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新”环境下“互联网思维”的价值与作用
2015-04-04陈如明
陈如明
“万众创新”环境下“互联网思维”的价值与作用
陈如明
本文结合互联网从ARPAnet/Internet历经NGN/NGI/GENI/FIND及FN/SDN/NFV/ICN等发展轨迹,在当今进入万物移动互联网时代,重点论述“万众创新”环境下“互联网思维”的价值与战略作用。
中国梦;创新驱动;万众创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价值挖掘;万物移动互联;互联网思维;互联网+;IMS/RCS;VoLTE/VoWi-Fi/LTE-U
互联网(Internet)从ARPAnet/Internet起源,及ARPAnet停止后互联网与电信网竞争、合作与协同、融合发展的曲折、坎坷历程,包括历经NGN/ NGI/GENI/FIND及FN/SDN/NFV/ICN等网络创新演进路径,在开放、创新、融合理念引领下,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浪潮掀起,愈来愈突显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活力及生态扩展能力,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等基本概念与理念愈来愈为大众所接受与推崇,OTT,O2O等互联网商业模式充分展示了其生命力,对电信运营商的原有管道模式,乃至“云、管、端”模式产生了巨大竞争压力。电信运营商也在汲取经验教训,利用网络融合演进的优势,打造更适应用户体验的宽带运行基础设施优势,借助由移动互联网至万物移动互联的实际网络发展需求,着力推进核心至接入层面的3G/3G+/4G/4G+的LTE/ LTE-A宽带移动互联网/万物移动互联网智能/智慧化运作并向5G演进的能力,借助IMS/RCS-VoLTE/ VoWi-Fi/LTE-U等融合通信手段,学习互联网思维的有关强处,快速转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从而在国家领导制定相应规则政策与智慧治理方略指引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电信网的信息通信网络开放、创新、竞争、协同、融合的发展新浪潮正在掀起,不仅对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及做大做强有重要战略意义,并可期望对全球经济及科学创新等发展定会作出贡献!为此,本文主要对新的热点议题“互联网思维”展开讨论,如何理解它与利用它,促进其战略作用与价值有效务实落地发挥。
1 要有互联网思维
虽然互联网最根本的问题是安全性,但是彻底开放与自由、快速高效创新是其最明显优点,包括其商业模式创新,获得广大用户深深欢迎与钟爱,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iPhone为例的OTT吸引力更显得淋漓尽致!进入万物移动互联时代,人工智能与高级芯片支持下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魅力将进一步突显,“互联网+”的融合大潮及“互联网思维”,将进一步有效推进在新常态环境下的融合与创新浪潮,并掀起万众创新新高潮!
对此,“互联网思维”的理念更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这对促进万众创新高潮及通信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新常态环境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由大变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价值与战略作用。
互联网发展至今历经的艰苦曲折历程,现今呈显在互联网舞台上的一些卓越创新企业及其领军精英真可说是大浪淘沙的产物,比电信网的竞争奋斗状况可说更为壮烈,而所谓互联网思维,实质即为这些在互联网环境中奋斗成功的精英们的切身体会与经验总结。
至今“互联网思维”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涉及“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要点描述诸如四大、五大、六大思维,乃至“9大互联网思维及其20法则”等已广为流传,甚至一些专家、学者已就此专门著书立说,在此不做深入介绍。“互联网思维”概念提出的第一人目前较多认同为百度掌门人李彦宏。他强调“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这是正确而有普遍价值的一种看法。
这些互联网思维及法则的互联网成功经验总结大都均规避了一个对“盈利”、“现金流”等能够成功的本质因素,即“寄生(虚拟)运营”。本人以为互联思维的十大重要特征为:用户为王,体验至上,开放为先,颠覆创新,寄生运作,前台免费,简易为重,快速迭代,社区化推进,智慧服务,其中,有些特征并非互联网独有,只是其发挥得较好而已。“寄生化”、“草根化”、“迭代化”、“平台化”、“颠覆化”及“社区化”可认为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但任何概念、思维、理念、规划、设计、实施必须有创意及可务实执行,“空谈误国,务实兴邦!”。
我国三大运营商均在做很多“去电信化”与“互联网思维”等转型及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的尝试,特别是中国移动的战略思维轮廓似乎更为清晰。2014年底,中国移动推出了以“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为特点的具有融合通信功能的自主品牌三新“and和”手机,并将于2015年实现全面商用。中国移动着眼于未来,又提出了第三条增长曲线的理念,即数字化服务。对此,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移动将坚决打造产业平台与专业化运营道路,集中管理各类业务与服务资源,做大做强互联网特色服务,抓住机会实现“再造一个中国移动”的宏伟目标。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融合通信系统(RCS)将把不断扩大的客户群构建在一起,形成更方便的通信,使各种能力有效聚合在一起并开放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在当前VoLTE(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语音业务)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之下,电信运营商推出具有融合通信功能的产品具备哪些优势和劣势?运营商在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差异化的数字化服务方面又有哪些牌可以打呢?互联思维的战略价值又是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均值得深度探讨。
