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建设的思考

2015-04-05

山西林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吕梁山管护造林

杨 炜

(山西林业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林业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为了全面推进山西省的生态建设,2013年4月启动实施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各级林业部门精心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共完成造林19.07万hm2,占规划任务49.07万hm2的38.90%,初步建成了一批千亩、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和核桃、红枣、双季槐等特色经济林基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综合效益开始显现。

1 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位于山西省西部和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沿吕梁山脉主脊两侧,北起宁武,南至吉县,纵跨26个县(市)的边缘地区,南北长430km,东西宽9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112°20′,北纬 35°41′~39°40′,包括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吕梁山4个国有林管理局辖区,是山西省西部的主要林区之一。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由南往北逐步递减。由于近年来吕梁山区能源和矿产开发力度较大,特别是煤矿采掘、埋压土地和过度乱垦滥伐等人为活动,造成了地表大面积塌陷、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口过度承载、土地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地区之一。

2 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困难

由于历史上山西战乱和人为破坏的诸多原因,造成山西整体生态环境状况的退化。尤其是吕梁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更加恶劣,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加快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步伐。但是,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又面临经费制约、立体条件、林木矛盾、管护措施不足等困难,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1 经济发展不平衡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近年来主要由于煤炭工业的带动,经济增速较快,但经济发展的单一性和综合条件的制约,总体经济还是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2.2 水资源严重匮乏

区域内全年降水量严重不足,降水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北部区域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降水量400mm~500mm;南部区域平均气温9.9℃,年均降水量为570mm;再加上整个区域内河流断流严重,水库经常干涸,人均地表径流水量(不含过境水)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耕地亩均径流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人均水资源只有200m3~400m3。再加上各种工业活动,结果造成了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使整个区域水资源严重贫乏。

2.3 土地沙化面积大

区域内土地沙化面积大,集中在区域北部的神池、五寨、河曲、保德和偏关等5个县,土地沙化面积达17.60万hm2,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沙化土地分布区,自然条件更加恶劣,雨量稀少,蒸发强烈,风沙剧烈,沙尘频发,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灾区,治理难度非常大。

2.4 水土流失严重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输入黄河泥沙最多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模数5 000t~10 000t/km2/a,年均输入黄河泥沙量2.9亿t,占黄河年均输沙量1/4,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境内沟壑密度3.0km/km2,沟壑密度占土地总面积的40%~60%,又是全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5 土质条件较差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主要由黄土丘陵和土石山地构成,85%以上的地表被黄土和次生黄土覆盖,厚度达数十米至上百米。土壤贫瘠,主要以黄绵土、黑垆土、褐土等为主,土壤质地疏松容易溶蚀,保水保肥能力差,不适宜植物生长,造林难度很大。

2.6 环境污染加重

由于近年来该区域内工业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围绕煤炭加工的厂矿企业只注重效益,不注重保护环境,夜以继日的进行粗放式大规模生产,不但产生了大面积的采空区,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本来就差的环境更是加雪上加霜。据统计,该区域人均排污量是全国平均值的2.8倍,其中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国平均值的6.2倍,烟尘排放量是全国平均值的6倍。人们期望的碧水蓝天成了一种奢望。

2.7 植被大面积退化

由于该区域内长期干旱少雨、超载过牧、乱砍滥伐、开矿筑路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区域内草地大面积减少,林地生产力低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矿产开发对地面植被影响尤甚,不但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造成土壤水分亏缺,使植被的生长环境退化,还造成地表损害严重,压占了大量土地,导致植被的大面积死亡。

2.8 林牧矛盾严重

畜牧业是吕梁山区的传统产业,散放散养方式十分普遍,这种方式不但造成环境的脏乱差等问题,也制约了畜牧经济的规模发展。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林牧矛盾,林业工程与养羊放牧的冲突不断。

3 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态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工程建设,事关山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是山西省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吕梁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启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根据省情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眼光的重大举措。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提升革命老区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生福祉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也是山西省林业六大工程中一项重要工程,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带动全省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4 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方法

4.1 科学合理进行规划

为完成好规划任务,山西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忻州、吕梁、临汾3个市的23个县和4个省直林局的44个林场纳入建设范围,规划用8年时间(2013-2020年),完成造林49.07万hm2,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由18.91%提升到26.50%,比全省森林覆盖率同期规划目标高出0.50个百分点。

