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派古民居基础设施改造设计研究★

2015-04-06钱玉涛方群莉

山西建筑 2015年19期
关键词:徽派古民居古村落

钱玉涛 方群莉*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0 引言

拥有粉墙、黛瓦、马头墙、三雕、天井等独特建筑语言的徽派古民居是最能体现徽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范畴,淡雅的外观、灵活的布局、奇巧的梁架、独特的采光、别致的山墙、精致的装饰等无一不蕴含着徽州丰富的历史与内涵。可以说徽派古民居是研究古徽州历史文化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对它的保护应该也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当前的保护现状却差强人意。

1 徽派古民居保护现状分析

因为古徽州地区交通的闭塞,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大量徽州古民居保存下来,所以目前来说现存徽州古民居的数量是可观的。但随着地区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与外界接触加速了古民居被破坏的进程,古民居消失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徽州居民的经济收入随着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显著提升。人们对生活条件提高的需要日益加深,然后,他们就会走以下两种途径:一是拆掉原来的老房子重建新房;二是在外地建房或购房,遗弃原来的老房子。虽然第二种使得古民居得以暂时保存下来,但随着长期没有人管理和维修,其必然面临着被破坏的命运[1]。

2 古民居保护与改造的紧迫性

如果继续把这些古民居作为居住使用,其落后的形态与现代生活形式的矛盾终究不能调和。从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出发,对这样一类非重点保护的徽派古民居而言,可以追求的目标不是全部让住户搬迁出来作为参观、考察研究之用,而是通过更新这些古民居的基础设施以满足现代生活的基本需求,在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徽派建筑特有的地域信息。这样才能发动当地居民保护与维护古民居的积极性,从而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徽派古民居的保护工作。为此寻求满足徽州文化保护要求的改造设计已经成为当下徽派古民居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 改造改进设计建议

3.1 基础设施改造设计建议

1)工程管线。目前徽州古民居的工程管线敷设比较错乱,有的管线直接裸露在外与原有建筑风貌十分抵触;管线的外观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建筑与建筑之间杂七杂八,管线设施使街区的历史风貌大打折扣。为此建议民居内的工程管线应首当考虑敷设在地下,且户内设施应采取隐蔽处理,工程管线的外观与色彩应做统一规定,采用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样式。为保存村落水口景观和街巷历史空间环境,应该撤出现在设置的架空高压线和杆式变压器,转为采取埋地电缆和变电房措施。

2)排水系统。徽州古村落都做了十分详细的排水系统,采用明沟与暗沟两种方式的网格式的排水网络将全村每一户人家排水系统都联系起来,将雨污水汇总在一起排出村外。这种排水系统不仅噪声小,工艺简单而且资金损耗小。然而现在这种排水方式却被无意识的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有的已被填实,有的被垃圾堵塞,致使原有的排水系统已经无法发挥原来的作用。为此建议村中的排水应该充分利用原来水溪——沟渠排水设施,对原来的排水系统进行维护与疏通,在节约能耗的同时提高排水效率。

3)环卫设施。目前有的古村落的环卫设施(包括垃圾箱、垃圾池、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因为采用现代样式与材料,与古村落的历史特色背向而驰,显得格格不入。为此建议上述设施应该结合古村落本身的需求和历史特色以及旅游线路进行合理布置与规划。如采用可以和周边大环境相协调的乡土材料与样式。

3.2 单体建筑改造设计建议

古民居改造应遵循安全、功能齐备、经济合理的原则来制定改造方案,尽可能的保留传统形式与色彩。具体改造建议如下:

1)外立面。因为长期的风吹日晒,外立面已经出现抹灰脱落与墙体开裂的现象,因此对这一类别的外墙需进行二次粉刷和加固,消除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原有墙体,新砌砖墙应采用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新型墙体材料,墙外作抹灰、涂料粉刷、贴仿古砖等装饰处理,以此保证外立面的协调性。另外新旧墙体均应设置墙体保温层,保障室内居住的舒适性。

2)功能。在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旧空间,撤销其原来的使用功能,根据需要移除建筑内部原有陈旧和落后的设施,添置具有徽派特点的现代生活设施,使得原有建筑空间经过功能置换之后得以重新利用,如:

a.徽州古民居厨房空间多设在建筑平面的后部或一角,与正厅等正统空间距离相对较远。厨房内部布置简单,光线不足,显得十分简陋幽暗。为此建议保留厨房的空间位置不变,拆除原有灶台,添设现代厨房设备和通风设施。b.徽州古民居的楼梯为节约空间都是较为狭窄的直跑楼梯,楼梯间为保证居住生活的私密性两侧均有木板和墙体遮挡,整体显得幽暗狭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出入所需要的空间感和家具搬迁的方便性。为此建议将楼梯间重置并扩建,如设置在天井一侧,一侧开放处理与天井空间互动。

3)门窗。门窗的改造处理。原有的木门予以保留,残缺部位按原有做法进行补修,并设置开关门的消声处理,满足现代声环境要求。门槛为满足出行便利应做适当降低。保留传统格子窗形式,窗户可减少厚度增加保温隔热玻璃层。此外门窗雕饰的破损应运用徽州木雕技术进行修补和替换,再现徽州古民居的雕饰之美,为现代生活增加一些古韵特色。

3.3 外部环境更新设计建议

在改造旧建筑的同时,其外部环境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更新设计。

1)交通组织。尽可能多的提供位置合理的停车位,增加改造内容本身对外的吸引力。传统街巷和小道均应保持原有宽度,以体现原有的徽州空间尺度。对于路面维护修复方面建议传统街巷铺地均应采用传统块石铺砌,新修道路亦采用雷同方式进行铺砌以求协调,避免与原有环境冲突。此外建议主要道路每隔20 m~30 m设置传统形式路灯一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室外景观。a.保持原有街巷与水系结合的结构形态;b.原有古树、石阶、古井应尽可能保留利用,对于破损的进行修复;c.增设新景观以弥补之前景观的不足,新设景观应注意与文化的融合度及环境的协调性。不仅要考虑其给居民提供的舒适度,还应当考虑新景观与古民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能够彼此适应,避免带来视觉方面的冲突。

4 结语

徽派古民居的保护是传承古徽州文化的关键,更是保持徽派建筑历史风貌长久性的关键。而改造完善徽派古民居基础设施、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使徽州居民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自发的去关爱和保护徽派古民居则是最明智的保护措举,也将是徽派古民居保护利用的必经之路。

[1]李 军.婺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徽派古民居保护[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2-35.

[2]陈 睿.徽州古村落保护利用分级分类技术策略[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4-47.

猜你喜欢

徽派古民居古村落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