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汉县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2015-04-04孙易云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宣汉县装袋食用菌

孙易云

(四川省宣汉县种子管理站,四川 宣汉 636150)

宣汉县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孙易云

(四川省宣汉县种子管理站,四川 宣汉 636150)

概述了宣汉县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县域发展食用菌机械化提供借鉴。

食用菌;机械化;现状;对策

宣汉县具有食用菌栽培的自然资源优势,食用菌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香菇、平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均已有几十年的栽培历史,是本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2009年本县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全省5个食用菌产业强县培育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宣汉县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的战略目标。目前全县虽然每年人工栽培袋装食用菌上亿袋,食用菌年产值近10亿元,但是食用菌栽培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同时受环境、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束缚,造成产量低、品质不佳、生产成本高,致使食用菌栽培经济效益不佳,极大地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因此本县食用菌由人工栽培向机械化、工厂化生产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1 国内外及省内食用菌机械化发展现状

世界上发达国家食用菌栽培经历了从手工、个体、分散生产到机械化、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历程,工厂化智能化栽培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已经形成了工厂化生产,从栽培原料的发酵、接种到发菌、出菇管理,均采用工厂化生产工艺,机械化程度达到 80%左右。

我国也是世界食用菌生产主要国家之一,开发和利用食用菌不仅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而且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科技星火计划”的推动下,袋料栽培食用菌技术取得成功,以农林副产物为主要原料,加以一定的辅助材料及培养基替代木材,从而扩大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开始发展起来,1982年农业部下达任务,福建农机研究所着手研究和试验用木屑生产栽培食用菌的成套设备。最终成功和推广的产品有:9FT-40型和9FQA-40型木片粉粹机;ZG-6000型枝杈切片机;ZQ-700型和NQ-700型木材切片机;ZQ型香菇装袋机,ZD-3型装袋装瓶两用机;WJ-70型搅拌机;WS-2蒸汽杀菌锅;2BSJ-100型自动接种机;5HG-50型香菇脱水机和5TS-300型无管换热器香菇脱水设备等产品。同时,上海、广东、湖南、河南、山东、福建、河北等地也相继开展香菇、银耳等机械化生产的研究,研制成新型木耳种植机、行车式接种净化工作台和转盘接种箱等。目前,发达地区食用菌生产大部分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从拌料、装袋、发酵、接种、喷水、采菇清选等生产环节基本上都使用了机械操作。同时,采用空调设备、仪器仪表测量、自动及半自动化装置来调节控制温度、湿度、水分、通风、光照等,创造最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四川省内虽然也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菌业公司,但都是投资较大的业主生产经营,对于广大的农村种植户,特别是部分较贫困的地区,大多数种植户还是手工或者半机械化生产食用菌,因此四川省食用菌生产机械化与国内发达地区存在着一定差距。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力的升值以及国家政策的帮扶,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宣汉县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现状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县内仅有一家投资较大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公司,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较好,且经济效益显著。而绝大多数农村种植户除部分生产工序采用一些简单机械如装袋机、搅拌机、粉粹机外,其它的自动化程序基本没有,同时,县内缺乏食用菌生产机械加工厂,所需的食用菌生产机械基本上从外地采购。目前,与一些食用菌生产先进的地区相比,本县食用菌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

2.1 食用菌生产单位(户)机械化生产状况

(1)宣汉县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基本是成套引进的生产装置,大部分生产工序都是机械操作,部分工序实现了温度、湿度、水分、通风、光照自动控制,只有部分辅助工序是人工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达到90%左右。

(2)宣汉县部分工序机械化生产的生产单位和个人约占75%,如专业合作社和菌业公司,大部分都有生产基地,机械化程度为30%~40%左右,主要工序如原料粉粹、混合、装袋、灭菌等运用机械操作,但工序之间缺乏连贯性,菇房的管理以手工为主,尚无自动监控设施。

(3)基本以手工操作的种植户约占25% 左右,生产工艺及操作非常简单,接种用木料及玻璃结构的接种箱,单人或双人操作;常压灭菌灶中灭菌20h以上;在塑料棚或民用住宅内,适时开窗通风,进行传统的菇房管理;采收及粗加工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操作,利用自然条件晒干。