首先应指出,互联网与电信(通信、信息通信)网的关系是“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蔫附!”一种提法认为未来网络与企业只有互联网与互联网企业,为夸大其辞,不合理与不科学,应该说,充分强调互联网思维创新前提下的两者有机融合的未来网及其相应企业(运营、集成、内容、终端等)才属科学合理,正确思考与认识寄生运营与大规模管道投入运营对盈利与现金流的实质影响。监管部门同样要积极创新,这对确保融合过程中网络安全(互联网为核心对象)、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利益平衡等健康有序发展尤为重要。
应科学分祈与处理“收入”、“盈利”、“现金流”、“价值”、“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与平衡策略。对电信(通信、信息通信)网进行互联网思维战略转型时不是简单模仿,而是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积极进行迭代式快速创新,探索共赢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商业模式、用户体验与优良服务途径。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整个“云、管、端”,尤其是改造好其“管”与“云协同”及相应开放、创新与终端应用体验与服务。对此,3GPP IMS及GSMA RCS是电信(通信、信息通信)运营的天然基础设施优势,应充分利用,尤其是RCS得到全球众多手机厂商和运营商支持的天然属性,构成拥有数十亿用户的移动通信社区为基础的互通属性及支持呈现状态携带个人信息的社交属性,再加上其优良服务品质与可靠连接能力及互联网思维理念改进下的商业模式、资费策略完善等多方面增强改进,可望与OTT、O2O等互联网模式展开有效的竞争,但应充分重视不同标准系统与手机终端间的有效协同与互联互通等细节的务实可操作性,并切实加速VoLTE商用的实际进程。
互联网思维值得电信运营商借鉴。在后4G时代,面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运营商应当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借鉴互联网思维,发展自身的业务。在IMS和RCS(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这3个主要入口,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与手机整合)方面,运营商具有绝对的优势,因为它比依托电信网生存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更有质量保证。
以此来看,由于互联网与电信网的关系是“毛”和“皮”的关系,那么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就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合作共赢、协同融合的关系。在商业模式创新、积极自主创新方面,互联网企业有很多经验值得运营商学习,包括:用户为王、体验至上、开放为先、快速迭代、颠覆创新等。以用户体验为例,贯彻互联网思维的电信运营商必须推出免费或者接近免费的语音、短信服务,以此把用户抓牢,抵抗用户转移的压力,否则即使有优良的VoLTE(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语音业务)技术投入与VoWi-Fi及LTE-U的有效支撑,也难说定然胜出,前台免费或接近免费缺口由产业生态环境等其他环节后台补偿;同时做好流量经营,将图像、消息、视频组合起来,突出自己的优势,让用户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当然,这就需要运营商算好投入和回报的账。同时,VoLTE则要抓紧时间跟上。接通等待时间更短、更高质量、更自然的音视频通话将更受用户青睐。
即使是有效推进互联网思维,切勿忘记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众所周知,脱胎于ARPAnet的Internet,由于TCP/IP协议的开放创新与安全失控的双刃剑作用,即使围绕互联网早期激烈争论的互联网三大弱点:安全失控、网管弱智及QoS无保障,历经网络演进、融合的数十载努力,后两弱点在网络架构演进中已有较多改进,安全失控改进仍未有本质进展。在网络架构方面,ICN的FN演进途径看来可赋较好期望,但即使有较好架构来改造与替换Internet这张全球最大公网,也必然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安全保障必然为第一要务,必须从多种途径下手,并应始终牢记我国政府制定的互联网发展十六字方针“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治理,确保安全”,并贯彻执行。
2 人工智能与万众创新
由于人工智能与“万众创新”主题有紧密关系,在此用稍许篇幅进行讨论。
人工智能原本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AI)伴随着电脑生长,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英国著名学者阿兰•图林(A.Turing)不仅以“纸上下棋机”率先探讨了下棋与机器智能的联系,1950年,图林来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就在这年10月,他的又一篇划时代论文《计算机与智能》发表,后被改名为《机器能思维吗?》,引来全球震惊,他是举世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也是“计算机之父”。1954年,图林就要跨进他人生的第42个年头,风华正茂,正处于生命最辉煌的创造巅峰期,6月8日清晨,图林的女管家像往常一样走进他的卧室,台灯还亮着,书桌上放着一封准备寄出的信,床头柜上有个只吃了一小半的苹果,图林安祥地沉睡在床上,他永远地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阿兰•图林英年早逝,至今留下一个苹果手机的漂亮缺角毒苹果商标,为全球老老少少的人们永远缅怀。阿兰•图林,这颗正在升起的巨星突然陨落,巨大的噩耗震惊了全世界。他的死无疑是电脑科学界的巨大损失。1956年夏天,美国达特莫斯(Dartmouth)大学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会议。这次聚会本来属于朋友间沙龙式的学术研讨,与会者也仅仅只有10个人。主要发起人是该校青年助教麦卡锡(J.McCarthy),此外会议发起者还有哈佛大学明斯基(M.Minsky)、贝尔实验室信息论创始人仙农(E.Shannon)和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彻斯特(N.Lochester),他们邀请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A.Newell)和赫伯特•西蒙(H.Simon)、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O.Selfridge)和索罗门夫(R.Solomamff),以及IBM公司塞缪尔(A.Samuel)和莫尔(T.More)等。这些青年学者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达特莫斯会议历时长达两个多月,学者们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AI)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
