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英才 人职匹配
—— 构造“以人为本”的中国实践教育产学研创新平台

2015-04-06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国成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以人为本校企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国成

北京育龙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 维

人人英才 人职匹配
—— 构造“以人为本”的中国实践教育产学研创新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国成

北京育龙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 维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示中国国家领导人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的调整,中国将走入“精准调控时期”,即所有的生产都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当下,中国社会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而供需错位的问题已经不仅仅表现在资金,土地,产品等方面,更本质的错位在人力资源体系。

中国有1400万余家企业,而大学只有2000余所,企业人才紧缺问题已经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是企业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危机。且“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从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转变向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跨界型等多种高校更不易培养产出的创新型方向前进。企业用人难,高校不易培养,这是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挑战。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各界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方法,并践行与推进作出了不少贡献,其中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导下的7个中国教育联盟(包含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等)更是为解决此社会问题提供了不少智慧和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将进入“精准调控时期”。“精准调控时期”,即:所有的生产都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未来的每一份劳动产出,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市场需求者是谁,并且有确定这份劳动产出的质量标准是怎样的。而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我们通过这一思路思考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培养人才?校企牵手合作后,是否真的就能无缝对接?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第三方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企业是否可以联合同行与众多高校同专业进行行业人才能力的共同探索与培养,从而形成企业、行业与学校、专业的对接?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国成老师与具有上万名博士组成的博士联盟一起,以及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人联合会、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等众多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探索,提出以“人人英才、人职匹配”为核心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2.0创新体系,并将其落地到实际平台中。该平台以线上中国实践教育平台,线下中国实践教育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形式落地,融合产学研金政等各界资源,创新模式,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以期在企业用人单位与大学生(或待就业者)之间建立起一座开放分享、自由而稳固的桥梁。该桥梁通过各种手段,如校企联合运营实验室、ICT创新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大学生俱乐部等多种形式与方法,不断让桥梁稳固,稳妥实现连接互通作用。

基础能力 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 企业经营实战语文能力 职场礼仪 领导能力 需求理解能力 企业文化数学能力 职业规划 沟通能力 系统分析能力 宣传策划外语能力 职业素养 文档能力 设计实现能力 行政管理知识点积累 规章制度职业规划 逻辑能力 软件研发能力 销售技巧专业知识 等等 项目协调 测试验证能力 会议组织等等 等等 工具使用能力 法务文书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执行等等 财务会计攻坚任务等等

一方面,该平台对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企业的识人、用人、容人、树人的问题。通过调研企业用人需求,分解企业用人能力要求与标准,结合人的价值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技能强项等,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服务中,添增人才规划、人职匹配实验等新的创新元素,便于让企业更加明确认清自己需用的人才究竟具备什么样的基础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和企业经营实战能力,如下表,为平台与某知名通讯IT大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调研后梳理出的,大学生(或待就业者)进入该企业,必须关注的能力模型(见表)。

另一方面,该平台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连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机会,并在企业人力资源导师、专业导师、高校导师、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教学联合体,通过健全的研究保障机制和市场激励手法,以及行为数据分析手段,将导师教学、大学生的学习、实习、实践活动等行为一一存储记录。而通过数据分析及智能报告,企业可以清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能力的分析结果,了解其各项能力、职场发展的潜能。企业可以得到大学生实践就业能力、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最适合的职业方向等第三方评测报告。这些分析报告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方便的匹配到适合的人才,构建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本顶层设计。通过数据分析报告,大学生也可以认知自我,了解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和成本,更快更稳的走向属于自己的职场舞台。

从中国实践教育产学研创新平台用户逻辑图可知,实现此跨越各界、各方资源分享、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新平台,不仅仅需要构建一个专有的、创新的互联网线上平台,更需要建设线下的实践人才标准研究院、校企联合培育实践人才促进中心、实践人才质量评测中心等实体机构,以便在实际推进中,让商业模式更快得到完整验证。

在平台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平台在企业和高校之间积极互动,进行了企业试点的调查研究,平台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了梳理,已经成功对接企业人才定制培养订单347人(主要为IT需求),并且依托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安徽省众多高等学校计算机学院,为首批人才订单的完成进行了保障。

据此,我们提炼和设计了中国实践教育产学研创新平台的主要架构体系,通过不同种的合作探索,站在人力资源管理2.0的创新视角,策划中国实践人才标准研究院,已召集上百名来自企业人力资源、高校的专家和学生代表,拟计划成立定制化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中心、企业人才培养模型研发中心。我们通过现有的校企协同或者校企合作组织,搭建校企联合培育实践人才促进中心,梳理校企双方需求,并进一步探索落地之法。在对接中,平台已经落地有校企联合实验室3家,中兴通讯ICT创新基地40余家,大学生未来CEO俱乐部(大学生自主经营的时间胶囊主题咖啡馆)30余家;并且,通过第三方的实践人才质量评测中心,检核标准的执行情况、人才的培养结果,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和评测,对大学生进行实践就业能力的评测,并进行人职匹配的分析报告。

可以预见,如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及人才的培养过程可以通过中国实践教育产学研创新平台这样的一个第三方平台模式,进行推广和不断运营,那么,在即将到来的“精准调控时期”,因按照教学计划培养的大学生“积压库存”,都将重新得到岗位匹配。而大量缺人的企业,其间恶性挖猎人才的行为也将得到有效的规范与治理,人才的培养在按需定制的情况下,会不断得到精准和细分的匹配,新的人力资源供应关系会逐渐形成,企业的用人压力会得以缓解。最后,终将实现“人人英才,人职匹配”,每一个中国人皆为合格的“龙的传人”的中国教育梦。

猜你喜欢

产学研以人为本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