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痴呆患者分级护理模式的疗效观察

2015-04-04曹丽果

河北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定向护理患者

曹丽果

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部分患者尚伴有精神行为症状。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0.75%~4.69%。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痴呆患病率将迅速上升。目前尚无根治或显著缓解痴呆病情的药物,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极为重要。本文选取我院诊治的73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痴呆程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3例老年痴呆患者,其中老年痴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中AD标准确诊[1]。本组患者共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69.81±9.31)岁;依据Huges等创立的临床痴呆评分(clinicalde dementia rating,CDR)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痴呆程度评估,其中:CDR0 0例,CDR0.5 13例,CDR1.0 23例,CDR2.0 39例,CDR3.0 1例。

1.2 分级护理措施

1.2.1 无痴呆、可疑痴呆(CDR0、CDR0.5):重视病前调护,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积极防治导致痴呆的各种危险因素,如血管性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抑郁、环境污染等。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从事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不脱离家庭及社会。

1.2.2 轻度痴呆(CDR 1.0):在前者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娱乐、学习时间。

1.2.3 中度、重度痴呆(CDR 2.0、CDR 3.0)

1.2.3.1 基础护理措施:保持环境安静、安全、舒适、整洁。Paul Raia开创的 HABILITATION护理新模式[1]的依据是:痴呆虽然使患者丧失很多功能,但周围环境支持决定着患者的病情发展;痴呆患者虽然出现了以认知能力为主的多种功能的损害,但患者并没有丧失对自己情感的体验,患者有能力表达情绪。调整痴呆患者环境压力,运用心理、行为、认知等多种干预手段,可以最大限度调动患者的潜能,达到减缓病情发展,甚至促使某些症状好转的目的。此为,尚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洗头、擦浴、洗脸、更换病员服,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皮肤及会阴部清洁,床铺干净、整洁、干燥,要特别注重预防压疮发生。

1.2.3.2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食谱,选择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清淡可口的食品;对吞咽困难者以软食为宜,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卧位,避免或减少引起呛咳;不能经口进食者,予以鼻饲或静脉营养,进食时应有专人看护,以防窒息等的发生。

1.2.3.3 用药指导:痴呆症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较复杂,漏服、误服或服药过量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护士应遵医嘱按帮助患者服下,对静脉输液者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2.3.4 心理护理:对于情感异常、情绪激越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有学者报道痴呆患者行为激越与护理人员的情感负担密切相关[2]。因而,护理人员应予痴呆患者充分尊重,对患者出现的性格、行为变化,应充分理解,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5 康复训练:合并肢体功能障碍者,要重视功能训练,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促进功能恢复。①自理能力训练:从简单到复杂,训练时语言要通俗易懂,语气和蔼,语速缓慢,每次只给一个口令,反复强化,使患者生活基本自理。②定向力训练:包括对人物、时间、地点的判断。向患者讲述简单的、必要的生活常识,要求患者能够记忆。并让患者逐渐形成对不同的人物特征、场所特征、时间的正确判断。③语言、认知能力的训练:多与患者交流,鼓励其多讲话,以及简单的计算、概况、判断训练,及时给予声、光、触觉等刺激。目前较流行的3R护 理[3]:即Reminiscence(回忆往事)、Reality(现实定向)和Remotivation(记忆再激发),对改善患者认知力效果明显,而注意力、记忆力的改善对其他功能的恢复起着积极作用,利于全面康复[4]。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痴呆评分(clinicalde dementia rating,CDR),在痴呆的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此,可将痴呆分为5级。无痴呆CDR 0:无记忆力缺损或只有轻度不恒定的健忘,能完全正确的定向力,能很好解决日常问题、处理职业事务和财务;判断力良好,有能力自我照料。可疑CDR 0.5:轻度、持续的健忘;对事情能部分回忆,属“良性”健忘;除时间定向有轻微困难外,能完全正确定向;在解决问题、判别事物间的异同点方面有轻微缺损;家庭生活、爱好和需用智力的兴趣轻微受损,完全有能力自我照料。轻度痴呆CDR 1.0:中度记忆缺损;对近事遗忘突出,有碍日常活动的记忆缺损,时间定向有中度困难;对检查的地点能定向;在其他地点可能有地理性失定向,在解决问题、判别事物间的异同点方面有中度困难;社会判断力通常保存,虽然可能还参加但已不能独立进行这些活动;偶尔检查正常,家庭活动轻度障碍,放弃难度大的家务,放弃复杂的爱好和兴趣,需要督促。中度痴呆CDR 2.0:严重记忆缺损;能记住过去非常熟悉的事情,新材料则很快遗忘;时间定向有严重困难;常有地点失定向;在解决问题、判别事物间的异同点方面有严重损害;社会判断力通常受损;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但可被带到室外活动;仅能作简单家务,兴趣保持的范围和水平都非常有限;在穿着、卫生、个人财务保管方面需要帮助。重度痴呆CDR 3.0:严重记忆丧失;仅存片断的记忆;仅有人物定向,不能做出判断,或不能解决问题;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病重得不能被带到室外活动;丧失有意义的家庭活动;个人料理需要很多帮助,经常二便失禁。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程4周,本组患者痴呆程度在有针对性的分级护理措施实施前后,痴呆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入组患者护理前后痴呆程度分级比较 n=73,例(%)3 讨论

痴呆患者的具体表现为已获得的职业和社会活动技能减退和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和丧失,视空间技能损害,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等丧失,并相继出现人格、情感和行为改变等障碍,且呈进行性加重过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培养护患之间的感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以及患者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使得护患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实现有效沟通的目的。因而,护士在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引起各国医疗机构的关注。根据患者的痴呆程度,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不仅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尚能提高患者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程度不同的痴呆患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分级护理模式,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智能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与屠丽君等[5]的报道相符。

痴呆患者,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的护理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是对护理人员的耐心、临床技能的严峻考验。严密观察痴呆症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变化,尽早干预,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

1 马永兴,俞卓伟主编.现代痴呆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48-1449.

2 于荣辉,绳宇.痴呆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34-936.

3 杨德森主编.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第1版.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11-513.

4 李华,赵艳青.老年卒中患者注意力和记忆力再训练的价值.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176-177.

5 屠丽君,麻丽萍,张燕红.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的训练.中华护理杂志,2011,28:845-846.

猜你喜欢

定向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