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贲门痉挛24例
2015-04-04曾士林
曾士林
(江西省广丰县中医院,广丰334600)
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贲门痉挛24例
曾士林
(江西省广丰县中医院,广丰334600)
针灸疗法;电针;温针疗法;贲门痉挛
笔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贲门痉挛患者24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为江西省广丰县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6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
1.2 诊断标准
按照张希全等[1]的评分标准分级。24例患者中,1级14例,2级7例,3级2例,4级1例。
2 治疗方法
取陷谷、天突、膻中、上脘、中脘、气海、足三里、公孙、内关。脾虚痰湿证加脾俞、胃俞;胃热湿阻证加内庭、阴陵泉;肝郁气滞证加太冲、三阴交;脾肾阳虚证加肾俞、命门;肝肾阴虚证加肝俞、太溪。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毫针直刺,深度以穴位所在部位而定,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接华佗牌SDZ-Ⅱ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疏波频率为2~5次/min,密波频率为50~100次/min)治疗,留针30 min。电针治疗结束后继续留针,并在上述穴位中选取2~3个穴位施以温针灸,取一段长约2 cm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条燃尽后,截取另一段艾条,如此重复施灸3~4段艾条。所有患者均每星期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可酌情休息2~3 d再进入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3 治疗效果
24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钡餐X线透视、摄片或食道镜检查恢复正常)10例,好转(临床症状改善,X线钡餐、摄片或食道镜检查明显好转)13例,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5.8%。
4 讨论
贲门痉挛属中医学“噎膈”范畴,病位在胃与食道,与脾、胃、肝经及任脉有关,乃咽喉与胸膈间之气不能顺降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天突、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均为任脉穴位,天突利咽喉豁痰,散胸中气结以调胃气之和降;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通达全身气机;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六腑以通为用,六腑通则胃气降;内关属八脉交会穴,具有调理三焦,宽胸理气止痛之功;公孙为脾经之络穴,联络脾胃二经,配内关主治胃心胸部疾病;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治疗胃腑疾病的要穴;陷谷有疏通经气的作用。笔者先采用电针疏密波治疗,频率50~100次/min的高频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再对运动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可缓解食管胃括约肌痉挛,使食物得以顺利通过;频率在2~5次/min的低频疏波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的张力,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抑制发生较慢。在疏密波交替作用下,支配食管和胃的神经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括约肌收缩、舒张交替完成。温针灸中的艾叶燃烧时产生温热感和艾绒的药理作用,可通过针体直接传入腧穴经络中,使经络之气畅通,起到温通气血,畅运胃肠气机,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1] 张希全,陶学谦,孙晶华,等.食管良、恶性狭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的随访研究(附156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
(4):309-311.
R246.1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1.0010
2014-07-26
1005-0957(2015)01-0010-01
曾士林(1963 - ),男,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