简言之,人工智能是研究理解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以展现某些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系统,包括互联网智能等新增内容。其内涵与外延已经从联结主义、符号主义、行为主义等学派理论发展为广义的智能科学。智能化已是现今信息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也是两化深度融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已对生产、生活等领域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下一波生产力飞跃的突破口。从融合发展层面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多种科学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典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并且带动了多种信息科学领域的发展,信息学、控制学、计算机学、仿生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均被运用到人工智能应用中去。从技术发展脉络层面看,人工智能很多技术一直处于创新的前沿,未来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涉及多个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包括符号计算、语言识别、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与机器学习、智能信息检索、问题求解与专家系统、逻辑推理与逻辑证明、自然语言处理等,逐渐成为更为广泛的智能科学学科。从理论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技术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例如,自动定理推理为网络信息检索、问题求解、远程诊断等问题提供了自动求解方案;自然语言理解为计算机人类语言理解提供理论和方法;数据挖掘为从数据库中挖掘提炼出具有必然性和蕴含本质规律的数据提供了规则、聚类等数据处理、建模、评估标准。从技术应用和创新层面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未来ICT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当前,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云计算为代表的大规模网络应用已经成为ICT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各大互联网公司在深度学习领域不断积极探索。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其研究侧重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带来了机器学习的新浪潮,推动“大数据+深度模型+数据发现挖掘”时代的来临。虽然电信网与互联网均十分推崇与期望人工智能助力其战略层面发展,但从其基础基因与万众创新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两个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探索创新的必然结果,深度学习为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带来一次全面领跑的机会。例如,谷歌、百度的研发实验室,在对深度学习、算法升级,对机器学习模仿人脑的智能活动,让机器像人脑一样识别图像、理解自然语言,解析网络内容之间关系做深度探索。百度语音和图像等相关网络产品应用的快速崛起,正是受益于对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人工智能真的会毁灭人类吗?一石惊起千层浪!致力于“降低人类面临的现存风险”的生命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的数百名顶尖科学家公开呼吁科技界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彻底审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在计算机安全、经济、法律和哲学等领域影响社会,但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潜在性,可以引发多方面的危机。例如,如果未来经济的某些部分变得自动化,工人及工人工资会受到很大影响,人工智能专家们不得不重视。人工智能应该正视下列问题:致命的自动化武器是否符合人道主义法?当人工智能系统从监控摄像头、电话线路和电子邮件中收集数据时,如何避免侵犯隐私权?知名科学家霍金想的更为长远,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如果技术具有与人类类似的能力,“它将脱离控制,并以加速度重新设计自己。更可怕的是,由于生物学意义上的限制,人类无法赶上技术的发展速度。”霍金对人类的未来表示担忧:“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负面影响的预警是有益的,但也不能杯弓蛇影、危言耸听,阻碍人工智能积极发展的创新步伐,而且机器智能化的能力过份夸大也不合实情,至今最先进的机器人也无法模仿常人的感情,更不要说在复杂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智慧人脑那样的科学决策与对人类有效对抗,对此,有智慧能力的人确要有管控所设计的智能/智慧化机器的能力,尤其是对有人类大脑的一定深度思维能力的机器人或无人驾驶设备。但在局部区域或特殊场合,包括机器故障误动作,或者别有用心的空间、陆上、水下等无人驾驶或远程遥控机器因国防、军事与经济、人文、宗教等利益的无故杀戳,这种预警提示确属有益而无害,这要由国家与国际社会及组织引起充分注意,制订全面有效的监管机制与规则政策措施来应对!
