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镇五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浅析

2015-04-04王雯菲林咸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气针灸针刺

王雯菲,林咸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杭州 310053)

·名医经验·

高镇五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浅析

王雯菲,林咸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杭州 310053)

针灸疗法;心律失常;名医经验

高镇五,浙江慈溪匡堰高氏世医第5代传人,原浙江中医学院针推系及针灸学科创始人之一。其自幼随父习医,曾于苏州承淡安氏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天津国医函授学院研习针灸。高师在经穴相关、针刺手法、腧穴特异性等方面经验颇丰,临床尤专长于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等心系疾病。余通过面访高师,整理医案,偶寻心得,现将高师针灸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归因 分经取穴

“辨证论治”乃中医精华之所在,高师一直以此来指导自身临床诊治。其发现心律失常多以虚证为主,常见心气虚、心阳虚、气血亏虚证;实证偏少,或本虚标实。而临证时,更要仔细观察患者舌脉,结合症状,辨经分型,才可运针施治。

高师善于运用特定穴治疗心律失常[1-2]。如针刺治疗心气虚证,取心俞、厥阴俞,意为“脏病取俞”,配合膻中穴,俞募相配,益心气,通心脉;或取内关配神门,原络相配,补益心气,安定心神。而在反复临证观察中,高师亦发现腧穴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治疗频发性早搏,针刺以内关配神门为佳;治疗心动过缓,取穴以内关配素髎,或配足三里,或单用列缺为佳;治疗心动过速,针刺则以内关配三阴交或太冲为佳。

十二经脉,内属腑脏,外络肢节。高师认为经穴-脏腑密切相关。心律失常,病位于心,故针刺以心经、心包经经穴为主。他遍读经典,总结出手少阴心经“属心”,经别“属于心”,別络“入于心”;手厥阴心包经別络“络心系”;手太阳小肠经脉“络心”,经别“走心”;足阳明胃经别“通于心”;足太阴脾经“注心中”,经别“通于心”;足太阳膀胱经别“当心入散”;足少阴肾经“络心”等理论,认为“五脏相通”,他经之变可以影响本经之变。高师临证体会到心律失常虚证患者往往在心病主症上兼有他症,故针刺常在心经、心包经主穴基础上配以他经之穴,分经取穴,从而起到更好的疗效。如兼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配以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健后天之本,补益心气,或配以脾肾肝三经交会穴之三阴交,补心血,交心肾,健脾定悸;兼有阴虚阳亢之眩晕,则配以肾足少阴经脉之原穴太溪、胆足少阳之经穴风池,下补之以育心肾之阴,上泻之以潜上扰之阳,上下相配,育阴潜阳;或加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太冲,因厥阴经脉“与督脉会于巅”,与脑相通,且经别“上贯心”,故三穴配合共同起到育阴潜阳,安调心神的作用;兼有肺系疾患,则配以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列缺,手少阴心经“上肺”,列缺则可通过调畅肺脏经气而使呼吸舒畅。

2 辨证运针 法在速迟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微,在速迟。”《小针解》:“刺之微,在速迟者,徐疾之意也。”高师在针刺补泻手法上颇有体会,其认为针刺的微妙作用,即在于辨证运用速迟刺法,其贯穿在进针、得气、守气、调气、留针至出针的全过程。

高师灵活运用速迟刺法于临床治疗中[2]。心律失常患者以虚证或本虚标实为多,多因心气不足,气血失养而发病。《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急,谷气来也徐而和。”高师认为当正气虚,施补法时,针支宜细,运针幅度宜小,得气反应徐和,术者指下较松,患者针感舒适,守气调气留针时间宜短,则有益于扶正。如治疗室性早搏心气虚证,取内关、神门,选用0.30 mm× 25 mm毫针,施徐疾结合捻转补法,“得气”感应舒适,留针20 min,间隔5 min缓缓捻针5 s以略增针感;治疗心血亏虚证,俯卧位选取脾俞、膈俞,施徐疾结合捻转补法约30 s后出针;而后仰卧位取神门、足三里,施徐疾结合捻转补法约30 s,“得气”感应缓缓增强,舒适为度,静留针5~15 min后出针。虚证多为慢性久病,高师强调不宜追求速效,不宜刺激过强,必须缓缓多次针刺治疗。

