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甸县护林员定位系统使用现状分析

2015-04-04刘灿

森林防火 2015年3期
关键词:鲁甸县护林护林员

刘灿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林业局,云南鲁甸657100)

鲁甸县护林员定位系统使用现状分析

刘灿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林业局,云南鲁甸657100)

介绍了鲁甸县护林防火员定位系统的启动情况及定位手机终端存在的网络信号不稳定,电池不耐用,超费过重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指出鲁甸县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护林员信息管理、定位管理、监督管理、多媒体传输等5个功能。

护林人员;定位系统;现状分析;鲁甸县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保护好辖区内现有森林生态资源,护林员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肩负着林区日常的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林政管理、病虫害监测、政策宣传等重要责任越来越重要,对其履行好职能、职责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态度、文化素质、体质能力和管护效果,直接影响着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决定着森林火灾、盗伐滥伐、病虫害等重点工作能否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

1 鲁甸县护林员定位系统试点现状

1.1护林员现状

全县森林管护面积6.39万hm2,现有护林员550名(长期从事森林资源管理463名,兼职人员87名),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报酬较低(500元~700元/人/月)、兼职人员较多等因素,加之森林零星分散、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直接影响着林业信息化的提升。

1.2系统启动情况

1)鲁甸作为全省启动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的6个试点县之一,根据《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护林员定位系统建设试点的通知》(云森指办〔2014〕18号)和云南省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于2014年12月已全面完成550台定位手机终端招标采购并投入使用。

2)手机终端型号为酷派Y60-C1,屏幕尺寸为5.0英寸,运行内存为1GB,屏幕分辨率为960×540 (QHD)像素,机身容量为4GB,操作系统为Androi⁃dos4.3,后置相机为800万像素,前置相机为30万像素,外观设计为直板,屏幕材质为IPS。

3)运营商(电信公司)购置550台定位终端送一年话费、来电显示费和上网流量,其中50台终端赠送话费84元/台/月,包含本地内主叫通话时长500分钟(含长话、市话)、上网流量2G/月和来电显示费;500台终端赠送话费54元/人/月,包含本地内主叫通话时长300分钟(含长话、市话)、上网流量1G/月和来电显示费。

4)定位终端系统共投入30.125万元,其中,购置550台定位终端24.9万元,系统服务费5.225万元(95元/人/年)。

1.3存在问题

系统启动以来,由于终端原配电池不耐用、部分乡(镇)网络信号不稳定、部分终端用户超费较大等因素,导致护林员定位系统运行不畅、上线率不高。

1)网络信号不稳定、通话不清晰。据调查,水磨、新街等7镇27个村部分林区网络信号不稳定、通话不清晰。

2)电池不耐用。在使用过程,由于终端定位系统每天处于常开状态,95%的用户均反映电池耗电较大,导致电池不耐用。

3)超费过重。部分护林员出现超费过重,据1-6月份超费情况显示,共超费35893.68元,最高超费为1662.17元,最底超费为0.01元,其中,超费1000~1662.17元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0.9%,50~999元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2.9%,100~499元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10.9%,50~99元的有37人、占总人数的6.7%,10~49元的有74人、占总人数的13.5%,1~9元的有53人、占总人数的9.6%,1元以下的有201人、占总人数的36.6%,未超费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18.9%。

4)产生漫游费用。江底镇洗洋塘村、箐脚村,火德红镇机车等部分村组护林员在巡山护林中拨打电话时会接到会泽、贵州信号,产生了漫游费用。

5)护林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乡(镇)护林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等因素,只能适应常规巡山护林的要求,难以有力推进新形势下林业信息化的需要;少数护林员出现卸载定位软件、关闭流量的现象,导致定位系统运行不畅。

1.4改进措施

1)对无网络信号和信号不稳定的地方,终端运营商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核实,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新建和优化机站,确保终端用户正常运行。

2)终端运营商要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终端厂商协调联系,争取厂商在保修期内再增配550块锂电池,才能满足工作需求。

3)终端运营商对终端用户设定上限、控制流量、降低超费,并协调上级电信部门清退部分村组护林员在巡山护林中产生的漫游费用,确保终端用户正常运行。

4)提高护林员报酬和素质,建立健全护林员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护林员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护林员的管护责任,实现护林员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护林员在森林资源管护中的作用。

2 鲁甸县护林员定位系统使用效果

鲁甸县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以地理信息指挥系统为平台,利用GPS定位、移动网络、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将护林员巡山护林情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护林员,实现5个功能。

1)护林员信息管理。建立护林员管理信息中心,通过护林员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县各12个乡(镇)护林员的信息管理(信息内容: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管护区域、巡逻信息)。

2)定位管理。利用GPS手机终端实时采集护林员当前GPS坐标信息并上传到护林员管理信息中心,实现对护林员的定位管理,及时掌握护林员巡逻动态。

3)监督管理。对护林员进出管护区域时间、地点、巡逻路线、停留时间等信息通过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图形展示(巡护异常提醒和轨迹回放),实现对护林员的监督管理和网格化管理。

4)多媒体传输。护林员将巡护现场的情况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通过网络上传到护林员管理信息中心,便于各级指挥中心及时掌握火场信息,及时有效处置火情提供决策依据。

5)热点反馈。系统自动接收卫星热点后,将该区域内的卫星热点信息(热点编号、经纬度、像素、是否连续等)以固定短信格式自动发送到离热点最近的护林员终端上,以便该护林员第一时间对热点进行核查,参与热点的反馈。

3 结论

1)护林员定位系统平台可以及时通报森林防火信息,随时掌握护林员上岗到位情况,充分发挥了护林员巡山护林的作用。

2)护林员定位系统的运用,解决了护林员管理和野外巡查监管的困难,特别在遇到森林火灾、盗伐滥伐等突发事件时可以保障护林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指挥扑火队伍进行高效扑救,提高林业部门对护林员的监管水平和日常事务管理效率,实现护林员资源共享、及时掌握动态,满足林业系统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

3)全省统一护林员定位系统平台的应用,使部分林业区域在采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4)鲁甸作为全省启动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的6个试点县之一,利用好这个平台对全省、全市全面实施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韩焕金)

S762.3

B

2015-07-02

猜你喜欢

鲁甸县护林护林员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光影视界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仿生蜻蜓护林机
护林使者杨明松
护林路路堑边坡防护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