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脏非霍奇金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1例报告

2015-04-04陈琳李文生

山东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滤泡淋巴脾脏

陈琳,李文生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 710068)

患者女,63岁。因“无明显原因乏力,偶伴恶心、呕吐1年多”于2012年10月入院。入院查体显示脾大,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B超检查显示脾脏厚8.6 cm,长约22.7 cm,形态饱满,回声均匀;肝、胰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WBC 4.29×109/L,RBC 3.63 × 1012/L,Hb 84 g/L,PLT 97 ×109/L。入院诊断: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贫血(中度)。遂行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脾脏体积35.0 cm ×13.5 cm × 8.5 cm,脾脏表面光滑,暗红色,切面暗红,质粗糙,可见细小灰白色细颗粒状物,直径0.1~0.2 cm,脾门未见肿大淋巴结。显微镜下显示脾脏红、白髓尚能区分,白髓淋巴滤泡扩张,套区不明显或消失,与红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边缘区融合,边缘区扩大,边缘区淋巴样细胞体积较小,胞质丰富,染色质疏松,核轻度不规则,红髓内髓索、髓窦扩张,充满红细胞,并可见大小不等片、灶状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20阳性,CD3、CD5阴性、CD21示 FDC 网,CyclinD1 阴性,滤泡bcl-2 阳性,CD10、bcl-6 阴性,kappa、lambda均少数细胞阳性,CD163、mpo部分细胞阳性,Ki67指数滤泡内及边缘区为20%~30%。病理诊断:脾脏非霍奇金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

讨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是原发于脾脏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于“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2001版正式命名,十分罕见[1]。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相当[2]。临床早期症状多无特殊性,最常见症状是左上腹疼痛伴有脾肿大及乏力、消瘦、贫血等脾功能亢进症状,可伴有循环血液中淋巴细胞中度增多,同时出现非典型的覆有一层绒毛的淋巴细胞,称为多毛淋巴细胞。SMZL原发于脾脏,但其确切的细胞起源仍不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其起源于生发中心后阶段的B细胞;但也有研究表明其起源于两个不同的B细胞发育阶段:①边缘区B细胞,为记忆B细胞来源;②套区B细胞,为处女B细胞来源[3]。SMZL临床过程为惰性,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65% ~78%,但也有约10%的病例可以向侵袭性淋巴瘤[4]如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需引起注意。

SMZL主要病理学特征为白髓结节状增生,结节中央为深染的小淋巴样细胞,类似于正常边缘区细胞,部分白髓结节有残存的生发中心,少数病例可有浆细胞样分化,肿瘤性小细胞包围并取代脾白髓生发中心,破坏套区并与周围区融合。周围区为小至中等大的肿瘤性边缘带样细胞,染色质较疏松,胞质丰富空亮。两种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浸润脾红髓的髓索和髓窦。骨髓和脾门淋巴结可受累,但外周淋巴结(除腹腔淋巴结)及结外通常不受累。

目前,针对SMZL还没有特异性的免疫表型指标,其诊断须建立在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即综合临床信息、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排除发生在脾脏的其他类型淋巴瘤后进行诊断。鉴别诊断:①脾脏局限性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可见于多种疾病,如全身感染、免疫性疾病、不明原因抗原刺激等。大体上增生结节比周围正常白髓大,不规则;镜下增生的结节由形态学良性增生的淋巴滤泡局限性聚集而成,套区明显,通过免疫标记及Ig基因重排检测能够与淋巴瘤进行鉴别。②毛细胞白血病(HCL):是一个惰性的小成熟B细胞肿瘤,外周血中可见胞质有发丝样突起,骨髓活检显示毛细胞“煎鸡蛋”形态,骨髓活检是诊断HCL的最好方法。HCL弥漫性浸润脾脏红髓,白髓明显萎缩,这与本病白髓淋巴滤泡增生不符,同时脾脏边缘区淋巴瘤不表达HCL特征性的免疫标记CD103、CD25。③滤泡性淋巴瘤(FL):FL可累及脾脏,形成肿瘤性的滤泡结构,滤泡往往增多、拥挤,增生的滤泡大小一致。肿瘤性滤泡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不见吞噬现象,免疫标记淋巴滤泡bcl-2、CD10、bcl-6阳性,滤泡外常出现CD10和bcl-6表达。本例CD10和bcl-6阴性,考虑存在滤泡植入现象,与FL不符。④套细胞淋巴瘤(MCL):脾脏MCL瘤细胞主要累及白髓,脾小体生发中心多数萎缩消失,瘤细胞增生,呈模糊的结节状、弥漫性或套区生长方式,极少见到SMZL的滤泡样结构。MCL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由小到中等大细胞组成,核轻度不规则。MCL具有特征性的免疫标记,CD5和Cyclin D1阳性表达,而SMZL的CD5和Cyclin D1阴性,据此可以鉴别。

SMZL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脾切除、化疗和观察等,对于疾病长期无进展或淋巴细胞轻度增多并稳定、无脾功能亢进者主张随诊观察。脾切除有助于明确诊断,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脾功能亢进、脾大引发局部症状的患者,首选脾切除术,可以缓解血细胞减少症,改善生活质量。病情有进展时(如骨髓内瘤细胞的浸润明显增加),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对控制病情及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利。

脾脏边缘区淋巴瘤罕见,在病理诊断时极易误诊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或淤血型脾肿大,对于脾脏肿大的标本应仔细观察,尤其镜下应观察红髓中是否存在灶状或片状的淋巴样细胞浸润,避免将脾脏边缘区淋巴瘤漏诊。

[1]Zucca E,Bertoni F,Roggero E,et al.Management of rare forms of lymphoma[J].Curr Opin Oncol,1998,10(5):377-384.

[2]Arcaini L,Paulli M.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a hydra with many heads[J].Haematologica,2010,95(4):534-537.

[3]Algara P,Mateo MS,Sanchez-Beato M,et al.Analysis of the IgV(H)somatic mutations in 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 defines a group of unmutated cases with frequent 7q deletion and adverse clinical course[J].Blood,2002,99(4):1299-1304.

[4]Thieblemont C,Felman P,Berger F,et al.Treatment of splenic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an analysis of 81 patients[J].Clin Lymphoma,2002,3(1):41-47.

猜你喜欢

滤泡淋巴脾脏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频甲状腺超声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滤泡树突状细胞表达模式变化在淋巴瘤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