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针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肝经湿热证的疗效观察

2015-04-04苏子淳李怀军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夹脊疱疹带状疱疹

苏子淳 李怀军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成人、老年人患者,属中医学的“蛇串疮”范畴。笔者用药针结合治疗本病35例,并与西药组3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均来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组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均在18~70岁之间,平均47岁,病程2~9天,平均6.7天。对照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均在18~70岁之间,平均44岁,病程2~9天,平均6.1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肝经郁热证诊断标准进行制定,症候见皮肤疱疹如粟,大小不一,疱壁紧张,色鲜红,灼热剌痛,伴有口苦口干,心烦等症状,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滑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年龄在18~70岁之间;出现疱疹在2~9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瘢痕体质者;病情危重 ,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价。

1.5剔除标准

(1)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方法服药者;(2)临床观察过程中接受研究方案以外其他治疗方法者;(3)临床观察治疗过程中由于意外情况而不能按时定期复诊,接受观察治疗者。

1.6 脱落标准

(1)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以及患者临床观察治疗中产生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2)因各种原因临床观察疗程未结束而退出治疗、失访或死亡的病例。

2 方法

2.1 治疗组

(1)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枳壳20g,黄芩20g,车前子15g,泽泻20g,生地黄20g,柴胡15g,当归15g,紫草10g,板蓝根30g,白芍20g,水煎服150ml,早晚口服。

加减:发于头面者可加双花、菊花、牛蒡子;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郁金;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发于腰部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痛甚影响睡眠者可加酸枣仁、茯神等。

(2)针刺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只取患侧,且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2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300 mg ,每日2次;甲钴胺片0.5mg, 每日3次 。

3 疗效评定指标

3.1 疼痛指标

采用VAS评定法: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3.2 疱疹评价指标

(1)止疱时间(天)(2)结痂时间(天)(3)脱痂时间(天)

3.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 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 %,仍有疼痛。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来评价疗效,分为4级,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n=100%,显效:n≥60%,有效:n≥30%且n<60%,无效:n<30%。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改善疼痛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2、3。

表1 两组患者止痛、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止痛、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S)

注: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组别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 脱痂时间治疗组 4.33±1.35 6.12±1.02 10.81±1.62对照组 5.42±2.53 7.58±1.13 11.67±1.7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比较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胆火盛,外受毒邪而发,故以清泻肝胆,解毒利湿,行气止痛为治则,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方中用龙胆草、黄芩清肝胆之火热;因其疱疹证属血热,配合生地黄、当归凉血活血之品;柴胡、枳壳,清热疏肝、理气止痛;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白芍缓急止痛;

紫草、板蓝根凉血解毒。清热解毒与利湿并重,佐以凉血活血之剂。

配合针刺夹脊穴,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可调节督脉及足太阳经脉,主全身之阳气,达到通调脏腑经络的目的。局部围刺则可疏通局部经络,可激发经气,通过通经的作用,改善气血运行障碍,达到通经止痛之目的。本文结果表明,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刺夹脊穴及局部围刺的疗法较之对照组,疗效显著提高,治疗时间缩短,为临床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经验。

猜你喜欢

夹脊疱疹带状疱疹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