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东营市“粮改饲”试点工作进展

2015-04-05张文娟于景花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257091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东营市苜蓿牧草

张文娟 于景花(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257091)

浅谈东营市“粮改饲”试点工作进展

张文娟于景花(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257091)

“粮改饲”试点是今年山东省畜牧业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东营市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饲草饲料占整体养殖成本的70%,而现在饲草、运输成本大幅上涨,靠买饲草养牛羊,效益较低。因此,客观要求牛羊养殖必须依托本地资源,开发本地饲草资源,走“粮改饲”、“种养加”,协作、互补、共赢的开放发展路子,实现草畜肉乳一体化发展。东营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探索种养结合模式,“粮改饲”试点工作进展良好。为尽快实现草畜肉乳一体化发展,本市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1 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全市夏播已全部完成,集中连片种植3000亩以上青贮玉米12处,总面积为8.6万亩;集中连片种植3000亩以上苜蓿3处,总面积为0.98万亩,预计2015年底可增加到3万亩。

1.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了“粮改饲”浓厚发展氛围5月下旬,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先后来全市调研农业农村和现代奶业发展情况,对全市“粮改饲”工作均作出重要批示,市领导也高度重视,多次调度“粮改饲”试点工作进度。6月12日,市畜牧局与市农业局联合邀请各县区农业局、畜牧局分管局长及科室长,部分种粮大户和规模养殖户代表参加了全市调整农业结构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上,通过解读省、市“粮改饲”工作相关文件,养殖户和种植户代表充分认识到了“粮改饲”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其必要性,并积极献言献策,参与热情较高。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为全市“粮改饲”试点工作的开展,开起了良好的开端,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

1.2把握好种养结合新理念,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模式(1)养种结合一体化模式。澳亚集团和大地乳业等大型牧场,配套建设有牧草种植基地,有条件实施自给自供的种养结合一体化模式。在畜牧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澳亚集团在我市租赁的4万亩土地,其中3.75万亩已种植青贮玉米,计划秋季播种500亩苜蓿;大地乳业1.2万亩的自有饲草料种植基地,其中5000亩已种植青贮玉米、3200亩已种植苜蓿,今年秋季计划增播苜蓿3000亩。种养结合一体化模式,可实现饲料作物的自给自供,降低养殖成本,优势突出,该模式已在全市广泛推开。(2)连片连种模式。垦利县种植户王某,流转多个散户的土地,积少成多,化零为整,形成了万亩规模的种植农场,其中已种植4600亩青贮玉米和3600亩苜蓿,并与澳亚签订了收购合同,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兼容,融合发展。(3)规模收贮大户模式。广饶县种植大户王某,自2010年开始,与澳亚签订订单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成了远近闻名靠青贮玉米发家的致富能手,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青贮玉米。王某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自愿将种植的青贮玉米地交给王某,由其负责牵头同澳亚签订订单,统一收贮。2014年,由其“牵头”收购的青贮玉米就有5万t,是全市青贮玉米代收代贮的典型。

1.3开展品种对比试验,为新模式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1)小黑麦引种试验:2015年6月15日,市农高区于2014年10月引种栽培的100亩小黑麦喜获丰收,平均鲜草亩产量4.0~4.5t,干草亩产量1.2~1.5t。11月初,机采棉田闲置后,可种植小黑麦,其出苗快、抗寒性强,-25~-28℃可安全越冬,且春季返青早,来年5月上旬可收割制作青贮饲料。小黑麦引种试验成功,为机采棉种植户利用冬闲田种草提供了牧草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有力支撑。(2)苜蓿选种对比试验:市农科院与当地企业合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苜蓿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和技术支撑,实现研发、示范、推广一体化服务。通过对国内外15个苜蓿品种的耐盐、产量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研究,已初步筛选出中苜3号、中苜2号、中苜5号、WL343等4个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并指导大地乳业示范种植中苜3号等新品种3200余亩,目前均长势良好。(3)苜蓿地套种玉米试验:为提高单位面积优质牧草产出量,同时解决雨热同期苜蓿易发生涝灾和不易干燥的难题,绿洲苜蓿种植农场大胆探索,积极试验,在苜蓿地里套播玉米,将苜蓿与玉米一起收割制作青贮饲料。7月初,已完成套种玉米3600亩,亩播种2kg,目前玉米苗出苗率良好。如果苜蓿地套种玉米试验成功,不仅玉米增产,还可直接降低租地成本,提高单位种植效益,实现“一季多熟、一地多季”,成为当前和今后“粮改饲”工作提速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1.4探索创新,发展多元化牧草青贮本市全株玉米青贮比例连年高于92%,苜蓿青贮已做过探索试验,目前,全株小麦青贮是本市发展种草养畜,增加牧草青贮模式的新探索。2015年5月底,河口种植大户与仙河澳亚签订小麦收贮合同,4000亩青小麦收割后作为青贮饲料饲喂奶牛。小麦青贮有3方面的优势:(1)小麦青贮比黄熟收割提早20~30d,为下茬农作物种植争取了提前种植时间;(2)小麦作青贮饲料,省时省工,而且避免了焚烧秸秆,省去了秸秆粉碎还田带来的成本。(3)小麦青贮可解决养殖户一年青贮一次所遭遇的夏季青贮料青黄不接的问题,在时间节点上为奶牛场使用秋季青贮料做好过渡。

