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流域的思考与分析
——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2015-04-05范玲娟
范玲娟
(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甘肃酒泉735000)
构建和谐流域的思考与分析
——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范玲娟
(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甘肃酒泉735000)
以和谐流域建设为目标,在分析讨赖河流域和谐文化建设及现行体制机制问题的基础上,从构建流域和谐文化、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关键性水事平台、健全法制建设等方面,探讨提出了和谐流域建设思路及措施。
和谐流域;建设思路;讨赖河
引言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谐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秩序,包括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诸多方面。就和谐流域建设而言,它本身属于和谐社会与和谐水利的范畴,但强调以流域为单元,以人为主导,以自然为基础,以人水和谐为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从而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流域管理新秩序。
1 流域概况
讨赖河流域属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地,流域面积2.81万km2,共6河3坝11条小河沟,主要河流从西往东依次排序为讨赖河、洪水河、红山河、观山河、丰乐河、马营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1.15亿m3,地下水资源量0.79亿m3,水资源总量11.94亿m3。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是甘肃省水利厅的派出机构,按照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讨赖河甘肃省境内的水资源和河道。负责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管理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利工程,承担向流域内嘉峪关市、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及农垦边湾农场调配水资源的任务。
2 和谐流域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流域和谐水文化挖掘不深,未能很好地贯彻于实践
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华夏文明因水而生,逆水而变,水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管子在《水地》篇中说:“水乃万物之本原也,诗生之宗室也。”凡是有水流过的地方,就有生命和文化;水是载体,她不仅承载、涵盖而且还演绎了人类全部的进化与文明史。中国历史上,在治水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最早最著称的莫过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治水的成功是正确处理了堵与疏的矛盾关系,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华夏文化理念。就讨赖河流域而言,虽然其开发历史久远,但水利文化与和谐文化的氛围尚不浓厚,就和谐文化建设现状而言,目前只处于初级介入阶段,研究尚未成熟,和谐水文化建设尚未形成社会共识。而且和谐文化理念未能很好地贯彻于实践,时代性特征不明显,和谐文化价值理念尚待于理清探索。
2.2 体制机制制约和谐流域建设进程
讨赖河干流地表水由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依现行分水制度向流域内各水务部门(用水单位)调配,再由各水务部门(用水单位)分配至各灌区,流域内全部的地下水以及其他支流地表水归属流域内地方水务部门调配管理。
讨赖河流域分水制度历史悠久,现行分水制度是1984年修改版,现行的分水制度总体是“定时不定量”,其核心是“以时分水”,以地表水时长作为水量分配的核心控制手段,也因此演化和形成了有统一管理、无灵活调度;有总时间控制、无总水量控制的特殊管理模式。
2.2.1 水权制度建设滞后
受现行分水制度的制约,流域内水权制度主要集中于“时间水权”,与之对应的“水量水权”制度建设滞后,水资源管理只停留在传统的以时分水的管理模式阶段。
2.2.2 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用水矛盾突出
由于河道天然来水分布不均,加之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在农业灌溉方面,处在中上游的讨赖灌区因无调蓄工程,几乎在每年的5月上中旬、7月下旬以及10月下旬等用水时段都因分水时段与现状需水错位而出现缺水问题,导致水事纠纷频繁发生,时段性用水矛盾突出。同时,由于受传统分水制度的影响,现阶段农业用水的比重仍然较大,导致生活、生态、工业等其他行业用水量不足,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3 分水时间严格,难以实施灵活调度和科学管理
受分水制度制约,流域管理机构在水量调配时,难以逾越“时间水权”实施灵活调度,尤其是供需错位的用水矛盾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3 和谐流域建设关键性平台缺失
2.3.1 缺乏调蓄工程,不具备足够的水量调度能力
讨赖河上中游缺乏必要的调蓄工程,不具备足够的水量调度能力,不能对地表水进行有效调蓄,无法从数量上实现对用水户用水总量的控制和科学管理及优化调度。
2.3.2 协商和决策机制缺失
流域管理机构缺乏权威,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协商和决策机制,各自的决策都是以我为主,相互制约,决策无力。
2.3.3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
流域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控系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业务系统、流域水资源管理关键性信息化支撑平台缺失,信息化保障能力有限,影响和制约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4 流域法规建设滞后
流域管理法制体系不完善,《流域管理条例》立法进程缓慢,由此导致现有流域管理机构权责不清,职能单一,地位虚化,不能有效承担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责。
3 构建和谐流域的思路及措施
3.1 发展弘扬水利文化,营造和谐流域氛围
