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四项参评。要想评为一星级绿色建筑,只需有一项一般项达标即可,如只需要采用预拌混凝土,满足4.4.4即可。想评为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需要有两项一般项达标,如满足4.4.4和4.4.7,或者4.4.4和4.4.8,或者4.4.4和4.4.5。

按照新版绿色建筑标准,对于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共有7.2.1(优选建筑形体)、7.2.2(结构体系优化设计)、7.2.3(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7.2.5(采用预制构件)、7.2.6(整体化定型设计厨房卫浴间)、7.2.8(采用预拌混凝土)、7.2.9(采用预拌砂浆)、7.2.10(采用高强建材)、7.2.11(采用高耐久性建材)、7.2.12(采用可循环再利用材料)十项评分项参评,共计75分。非常容易得分的评分项包括7.2.1,7.2.8,7.2.9,共计24分,按住宅建筑设计阶段参评的75分进行换算后得分为24×100/75=32分。此外,相对容易得分的评分项还包括7.2.3,7.2.10,7.2.12,加上这三项,则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易得分共为72分。

[1] 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3] 刘永锋.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材料优化选择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

[4] 程志军,叶 凌,王清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条文应用情况分析[A].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05:132-133.

The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new edition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saving material

Wu Wenling Zhang Tao Liao Juan Zhang Nan Ji Wenzhan Wang Ke

(TheTechnicalCenter,ChineseConstructionLimitedCompanybyShare,Beijing101300,China)

This paper mad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new edition and 2006 edition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 screene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carried detailed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bility and difficulty degree of new terms and used terms, finally gave the terms selection suggestion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stage evaluation,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after new edition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implementation.

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 comparative analysis, difficulty degree, terms selection suggestion

2015-02-09

吴文伶(1983- ),女,博士,工程师

1009-6825(2015)12-0238-02

TU202

A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条文砂浆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