2.2 各食用菌生产工序机械设备状况

2.2.1 原料粉粹工序 常用粉碎机机型有 9FQ-40A(G)型和9FQ-50C 型,配套动力 7.5~22kw ,生产能力 750~2000kg/h,一般用于粉碎作物秸秆、木片等,粉粹木棒和树枝的主要用刀片式木材粉粹机。

2.2.2 原料混合工序 常用搅拌机机型有JB70-150型搅拌机,配套功率3kw,混合重量120~150kg/次,适合生产量较小的种植户。有SHHL-2 型和 SHHL-4 型,配套功率 11kw,混合重量 1500kg/次,适合生产量较大的种植户。目前使用人工加以动力机具辅助混合的种植户也较多。

2.2.3 装袋工序 装袋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食用菌机械。目前宣汉县用到的机型有C4-A型,配套功率2.2kw,装袋能力700~900袋/h。也有使用 SZDY-1000 型,配套功率 3kw,装袋能力1300 袋/h。普遍使用的都是较简单的装袋机,需要2人进行操作。从目前全国研制开发生产的装袋机来看,机型很多,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较高,并且辅助有扎口装置,生产能力也较大。

2.2.4 消毒灭菌工序 大多数种植户灭菌装置简单,只有常压燃煤锅炉生产蒸汽,灭菌室一般都是砖砌或钢制,有的种植户甚至用较厚的塑料布做成“蒙古包”做为灭菌室。但少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菌业公司采用高压灭菌装置,常用机型有GY-80型以及 BMQ系列,灭菌能力根据具体型号而不同。

2.2.5 接种工序 接种基本上是采用木料及玻璃结构的简易接种箱,单人或双人进行手工操作,生产速度极其缓慢,菌袋的感染也较高。自动接种机在宣汉县还没有。

2.2.6 菌菇房管理工序 有部分生产食用菌的菌业公司采用了自动控制箱对菌菇房进行管理,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出最佳的生长环境, 大大地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降低了食用菌的生产成本。

3 宣汉县食用菌机械化生产较低的原因及对策

3.1 宣汉县食用菌生产机械化较低的原因

(1)食用菌人工栽培仍是一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项目,但乡镇企业比较薄弱,劳动力出路少,农户宁可多用几个人力,也不愿意花钱(或无钱)去买机械设备。

(2)就宣汉而言,农民种植食用菌的季节安排在水稻结束后,秋后至春节期间陆续上市,种植户利用闲时或者早晚即可管理,不与农田争时、争工,成本较低,还不急于考虑机械化操作。

(3)由于宣汉县没有一家生产食用菌生产用的机械,所以一般都是在外地购买,目前市场上食用菌机械价格较高,投资太大,缺乏吸引力。

(4)宣汉县食用菌种植模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种植,规模较小,上万袋的只占40%左右,而且每年只栽培1个周期,购买机械设备生产利用率不高,不合算。

(5)各地对食用菌机械生产的必然性、优越性宣传不够,缺乏科学的、强有力的示范导向。种植户看重实际,但现实中靠机械化生产取得较大效益的种植户还很少,所以没有完全引起重视。

3.2 提高食用菌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对策

3.2.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由于宣汉县地处贫困地区,大多数种植户资金欠缺,因此,通过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大金融部门的贷款力度,有针对性地对食用菌种植户给予贷款。

3.2.2 合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尽量使用已经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的机械 在2010年宣汉县财政曾拨款给购买食用菌机械的给予补贴,但由于县财力不足,没有坚持下来,效果不明显。目前对大部分食用菌生产机械还没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建议增加补贴目录。

3.2.3 充分利用好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和菌业公司的机械设备 种植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到合作社或公司租用机械,支付少量租金便可达到与购买机械同等的效果。另外,种植户还可以把部分工序的操作拿到专业合作社或菌业公司进行,这样也提高了机械的使用率。

3.2.4 推行“龙头企业+专业菇农”的生产模式 龙头企业是生产、加工、服务中心,主要完成培养料和菌种的生产和制作及食用菌采收后的回收、加工处理,有利于机械设备集中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企业利用机械化生产出的菌袋(瓶)由专业菇农进行培养,菇农只需投资1个一定面积的培养室就可以进行食用菌的培养,菇农按照标准操作,学会简单的管理,就可得到稳定的收入,减轻了菇农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风险。

3.2.5 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试点推广 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提高栽培户的操作技能,选择食用菌生产量的乡镇进行试点,推行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

猜你喜欢

宣汉县装袋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立式、卧式2种培养料装袋机的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