水利文化集中体现了涉水事务管理的精神内涵和实质,传承、发展和弘扬水利文化,对于深化讨赖河流域水利问题本质的认识,掌握其发展流变中的各种可能及机理,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突出的学术意义和紧迫的社会意义。结合讨赖河流域管理工作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借助于目前流域内正在开展的《河西走廊水利史文献类编·讨赖河卷》整编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各种涉水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和科学梳理流域传统水文化,以史为鉴,传承、发展和弘扬水文化,积极发挥水文化在治水理念、思路方面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治水思路的发展变化,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融入到流域水利改革发展当中,把和谐水文化元素渗透到各项水管工作当中,体现现代水利建设的和谐文化内涵,将和谐水文化建设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鼓励民众参与和谐流域建设、管理与实践,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塑造,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用水秩序和和谐流域氛围。
3.2 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3.2.1 深化水权制度改革
针对流域内各行业用水不平衡问题及现行分水制度存在的弊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用水结构来着力解决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讨赖河流域要以此为契机,着力推进水权、水价、工程管理和水利投融资等方面的改革。首先,在水权改革方面,要逐步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流域综合规划为依据,确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和目标,探索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流域水资源分配机制,以现行“时间水权”核定“水量水权”,确定各区域、各行业及各用水单位的合理用水量。进一步优化2008年形成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成果,开展区域及各行业、各用水单位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其次,要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挖潜改造力度,适当降低农业用水量在全部行业用水量中所占的比重,适度增加工业用水量,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水要求,保障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实现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2.2 探索实施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机制
在“时间水权”下,通过完善水资源配置,优化调度,探索实施水权风险管理机制,为各用水单位提供稳定的用水预期。拟定水权交易制度,探索水权流转的运行机制,培育和开放水市场,借鉴国外水银行建设实践经验,引导银行机制对水权进行市场化配置。
3.3 建立健全关键性水事平台,着力解决用水纠纷和矛盾
3.3.1 兴建调蓄工程,先期开展技术研究
实现和谐流域建设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用水纠纷和矛盾。针对讨赖河中上游时段性缺水的矛盾问题,要加快推进流域综合规划报批进程,并通过讨赖峡水库、洪水河水库等骨干调蓄工程建设,使流域上中游具备足够的水量调蓄能力,蓄丰补枯。当前,讨赖峡水库建设已完成设计招标,预计2016年左右可建成运行,工程建成后,将为全流域和谐用水、团结用水提供工程设施保障。但针对调蓄工程建成后,水量调度、水权分配等关键技术,要先期开展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3.3.2 加大信息保障体系建设
以讨赖河流域管理机构为平台,加强流域水资源监测、信息共享与发布系统建设,完善流域实时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流域的信息收集与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流域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和谐流域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3.3.3 推进流域管理协商机制建设
在维持现有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讨赖河流域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按照主体平等、议题开放、过程互动的原则,牵头搭建由流域内各用水单位参与的流域沟通协商机制,以此发挥平等协商对话的功能,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用水、团结用水的氛围,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依法管理流域各项事务,为和谐流域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3.4 制定流域管理条例,规范水事管理行为
坚持“以水为主、兼顾其他”的立法原则,尽快制定流域管理条例,将各项涉水事务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化、具体化,为推进和谐流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1]刘强.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探析[J].甘肃水利,2012(12).
[2]王忠静.讨赖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甘肃水利,2011(03).
[3]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清华大学.讨赖河流域分水制度变迁及其现代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R].2010.
T V 212.5
A
1672-2469(2015)06-0021-03
10.3969/j.i s s n.1672-2469.2015.06.007
范玲娟(1975年—),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