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气肿疽的检疫与防治措施

2015-04-04贺李晶白小云张

兽医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牛气松原松原市

董 贺李 晶白小云张 涛

(1.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八郎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松原 138000;2.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额如乡畜牧兽医站,吉林松原 138000;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畜牧工作总站,吉林松原 138000)

牛气肿疽的检疫与防治措施

董 贺1李 晶2白小云2张 涛3

(1.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八郎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松原 138000;2.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额如乡畜牧兽医站,吉林松原 138000;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畜牧工作总站,吉林松原 138000)

牛气肿疽又名牛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在肌肉丰满部位呈现气性肿胀为特征,是土壤源传染病之一。

气肿疽;诊断;防治措施

1 病原特征

本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革兰氏阳性,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在体外可形成芽孢,专性厌氧,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液体中的芽胞可耐受 20min煮沸,0.2%升汞在10min内杀死芽胞,3%福尔马林15min杀死,盐腌肌肉可存活2年以上,在腐败肌肉中可存活6个月。

2 现场诊断

(1)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高发于气候炎热的夏季。主要发生于6个月至3岁之间的黄牛,以放牧中较年轻的牛多发,舍饲牛很少发生。绵羊和山羊偶有发生。本病在“气肿疽疫源地”发生时常呈地方流行性,发生过本病的地方,具有数年继续发生的倾向。

(2)临诊症状:本病经5日左右的潜伏期后而突然发热(41~42℃),反刍停止,食欲减退,可见颈、肩或臀部部分肌肉震颤,鼻镜干燥,进而四肢皮温降低。随后肌肉丰满部位发生不整形的气肿性肿胀,初期为局限性痛感,但迅速呈弥漫性扩大,随同中心部发生坏死,患部变为无痛,皮温低下,皮肤干燥、变色,触诊肿胀部可发出本病特有的捻发音。附近淋巴结肿大,随病情发展呈现呼吸困难,脉搏增快,发病后12~24h死亡。但最急性病例突然食欲废绝,呈现不安状态,排便次数增加,肠鼓胀,发高热,不见气肿,呈昏睡状态,经7~12h而死亡。也有少数病例只呈现一过性食欲轻微减退和轻度发热,肌肉肿胀,尔后缓慢恢复。

(3)病理变化:剖检患牛尸体时,按压尸体肿胀部可触知肌肉间隙留有气泡,病变部皮肤表面干燥,切开时可见皮下结缔组织呈出血性黄色胶样浸润和水肿,肌肉呈煤焦油样黑红色,充满着含有泡沫的血液。体表和附近的淋巴结显著充血、肿胀,有时可见浆液浸润和出血,肺、心肌、心内膜等有出血点。有的在消化道黏膜也有水肿、充血、出血。肠内容物混有血液。肝脏肿大,但脾脏几乎无变化。

3 实验室检验

(1)病原学检查:A.标本采取。无菌操作采取病畜的心血和病变部肌肉及渗出液,或新鲜尸体(死亡后不超过2~12h)的肝组织或病变部肌肉及渗出液,作为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感染实验。B.直接镜检。采取肿胀部位的肌肉、渗出液或肝、脾涂片(触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长1.3~3.4µm,宽0.5~0.8µm。无英膜,全身有鞭毛,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比菌体大,便带芽孢的菌体呈纺锤形或汤匙形,单个存在或成队排列。在标本或幼龄培养物中菌体为革兰氏阳性,老龄培养物中为革兰氏阴性。C.分离培养。将无菌操作采取的病料直接涂片或划线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或熟肉培养基,置于37℃中厌氧培养24~48h。本菌在葡萄糖鲜血琼脂上长成圆形、平坦、中心隆起的白扣状菌落,周围为微弱的β溶血。在肉肝汤中呈均匀一致的浑浊并产气,培养24~48h后,上清液清朗,管底有松散的白色沉淀物,并有恶臭气味。D.生化试验。将上述培养获得的纯培养物作生化试验进行鉴定。本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和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分解水杨酸。在牛乳培养基中产酸,经3~6d或更长时间后牛乳凝固,形成絮状凝块,不胨化。能产生硫化氢使醋酸铅琼脂变黑。E.动物试验。取病料悬液或培养物,豚鼠肌肉注射0.5~1ml,豚鼠常在24~48h内死亡。再将死亡的豚鼠的肌肉、脏器涂片镜检或作细菌培养鉴定。F.毒素测定。本菌可产生外毒素,取细菌培养物的无菌滤液5~10ml,腹腔注射豚鼠,经24~48h豚鼠死亡,即可证明。外毒素不耐热,52℃30min即被破坏。如同时用一组豚鼠腹腔注射同样剂量经加热处理的无菌滤液,豚鼠不死亡。

(2)血清检查:本病也可用沉淀反应进行诊断,为此可取病料肌肉用生理盐水制成1:5乳剂,煮沸15~30min,再用分析滤纸过滤,取其过滤液少许沿管壁加入已装有沉淀反应血清的毛细试管内,使其重叠,分别于15min及1h各观察一次,出现白环者为阳性。

4 防治措施

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现病牛后要马上采取相应的治疗,如用青霉素2~3万IU/k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d。或者用10%的磺胺噻唑钠100~200ml,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d。肿胀局部切天,去除坏死组织,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然后撒上消炎粉包扎。必要时,需进行引流。通过以上方法病情基本可以得到控制,3~5d后,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采取土地耕种或植树造林的措施,可使气肿疽梭菌污染的草场变为无害,但此法常不易实施。预防接种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用于气肿疽免疫接种的菌苗,我国目前使用的是气肿疽明矾菌苗及气肿疽甲醛菌苗。近年来虽培养成功弱毒菌苗,但尚未见推广使用。如果本病已经较大程度地流行,应立即转移牧场或更改饲料,常可使流行停止。病畜应立即隔离治疗。死畜严禁剥皮吃肉,应深埋或焚烧,以减少病原散播。

[1] 梁冬香.谈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1,(2):15.

[2] 郭四保,李龙华,钟美付,吕白杨.牛气肿疽的诊治与体会[J].中国动物保健,2013,(12):15.

董贺(1986—),男,研究生,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及疾病治疗工作。

猜你喜欢

牛气松原松原市
知识快餐店 牛气冲天
牛气冲天
“牛气冲天”的我们
河南松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爱的花旗松素 走进吉林松原市场
松原市备春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啊,松原
一例牛气肿疽的诊治与预防
向大作家学写作秘诀
——读《曹文轩教你写作》有感
松原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