《灵枢•邪客》:“先知虚实,而行疾徐。”高师认为辨证明确虚实后,才可选穴施用虚证徐补、实证疾泻的刺法;而对于一些虚实夹杂着,则选用不徐不疾中等速度之刺法。如治疗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病,辨证为气虚脉痹,本虚标实,针刺内关穴,用0.20 mm×40 mm毫针,施徐疾补法结合泻法,缓缓进针得气,感应舒适,间以短促捻针中强感应数次,同时配合膻中穴艾灸架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和舒适为度,持续运针守气约3 min后,间歇动留针15 min后出针。

另外,在多年对心律失常疾病的研究中,高师认为辨证运针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其认为在治疗心动过缓、频发早搏、心动过速等疾病时,针刺手法有区别。比如治疗心动过缓,针刺得气须缓慢,得气感应须弱而舒适,留针5~15 min即可;治疗早搏和心动过速,得气亦须缓慢,感应中等为宜,留针时间须20~30 min,留针过程每隔5 min左右缓缓运针约2 s,针感增强些许则效更佳。

3 救急有穴 创用“甲根”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高师认为医家个人的医术医技是有限的,只有相互交流学习才能成为医学大家。其通过寻访名家及自身实践发现,在针刺主穴基础上配合素髎穴刺皮刮柄可有效地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素髎穴为督脉经穴,位于鼻尖,督脉主一身之阳,“上贯心”;而肺气通于鼻,鼻为肺之窍,手少阴心经“上肺”,五脏中心为“君主”、肺为“相傅”,心肺密切相关。对于心脉痹阻不畅、脉象迟缓、心动过缓的患者,高师采用刺皮刮柄法刺激素髎,有效地起到了振奋心肺阳气、通络升心率的作用。

在临证运用“井穴”、“十王”穴的过程中,高师创新了一个可自疗的腧穴——甲根穴[3],深入研究了其定位、操作及主治病证,认为甲根穴同“井穴”密切相关,为“井穴”的延伸和发展。“井主心下满”,“病在脏者取之井”,甲根穴不仅具有“井穴”的功用,其主治作用更广,操作更便捷。甲根穴中“中根”穴通心包,“小根”穴通心经、小肠经,对于某些心悸患者,高师指导其发病时可在家用指切法切压“中根”或“小根”几分钟,从而有效及时地缓解临床症状。

4 针治心病 尤重调护

通过多年针治心律失常的临床实践,高师发现心律失常发病多有环境、情志、饮食等诱因,过冷过热、七情内伤、肥甘厚腻均可使心神不宁。而心律失常患者往往素体偏虚,易受外邪侵扰,在通过药物或者针灸治疗后,虽症状得以缓解,但仍稍有不慎,即易复发。

然“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高师十分重视治疗后患者自身的调护工作,其提出了调护“三要”理论。

一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心病发病多有明显季节性,冬季高发,此因心为阳脏而主阳气,而冬季寒冷则损伤阳气,经脉收引,致使心脉运行失畅;夏季又多暑热,易扰心神,使心神不宁;某些时疫亦可影响心脏功能,故患者应注意时令、气候变化,做好保暖、降温、防护等措施。

二要“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心藏神,主宰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然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于心”,所以平时要注意调和心理,避免忧思恐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神。

三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主血脉,心与气血关系密切,心脉又以通畅为要。过饥则气血不足;过饱则饮食积聚,阻滞血脉;肥甘厚腻则生痰聚湿,脉管不利;过劳过逸亦可影响气血运行。因此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起居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治愈疾病。

5 病例介绍[4]

患者,女,17岁,学生。感觉心悸1年余,遇劳易发。患者考入进行体检时心电图检查报告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脉象沉细频发结代,舌谈无苔。中医辨证为心悸,气虚型。西医诊断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治拟益气宁心。取内关、神门。常规消毒后,采用0.22 mm×40 mm毫针缓缓进针,行疾徐补法,中等度得气感应,间歇动留针15 min后,患者自觉胸部已舒适,留针至20 min后出针。即时诊脉,结代脉已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为巩固疗效,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患者治疗后期前收缩消失,疗效稳定。随访1星期,无复发。

[1] 方剑乔,马睿杰,王樟连,等.当代浙江针灸名家临证精要(一)[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2):137-139.

[2] 方剑乔,王樟连,马睿杰.高镇五教授和虞孝贞教授临证精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915-917.

[3] 方剑乔.浙江针灸名家临证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15.

[4] 黄琴峰,齐丽珍.名医针灸集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6:216.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1.0001

2014-09-07

1005-0957(2015)01-0001-02

王雯菲(1988 - ),女,2012级硕士生

林咸明(1966 - ),男,主任医师,教授

猜你喜欢

心气针灸针刺
水管通了 心气顺了
有“心气”才大气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
必 要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