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域综合治理在山西国有林区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05王振忠

山西林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森林抚育林区管护

王振忠

(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流域综合治理”是山西省林业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的战略决断,落实党的“十八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推进国有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提出的全新理念和开拓之举。自2014年全面推行和开展以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笔者的感受,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参考。

1 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按照“山水林圃路统一规划、造抚改建管合理布局”的思路,省直国有林区共规划了38个治理流域,涉及54个林场,总面积14.66万hm2,占整个林区林地面积的9.80%。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效。

1.1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流域综合治理区域内,大多夹杂有集体林地和个人耕地,在综合治理以前国有林被蚕食的现象较为严重。自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局通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片及项目规划,自觉增强了资源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断创新资源管护手段和方式。如资产化管护改革、全网管护机制创新等,都有效缓解了国有林地被蚕食的压力,有效保护了国有森林资源。

1.2 营造林工程实现新的突破

各国有林局综合运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疏林地加密、灌木林改造、低效林改造、镶边补空等措施,有效增加了辖区有林地面积。积极推行针阔混交、块(团)状混交等混交模式,大大改善了林分质量。在造林树种选择上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提高了阔叶树种比重。灌木林改造、低效林改造采取了“低扰动、斑块状”作业,有效保护了地表植被。2014年在治理流域内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600余hm2,营造林思路和方式有了更新和发展。

1.3 森林抚育作业有了科学方向

在森林抚育过程中,突出了目标树全林作业法,特别是注意了二代林培育、阔叶树补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累计补植黄菠萝、翅果油、辽东栎等阔叶树2.0万余株,树种结构明显得到改善,林木生长量明显得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加大了对抚育剩余物的利用,创新了生物质燃料发电、采伐剩余物制作青饲料等利用途径,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参与森林抚育作业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关帝山、太岳山等林区的采伐剩余物大量用于生物质发电的实例。

1.4 基础建设得以初步完善

以森林抚育全机械作业为突破口,各林区先后装备了油锯、高枝油锯、碎片机等1 000余台,提高了林业工程的机械利用率。坚持节约、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了流域内道路、水、电、管护站(点)、围栏、碑(牌)等的建设和维护。仅杨树林区就完成机耕防火带2 067hm2、防火通道238km。

1.5 林系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各林区充分利用流域内的山水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养殖森林猪、森林鸡2 000余头(只),林菌、林药10 000余袋(根)。依托管护站(点)发展中小型山地苗圃134hm2、抚育采挖定植基地67hm2。在靠近旅游景区、景点的地方,实施林相景观改造,提升了森林景观效益,加快了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林系经济的发展。

1.6 职工队伍得到全面锻炼

通过集中建设地点施工作业,各林场间“比、学、赶、帮”,有效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参与总体规划制定、作业设计编制、森林抚育和造林等施工,有力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特别是新分配技术人员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能力,培养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资源清查、规划设计、施工作业等奠定了基础。在2015年全国国有林场职工技能大赛上山西有3名选手取得优异成绩。

1.7 生产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在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中,各林区在设计上,以河流、山系为区划单元,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苗则苗,宏观上注重把握整体、细节上注重实事求是;在作业方式上,坚持逐沟逐坡、整体推进;在组织方式上,集中时间施工,集中力量完成。与以往相比,减少了交通、基建、组织、管理等非生产性费用,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

2 现阶段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流域选择不合理

通过调研发现,个别流域的选择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理流域内林权争议较多、林牧矛盾较大;二是治理流域面积过大或过小,过大则体现不出流域治理精细作业的要求,过小则不能彰显规模效应;三是流域选择贪大求全、不切实际,个别流域内宜林地、封育地、抚育地均有,但作业条件极其恶劣,没有达到科学化、集约化经营的目的。

2.2 资源数据不精确

通过查看各林区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发现部分流域资源数据不够精确,林保数据库里的立地因子、林分调查因子与实地不符,使实施方案失去了规划和指导作用,不能确保流域治理成效。

2.3 发展目标不明确

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规划流域建成资源保护示范区、森林经营集约区、产业发展潜力区、森林文化展示区、旅游观光休闲区、科学技术试验区。但是,部分流域在治理过程中,只是各项任务、作业的数量拼凑,没有实现有机融合,没有体现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也不成型。

2.4 机械利用不广泛

从目前情况看,各林区现有机械设备数量已很多,但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机械设备还很匮乏,如采伐剩余物收集、加工设备还没有。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顾及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二是施工作业大多已外包给民工或个人;三是基层管理人员的视野和眼界还不开阔,在机械应用方面没有前瞻性;四是资金投入有限。

2.5 科技手段不完备

部分流域治理区在项目规划、抗旱造林、新造林地防止鼠兔危害、管护人员巡山管护、新优品种选用、林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科学化水平还很低,技术支撑能力还很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2.6 资金投入渠道较少

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流域治理成效和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是资金投入,而现阶段仅仅靠各林区整合系统内部资金,略显杯水车薪。

2.7 林系经济发展乏力

目前,省直国有林区流域综合治理区内发展的产业项目主要有苗木培育、森林鸡(猪)等特色养殖、林菌(药)等特色采集、种植项目。但除苗木培育外,特色种殖、养殖项目都不成规模,且主要靠林局主导,上下游产业链条还未形成,林系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3 下阶段流域综合治理对策与建议

3.1 明晰发展目标,总结治理模式

各国有林区要根据地域特色、资源特点、流域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林区自身的优势特长,精确定位治理流域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胆实践,总结经验做法,形成有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典型治理模式。

3.2 推广机械应用,促进集约发展

各林区要高度重视高、精、尖设备的推广应用,特别注意林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林业机械应用上的成功案例,拓宽思路,增长见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更先进、更高效的机械设备。

3.3 强化技术支撑,巩固治理成效

在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农林院校、科研单位、高新企业的协作和沟通,要充分利用的生根粉、保水剂、穴面覆盖保墒、植物遮蔽、石块覆盖、喷洒防啃剂等现有林业实用技术。要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尊重基层人员的首创成果。

3.4 转换经营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转换经营机制,通过引进社会资金、鼓励职工参股等形式,解决资金投入不足、林系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林系经济发展要注意规模效应,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的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森林抚育林区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讨
红桦林森林抚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