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2例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2015-04-05秦昌秀何宏孙美红朱富高侯晓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66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医院

山东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原菌

秦昌秀,何宏,孙美红,朱富高,侯晓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66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医院)



302例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秦昌秀1,何宏1,孙美红1,朱富高1,侯晓丰2(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302例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耳及外耳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302例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取患者中耳、外耳分泌物标本共313份(中耳214份,外耳99份),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207株,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3.4%)、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5%)、真菌(7.3%)、表皮葡萄球菌22株(7.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莫西沙星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88.1%、78.6%、76.2%;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达100.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替考拉宁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90.9%、90.5%、90.5%。结论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主要致病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比阿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

关键词:耳部分泌物;耳部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性

耳部常见的炎性疾病为中耳炎、外耳道炎等,主要致病菌为细菌或真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耳部感染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可能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耳部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我们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13份耳部(中耳、外耳)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5月~2014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302例,男128例、女174例,年龄1~83岁,平均38.0岁。听力下降者264例,耳部流脓者191例,术中见乳突腔或者中耳腔内有脓液者共110例,耳鸣者87例,耳痛者64例,耳闷者51例,鼓膜穿孔者204例。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203例,外耳道炎症65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者28例,耳廓外伤并感染者4例,急性中耳炎者2例,其中分泌性中耳炎者1例。病程1 d~50 a。

1.2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患者中耳、外耳(外耳道、耳前瘘管处、耳廓)分泌物标本共313份,送至检验科做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在恒温37 ℃哥伦比亚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48 h,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Compact 60培养仪完成,药敏试验采用ATB Expression完成。

2结果

细菌培养标本313份,有菌生长192份(61.3%),共分离出致病菌207株。葡萄球菌8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表皮葡萄球菌2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溶血性葡萄球菌6株、人葡萄球菌2株、中间葡萄球菌2株、山羊葡萄球菌2株、模仿葡萄球菌1株、沃氏葡萄球菌1株、头状葡萄球菌1株;假单胞菌3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3株、恶臭假单胞菌2株、栖稻假单胞菌1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真菌23株,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株、白假丝酵母菌3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1株、角膜假丝酵母菌1株、光滑假丝酵母菌1株、曲霉菌11株;棒状杆菌13株,奇异变形杆菌9株,草绿色链球菌5株,肺炎克雷白杆菌4株,肺炎链球菌4株,鲍氏不动杆菌3株,大肠埃希菌3株,通变普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其他细菌17株。致病菌检出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3.4%),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5%),表皮葡萄球菌22株(7.0%)。有菌生长的192份标本中培养出单一细菌157份、单一真菌20份、混合感染15份(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3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莫西沙星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88.1%、78.6%、76.2%;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达100.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替考拉宁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90.9%、90.5%、90.5%。

3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是临床常见的耳科疾病[1],少部分见于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细菌感染为主,但国内外对致病菌的研究报道不一。1979年Brook等[2]报道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年黄选兆等[3]认为耳部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2004年丁钰等[4]报道青岛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2009年张秀秀等[5]报道青岛地区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2011年刘建瑜等[6]报道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曲霉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12年胡峰等[7]报道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外耳道炎在气候干燥的内陆地区以细菌感染常见,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沿海地区细菌和真菌感染均常见。本研究结果显示,耳部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依次为21.4 %、21.4%、66.7%、79.6%、61.9%,而2006年江广理等[8]报道的对上述药物敏感率依次为80%、50%、83.3%、80%、9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依次51.5%、75.6%、72.7%、87.9%、39.3%、0,2006年江广理等[8]报道的对上述药物敏感率依次为83.3%、88.9%、52.6%、100%、89.5%、33.3%。2010年叶满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9],本组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上两种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90.6%、87.9%。以上数据说明细菌的抗菌谱发生明显变化,为更好地治疗耳部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尽量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窄谱抗生素,既可控制感染,又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2004年丁钰等[4]报道青岛地区真菌感染率为2.9%,本组资料示真菌检出率为7.3%,较丁钰报道有所升高,且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使得与真菌拮抗的细菌族受到抑制[10],致真菌的繁殖更加迅速[11]。因此在医疗工作应重视耳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对耳部化脓性感染长期治疗无效者或条件允许,均应对耳部分泌物进行真菌学检查,从而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降低真菌感染率。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是外耳道的主要致病真菌[12],本组资料示耳部真菌病原菌为曲霉菌、假丝酵母菌。

总之,对于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及时刮取耳部分泌物行病原菌检测,根据药物敏感性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细菌、真菌混合感染者,应联合使用抗细菌及抗真菌药物,尽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就医次数及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陈妙儿,张少燕,等.耳部炎性疾病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11-112.

[2] Brook I, Finegold SM. Bacteriology of chronic otitis media[J]. JAMA, 1979,241(5):478-488.

[3]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51-857.

[4] 丁钰,李海霞,于维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齐鲁医学检验,2004,15(5):7-8.

[5] 张秀秀,张秋贵,朱富高,等.耳部炎性疾病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23(1):48-51.

[6] 刘建瑜,王巍.耳部炎性疾病1343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24-25.

[7] 胡峰,黄彩忠,黄闻军,等.117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性分析[J].2012,22(8):1742-1744.

[8] 江广理,廖康,樊韵平,等.31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1):39-42.

[9] 叶满.耳部分泌物的细菌学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822-3823.

[10] 林咏,易自翔,林勤,等.霉菌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治[J].中华耳鼻咽喉杂志,2000,35(3)171-171.

[11] 杨琼,高春生,孙彩波,等.耳部真菌病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2):161-163.

[12] 詹益斯,张玉清,文博.耳真菌病275例临床小结[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6,10(4):241-242.

(收稿日期:2014-07-12)

通信作者:朱富高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3-0067-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3.026

猜你喜欢

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烧伤整形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2527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