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现状及对策
2015-04-06郭仁坤临沂市水利局山东临沂276000
郭仁坤(临沂市水利局,山东 临沂 276000)
临沂市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现状及对策
郭仁坤
(临沂市水利局,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通过对临沂市7个山丘区(县)农业灌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行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对重点乡镇、村庄的工程进行实地调研,摸清了工程建设、管理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协调组织、投入、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临沂市;农村水利;小型水利工程
临沂市总面积1.72万km2,山丘区面积达1.24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2%以上。由于山丘区地势复杂,农业种植田块分散,地表水拦蓄困难,地下水贫乏,农业灌溉难度大,土壤保水能力又差,农作物极易发生干旱,搞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有效解决山丘区农业灌溉问题,对山区农业丰收、群众致富乃至全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经过各级努力,全市共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9万余处,这些工程为山丘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 工程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尽管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小型水源工程少,可用水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山丘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mm,时空分布不均,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山丘区地形沟壑纵横,河道比降陡,小型拦蓄工程不足,降雨容易形成径流下泄。另一方面,利用建好的大中型蓄水工程对周边农业进行灌溉,受地形与投资的限制,灌溉控制范围有限。建设小型拦蓄水工程,最大可能地有效利用雨洪资源,是满足山丘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要措施,但是,由于地方财政相对困难,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主要靠省以上财政支持,难以满足全市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致使全市山丘区仍然有近20万hm2耕地为“靠天田”。二是部分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三是受极端天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工程水源干涸,工程失去作用。地表水是山丘区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且小型水源工程多为年度调节,极易受年度降雨影响,去年汛期,全市降雨量比常年偏少近4成,有1 627处山丘区水源工程干涸,致使所控制的3.07万hm2耕地(其中经济林果7 100 hm2),自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无法使用工程进行灌溉,将严重影响山区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四是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影响部分工程效益的发挥。全市山丘区28 247处小水利工程,有9 583处为个人管理(主要为池窖),5 665处实行了承包管理(主要为塘坝),2 424处实行由农民水利合作组织管理。以上工程大多分布在林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区,另外有10 575处工程实行村集体管理,多分布在粮油作物种植区。从工程运行调查情况分析,7个山区县有1 031处村集体与协会管理的工程,管护不到位,不能正常运行,占总数的3.65%,所控制的7 160 hm2粮油种植区,得不到灌溉保障,主要原因是粮油种植效益低,群众灌溉的意愿不强,工程运行费用难以收取,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无法维持工程正常运行。
2 工作措施
1)争取上级资金,加强重点片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抢抓沂蒙革命老区享受中部地区政策的大好机遇,加大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继续尽可能多地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发挥上级财政资金项目投入大、投入集中、规模建设、整体推进的优势,解决好集中连片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彻底解决项目区旱能浇、涝能排的问题,为项目区实施规模化种植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2)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因地制宜兴建分散型小型水利设施。在利用好上级资金,规模建设的同时,对分散的“五小水利”工程,市水利部门计划协调财政等部门,利用好地方财政奖补资金,因地制宜,在一些小河道、小沟道大力建设拦水坝、截浅流、大口井等蓄水工程;在坡面建设蓄水池、水窖,收集季节水,做到“零存整用”;在水源好的地方,搞好小水渠、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增加雨洪水的收集存蓄,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的能力。
3)创新建管模式,持续发挥工程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实行项目建设统一规划、尊重民意,强化培训指导,建立完善各种用水合作组织,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动投入、建设和管护“三位一体”,确保工程持续运行。可以集中连片的,落实“五小水利”申报主体、经村民代表同意,严格申报程序、规范审批程序,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运用集中连片的模式,通过民办公助、先改后建,采取“竞争立项”,择优选取五小水利项目区。不能集中连片的,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按照“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方式,组织本区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二是搞好管理创新试点。以郯城、蒙阴和沂水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试点为契机,开展好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新建工程,放开建设权、使用权,搞好经营权,鼓励个人、合作组织、企业投资建设水利工程,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对于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承包、租赁、拍卖,做到有人建、有人管;针对蓄水池、水窖可以推行单户或联户管理;针对塘坝可以推行“受益农户共有制”的水权划分管理模式;针对小渠道、小泵站可以推行协会管理,使工程能长期发挥作用。
3 工作建议
1)统筹协调,搞好顶层设计。成立市县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期、分步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来整合各部门涉水涉农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对群众最急需解决的“五小水利”工程摸清底数,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库和年度建设方案。从项目库中认领和实施项目,全面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解决群众期盼农业灌溉等问题。
2)统筹发力,健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从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调查统计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市7个山区县修复改造13 770处“五小水利”项目,恢复工程设计效益,资金需求就达18.32亿元,而全市每年水利部门投入资金仅有2亿元左右,主要用于项目建设,项目维修改造资金缺口较大。各级财政应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政府性收入倾斜用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市县政府应制定出台支持“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政策,落实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形式进行扶持,调动各方积极性,以此推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时,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多种融资形式,更多调动社会资金力量,参与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3)加快土地流转,彻底解决“五小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经济效益好的林果种植区的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情况就好,工程效益显著,粮油种植区项目建设与管理相对较差。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以后,农业大户粮油种植的收益提高,个体大户把粮油种植受益作为主要的经济甚至生活收入来源以后,自然就会重视田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因此,要采取政策推动措施,加快山丘区土地流转,同时,各级财政也要对农业种植大户从“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土地流转。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9-0051-02
收稿日期:2015-03-13
作者简介:郭仁坤(1972—),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