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分析
2015-04-04宫春勇
张 艳,宫春勇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2],多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病程可持续2~3个月,一般为自限性。近期我们发现了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极为罕见,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3岁,因颈部疼痛20天入院。患者感冒后出现颈部疼痛,头部及耳后牵涉痛,伴畏寒、发热,体温38℃。门诊甲状腺彩超显示: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左侧甲状腺非均质性肿大。以“亚急性甲状腺炎”收住院。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甲状腺吸碘率低于正常范围;甲状腺ECT:双侧甲状腺摄碘减低,显影浅淡,符合亚甲炎表现;其中甲状腺左叶“冷结节”;实验室检测:红细胞3.09x1012/L↓(3.5~5.0× 1012/L)、血红蛋白90.0g/L(110~115 g/L)、C反应蛋白76.80mg/L↑(<10mg/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1.59ng/dL(0.61~1.12ng/dL)↑、促甲状腺素0.04μIU/ ml(0.34~5.6 μng/dL)↓;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葡萄糖7.86mmol/L↑(3.6~6.36mmol/L);血沉95mm/h↑(0-20mm/h);Sebia capillarys2血清蛋白电泳提示:γ区可见异常增殖带,疑为M蛋白(见图1);进一步检测免疫球蛋白:IgG26.50g/ L↑(8~17g/L)、IgA0.46g/L↓(0.72~4.29g/L)、IgM0.31g/L↓(0.4~2.6 g/L);热沉淀定性法检测尿本周氏蛋白结果为阴性;骨髓细胞学检查三系增生,浆细胞比例增高>10%。外送尿液标本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本周氏蛋白结果为阳性。X光检查:头颅骨质未见异常,胸腰段骨质增生,骨盆骨质未见异常,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据上述结果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给予患者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及对症治疗,必要时激素治疗,其临床症状略好转,之后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图1 Sebia capillarys2血清蛋白电泳图(γ区可见异常增殖带)
2 讨论
本例患者为感冒后出现颈部疼痛伴畏寒、发热,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素水平下降,甲状腺ECT提示双侧甲状腺摄碘减低,明确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起源的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3-5],老年人多发,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起病缓慢,具有一定隐匿性,多数病例经过数月或数年出现临床症状[6]。如本例患者当时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目前血清蛋白电泳在有些医院已作为临床常规项目用于肝、肾功能监测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辅助诊断[7-9]。本例患者是在常规筛查时发现其血清蛋白电泳γ区出现疑为M蛋白的异常增殖带。进一步检测免疫球蛋白、血沉、尿本周蛋白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IgG升高,IgA、IgM降低,血沉显著加快;尿液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本周氏蛋白为阳性;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增高>10%,多项证据都支持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但它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目前未见文献报道。二者究竟是合并发生,还是互为因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1] 赵宁,马序竹.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181):981-982,987.
[2] 陈育忠,谢维捷,郝蕾.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10):47-48.
[3] 邸平,潘玉玲,王成彬.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实验方法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6):1012-1014.
[4] 喻研,王琳.多发性骨髓瘤的心脏损害[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2):247-249.
[5] 卢力丽,王伟,赵洪国.多发性骨髓瘤214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23:4204-4207.
[6] 林志美,朱焕玲,饶进.多发性骨髓瘤127例首发表现及首诊科室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4):25-27.
[7] 李艳.多发性骨髓瘤5例误诊分析[J].临床荟萃,2012,27(14):1263-1264.
[8] 曾如钢.骨髓瘤误诊文献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5):58-59.
[9] 杨静.多发性骨髓瘤5例误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