3 智慧城市与人工智能的联系
此外,智慧城市发展与人工智能也有紧密的联系。涉及机器智能与人脑智慧创新的关系问题也有不少讨论与争论。智能与智慧确有区别,即便目前人工智能2.0在向智能心理学、智能大脑学、智能行为学、智能情感学、智能社会学、智能经济学、智能仿生学等积极推进,然而最聪明的机器人也不能代替具有丰富感情的常人,更不能替代人的天才创新能力,即使是“深蓝”(DeeP BLUe)及“沃森”(WAtSon)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对弈取胜,也并不说明它能终究取胜,因为人工智能机器在“HPC/CC”(高性能与云化计算)支持下,可以有比人类大脑更强的存储、检索、分类能力与一定条件下的自学习、认知与分析决策能力,但此种对弈决策是工程师们根据该象棋大师棋路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决策精心设计的结果,一旦大师对弈棋路全变,便将可能取得完全相反的结果。同样,IBM超级电脑沃森(Watson)2011年2月14~16日(北京时间15~17日)亮相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战胜该节目两位最成功的选手肯•詹宁斯及布拉德•鲁特也应作类似反思。对此,一些当时的美国计算机专家的评述是十分恰当与中肯的。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奥伦•埃齐奥尼说,“沃森”获胜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一个历史性时刻。不过,专家们认为,“沃森”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类的胜利。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埃里克•尼贝里2007年开始与另外20多名专家共同研制“沃森”,他说,计算机可以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让它真正具备人类智能可能“永远做不到”。美国州立波特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巴特•马西认为,计算机技术进步让人愈加珍视人类独特之处,他开玩笑说:“要想建一个真正像人的东西,只需9个来月,而且乐趣多多。”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计算机和认知科学教授詹姆斯•亨德勒告诉美联社记者:“把人类所长和‘沃森’所长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系统,解决那些单独一方不能解决的难题。”因此,智慧确实是比智能更高层次的理念。“智”指智能化、自动化,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化,是智商(IQ)的表征;“慧”字下方有一心,指与人的心/脑密切相关,指人灵性/悟性、人文化、变革力、创造性,尤其是人的智慧头脑的天才创新力,是情商(EQ),或者说是情商(EQ)与变商(CQ)的有机融合。有一种智慧源于岁月的历练与经验的累积,另一种智慧源于灵光的闪现与心灵的火花,还有一种智慧是善于“舍得”,“智慧人生、品味舍得”即道出了这一人生真谛,更有一种智慧源于智商、情商及变商和谐协同与有机融合的提增与升华,现代信息通信为基础的高度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的未来城市发展智慧化演进及广义智慧城市的发展即属于此!