4.2 联合统筹进行治理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林业部门负责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水利部门负责小流域治理、引黄干渠绿化和经济林水利配套设施,农业部门负责舍饲圈养工作,扶贫部门负责生态移民和经济林扶贫,交通部门负责乡村两级道路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以工代赈项目落实,国土部门负责加强土地整理项目。有关部门系统分工、联合实施、协作沟通、共同推进,才能提高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能力。

4.3 各项措施进行保障

第一,严格按照设计规划进行施工作业,杜绝随意更改设计规划。第二,进一步优化工程布局,优先安排高速公路和其他各类等级公路以及主要河流两侧荒山绿化,在县城周边、乡镇周边以及旅游区、重点厂矿企业周边集中布局,大力推进全流域、规模化治理,按山系、按流域整体实施。第三,进一步突出治理重点,对治理面积超过1.33万hm2以上的县列为重点,在任务安排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第四,进一步强化部门服务,省林业厅推行下乡包县制度,积极开展政策指导,跟进技术服务,实施全方位行政跟踪和指导服务。第五,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加大购买式、合作式和开发式等市场造林新机制推广应用力度,试点开展购买式造林,大力推进省直林局和市县的合作造林。第六,对集中连片造林工程,落实“千亩有人管,万亩设站管,2 000hm2~3 334hm2建场管”管护要求,对新造林和未成林地全面实行封山禁牧。

4.4 科技成果合理应用

根据山西多年积累“资金不足精神补、条件不好科技补、任务艰巨机制补”的经验,加上实干、苦干和巧干,越是条件差的地区越要依靠科技攻坚。在工程启动前,由林业部门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不但提出有关标准和要求,还列出径流林业、生长调节剂应用、保水剂应用和造林覆盖等多类关键技术应用。

4.4.1 合理运用造林技术

在工程区全面推广了径流林业整地造林技术、覆盖造林技术、根宝、生根粉造林技术。现在使用的各种造林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经过实践后,群众又能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改进。比如五寨县的鱼鳞坑地膜覆盖技术,不只是单纯的穴内覆盖,而是将整个鱼鳞坑进行全覆盖,采用加厚地膜、延长降解时间,地膜的保存期可达到3年以上。在具备普通地膜覆盖效果的同时,更能有效地防止鱼鳞坑被雨水冲毁,减少新造林抚育次数,大大节约了后期补植、抚育成本。

4.4.2 综合使用造林模式

根据不同立地类型推广不同造林模式,推广了混交造林技术、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黄土丘陵区保持水土造林等模式。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模式,根据降水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造林技术。年降水量少于400mm以下的区域,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应采取节水造林、集流整地技术,以栽植适合本地生长的灌木树种,选择适当的造林季节进行造林。为确保苗木的成活,科学选用容器育苗方式进行。年降水量在400mm~500mm的区域,采取节水造林、集流整地技术,栽植当地适生的乔灌树种,在无灌溉条件下可保证苗木成活。年降水量大于500mm以上的区域,降水基本能够满足一般造林需要,水分条件对造林基本不构成威胁,主要以营造乔木树种为主;在水土条件较好的缓坡、沟谷、河滩,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以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市场化运作、规模化造林、科学化实施。

4.4.3 大力推广混交造林

为了改变品种单一、样式单调、生物特性弱等缺点,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大力推行混交造林。据统计,在该区域内的生态林栽植,有85%的县都采用了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的造林模式,在混交方式上,采用块状混交、带状混交,使林分更加趋于稳定。

4.5 科学有效精心管护

科学的管护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环节,以往重造轻管的工作方法使林业建设成果大打折扣。为了杜绝类似现象,采取在工程区加大管护力度、健全管护网络、明确管理责任的办法进行管理。实行新造幼林管护承包责任制,强化管护措施。坚持依法护林,杜绝人为毁林。加强有林地林木病虫害监测、测报和防治工作,确保新造林地的林木安全。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此外,要加强专业队造林。据统计,2014年区域内91%的造林工程为专业队造林,86%的县做到了技术员跟班作业,造林质量、成活率、管护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资料

[1]邝立刚,梁守伦,雍 鹏,等,山西省立地类型区划[J].山西林业科技,2008(4):1-4.

[2]孙拖焕.山西主要造林绿化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吕梁山管护造林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蒲谷香:从吕梁山走到巴拿马
吕梁山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优化改造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强化创新驱动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