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岳山林区自然资源保护措施与成效探讨

2015-04-05王剑玲

山西林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绵山空山自然保护区

王剑玲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1 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情况

太岳山林区创建于1942年,地处山西省腹地,林区经营总面积169 640hm2,森林覆盖率76.60%。除林场、苗圃等单位外,现有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1个、湿地公园2个。

1.1 自然保护区

1)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保护区总面积10 116.8hm2,以温带地区典型地带性植被油松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

2)绵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面积17 827hm2,以保护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金钱豹、猕猴桃及绵山人文、自然景观、辽东栎、白桦次生林生态系统湿地水资源为保护对象。

3)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面积17 851.7hm2,以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褐马鸡、金钱豹、黑颧、金雕和油松天然次生林、核桃楸、水曲柳为主的森林植被为保护对象。

1.2 国家森林公园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成立,面积60 000hm2。2014年7月,《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林业局批复,公园现规划为绵山、红崖峡谷、石膏山、七里峪、悬泉山、油盆峪、大南坪、兴唐寺、灵空山、好地方10个景区。

1.3 湿地公园

1)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总面积248hm2。

2)七里峪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经山西省林业厅批准建立,总面积3 066hm2。

2 自然资源保护措施

2.1 建设机构队伍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太岳山林局的全套人马,下设公园办公室和10个景区管理处(林场)共11个管理机构,管理体制健全。其中灵空山、绵山、霍山等3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均为副处级建制。在队伍管理方面,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管理、管护、技术人员均由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进行招聘和调配。在经费方面,办公经费、工资发放等费用,均由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进行保障。

2.2 科学编制规划

《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于2014年7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审批,《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提交国家林业局评审,《山西绵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于2011年4月9日获得省林业厅审批,《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于2013年通过了山西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同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公园已完成了《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待山西省林业厅组织评审,《山西七里峪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于2012年完成编制。

2.3 合理调整森林功能区

对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进行重新调整,将保护区内丧失保护区价值的区域划分出去,将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划分进来。对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影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群体繁衍生息的、现有资源具备了晋升条件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及时通过了山西省林业厅、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使保护区功能区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4 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

把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地保护等经常性内容,扩大为对生物多样性、物种生存环境、古树名木、山石水景、花草灌木、古建筑遗址等广泛内容的保护,拓展了林区保护工作的内涵。

3 自然资源建设、保护、发展成效

3.1 旅游功能凸显

其一,保护区内绵山、石膏山、红崖峡谷、七里峪、灵空山景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已逐步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系列服务格局,初步具备了接待游客的能力;其二,森林旅游产业链已初步显现。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森林旅游每提供一个岗位,就可间接带动4.3人就业。各大景区周边的老百姓不离乡、不离土,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其三,森林旅游的最终产品初步实现。森林旅游的最终产品是游客的身心满足和精神愉悦,从这点来讲,森林旅游为人们提供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舒缓压力、愉悦心情、休闲保健、增进健康等森林旅游的最终产品,已经初步实现。

3.2 科普宣教功能凸显

在科普方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在七里峪、灵空山和红崖峡谷景区先后建立了科普基地,吸引了大批大学生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大南坪景区伴随生态旅游区兴办的矿泉水厂科普生产线,灵空山景区制作的动物标本以及古树名木挂设树木标签,林局在文化宣传沟内悬挂生态知识宣传箱(内放宣传单),沿步道挂树牌让游客取阅和认识树木等,均提高了森林科普旅游效益和趣味性。在科研方面,灵空山保护区积极开展褐马鸡人工繁育试验,2013年成功孵化出7只褐马鸡幼雏。与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合作建立了山西省森林生态监测站,对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温度、土壤等进行合作研究。绵山保护区配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鳞翅目研究室,完成了绵山自然保护区小蛾类昆虫标本采集及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建立了绵山保护区小蛾类昆虫图片库;配合山西大学,完成了绵山保护区野生植物采集、整理、鉴定工作,建立了绵山保护区数字植物标本馆。在宣教方面,连续3年开展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物防范禽流感”等大型执法宣传活动;连续举办了“爱鸟周”、“食品安全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增强了社区居民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3.3 文化功能凸显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文化是文明的标志。绵山景区建成了“中国清明寒食文化博物馆”,连续3年举办了“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公祭介子推大典”仪式,现已形成寒食清明、佛教、道教、儒家和军事养生文化五位一体的文化格局。石膏山景区以龙、佛教、道教、儒家和红色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景区文化新形象。设计了区旗、区徽,聘请我国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创作、演唱了《神龙腾起的地方》、《石膏红叶》区歌;编印了《石膏山景区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一书,对景区文化发展进行了有力的规范。灵空山景区以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为抓手,与沁源县政府合作,每年举办“灵空山避暑月”旅游活动,提升了景区文化形象。此外,红崖峡谷景区打造的介公文化,兴唐寺景区打造的禹文化、唐文化,悬泉山景区打造的“仙文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文化引领,森林旅游文化功能已凸显,既传承了本土文化和特色文化,拓展了文化内涵,又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游客视野,切实塑造了森林旅游文化新形象。

3.4 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10个景区已有5个景区相继得到开发,有15家单位(个人)参于景区合作建设,累计吸收社会资金(合同资金)达4.99亿元。建园以来,共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产值超过40亿元,林区实现直接收入1 700多万元,现在每年保底收入基数为300万元。林局利用森林旅游收入为职工缴纳了各种保险,发放了工资,为林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绵山空山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空山
空山
绵山,绵山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空山新雨后
阅读理解
绵山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