2 存在问题

2.1流转土地成本高目前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每亩为600~1000元左右,3000亩土地,仅每年租金最高可达300万,且不管种植户是否盈利,都要按时上缴租金。如此高成本投入,增加了农业大户通过经营农业能得到平均利润的难度,不利于形成具有活力的农业经济主体。

2.2苜蓿补贴资金少相比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地位较低。2015年山东省为去年享受棉花良种补贴的种棉农户发放补贴资金为每亩235元;小麦的补贴资金为每亩125元,且无种植面积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虽然本省2014年纳入了农业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对成方连片3000亩以上的苜蓿种植,按照每亩600元的标准以项目形式给予补助,但全省只有6个名额,其不能重复申请,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此政策的受惠群体。农民因种植苜蓿不能像种植粮食和棉花那样享受直补和种子补贴等优惠政策,且第一年种植苜蓿的收益较低,所以,种植苜蓿的积极性不高。

2.3苜蓿收贮质量难以保证本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苜蓿第二、三茬收获正值雨季,机械无法在最佳生育期刈割,调制过程中,易遭雨淋,导致苜蓿品质差、甚至发霉变质,难以调制干草,会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收割打捆加工设备落后的原因使得苜蓿干草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含量,远低于进口苜蓿干草,因此多数规模牧场均倾向使用进口苜蓿干草饲喂泌乳期奶牛,严重影响了苜蓿产业本身健康快速发展。

2.4巨大投资需求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苜蓿由于收获时间短,需要大量配套设施和机械来提高收割效率,牧草收割、加工、打捆、集垛完全机械化。一个千亩以上的草地前期配套拖拉机、割草机、搂草机和打捆机,以及水利排灌设备和烘干设备,需要投入近300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则资金投入更高,对一般生产单位来说,种植苜蓿进入门槛较高。

3 今后工作打算

3.1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市畜牧局同市农业局联合制定的《东营市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将在优质饲草饲料示范基地建设、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一体化建设和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引导,并对“粮改饲”工作确定的生产利用试点建设方面给予资金和金融政策扶持,同时也将出台系列保障措施,保证我市“粮改饲”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资金扶持政策方面正处于讨论研究阶段。

3.2搞好培训,做好现场指导(1)举办牧草种植技术培训班。在推广种植技术的同时,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生产观念,逐步由二元种植向三元种植转变,接受利用机采棉的冬闲田种植优质牧草等新型种植模式;引导养殖场(户)转变青贮节点和青贮牧草种类,由一年一次青贮玉米的模式向一年多次青贮玉米、黑麦和苜蓿等多元优质饲草模式转变,最大程度地保证青贮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2)举办牧草种植现场观摩会。通过现场传授种植技术、观摩机械化作业过程,使种植户真正掌握种植模式技术要点,对种什么、何时种、怎么种、如何收,都做到心中有数,尽快提高全市牧草产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

3.3提早部署,做好保障工作秸秆青贮工作季节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临近青贮,全市提早部署,由分管市长签批,协调交通、交警、公路等部门,8月到11月,为青贮车辆专门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所有玉米收贮机械、运输车辆一路绿灯,畅通运行,为整个青贮工作争得时间,降低成本。

S816.35

B

1007-1733(2015)10-0051-02

(2015–08–17)

猜你喜欢

东营市苜蓿牧草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苜蓿的种植技术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