“智慧城市”建设要“智”和“慧”协同、融合发展,而且,“智能”不等于“智慧”,“智慧”与“智能”相比确属更高层次。应充分运用泛在感知-物联/传感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宽带光网络、MESH及自组织网络SON、SDN/ NFV/ICN、大数据处理、智能运营管道等一系列先进ICT手段提高城市产品服务的“智”,以创造优质生态、人文和科技及融资环境,增进城市人的“慧”。在此基础上,将智商、情商、变商之类与人的天才创造力融为一体,进一步更有效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建立以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等的智能平台为基础,成为提升智慧创新环境的有效支撑平台,再加上运用人的大脑的智慧与创新能力融为一体,即三维空间域(信息网络空间域,CYBeR SPACeDoMAIn;物理空间域PhYSICAL SPACeDoMAIn;大脑空间域,HUMAn BRAIn SPACeDoMAIn)CPHB融为一体,继承与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与东方“智慧学”理念,尽可能优化配置好城市各种核心资源,以实现城市发展向真正的智慧城市务实迈进,有效助力执行“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精神,推进城市/城镇化务实、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同步发展。无论智慧城市或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与发展,均要强调人的基础作用与核心作用。智慧城市,特别是具有更优良顶层设计与统筹协同能力的广义智慧城市理念是,推进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及新型城镇化与智慧治理导向下的广义智慧城市群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与支持。
涉及万众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百度掌门人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协提案中提出了“中国大脑”的提案,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等为重要研究领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不同领域开放平台资源,高效对接社会资源,依托统一平台协同创新。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与共享方面,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促迸研究成果转化,带动传统工业、服务、军事等领域融合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和社会服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等等。李彦宏希望这一提案能“带动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
4 三网融合与多网融合
谈到三网融合与多网融合问题,以电信运营商与广电深度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例,2014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4G视频传播中心,全面开展4G业务合作。在项目合作中,中央电视台建设4G手机电视内容聚合与集成播控平台,负责信源的聚合与播控;中国移动负责建设4G手机电视分发平台及运营支撑系统。双方将用3~5年时间打造国内最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超过1,000路视频直播规模。预计到2016年,4G视频传播中心将为上下游产业链带来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创造数百亿人民币的产业规模。对此,从内容创新方面来讲,运营商与广电深度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运营商可以吸收和改造广电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利用好自身的用户渠道、技术平台、市场服务优势,发展手机视频衍生应用,探索基于流量的内容运营新模式,共同构建手机原创视频产业圈,并可以进一步开展动漫、手机阅读、手机音乐等业务的深度合作。从长远角度讲,合作必将推进我国视频新媒体产业的融合,构建绿色健康、有序发展的4G视频媒体生态系统。
5 电信运营商应该怎么做
运营商要重视草根阶层与微创新。并应强调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小众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因为从长尾效应来讲,个性化的、零散的小众的需求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对推进大众创新而言,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万物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应用为王”的大好时代,有足够全方位创新空间,基础电信运营商可以向虚拟运营商学习,学习他们以低价和亲民的“资费套餐”模式聚集客户资源和扩大客户规模的“跑马圈地”策略,学习他们以低价和实惠的模式吸引大量客户的基础上培育自己的粉丝用户的“粉丝经济”,学习他们在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发展自有核心应用业务。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勇于颠覆创新,对中国移动贯“三新”战略创新,重视大数据处理与价值挖掘利用,重视开放性,应重视“BIG CLoUD”的应用协同、处理的BIG大作用,要重视草根阶层,重视微创新,做好流量管控经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电信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应学会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数字化服务,改进、提增“云、管、端”能力,有效推进“三新”及“第三条增长曲线”的新常态环境下的转型战略,充分利用这一世界最大数量的员工与用户群体,从掌门人至智囊团、从员工至巨量用户,充分凝聚与发挥这一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并秉承“开放、创新、共赢、合作”原则,按既定愿景目标,务实推进、积极创新,尽早开启并进入智慧服务、智慧创新与智慧生活的新时代!
陈如明,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专职常委及原副主任,无线电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国家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及中国电子学会会士(Fellow);主任高级工程师,被多所国内著名大学(如浙大、清华、北大、华中科技大等)聘为兼职教授;国内外一些知名技术杂志编委,国内一些知名协会、学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曾为邮电部第四研究所及国家无委办总工、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及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中国董事。
主持和参加过多种科研项目,获国家及部级多项一至三等国家级、部级科技攻关、科技进步奖及两委一部表彰奖等多种奖励,1991年获国家科学研究突出贡献特殊津贴;已发表涉及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个人通信,信号设计、自适应信号处理与统计检测、编码调制,NGN/FN/SDN/NFV,3G/3G演进/4G/5G,IPTV/Mobile TV,数字集群/应急联动通信/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节能减排、绿色创新,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万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干扰分析协调与频率规划、频谱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中英文论文400余篇,以及包括朱丽兰任主任的全国高技术重点图书(“大容量数字微波系统工程”陈如明著,1058千字,责任编辑王晓丹,获1999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及“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二等奖)在内的专著4本。1998年已为美国国际名人评选组织(International Who’ Who of Professionals)及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World Cultural and Arts Research Center)分别评选为世界名人(International Who’s Who)及全球名人(World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