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妇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2015-04-04韩叶芬
韩叶芬
临床教学是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并获得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1]。妇科临床护理的专科性较强,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护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内容。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存在着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素质参差不齐等情况。如何使实习护生全面掌握内容相对较多的妇科护理理论和技能是妇科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临床路径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推行的护理模式,是由医院各部门、各专业的专家依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据此模式接受治疗[2]。该模式能显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到妇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妇科实习的护生共80人(均为大专学生,护理专业本科生和中专生不入组),实习时间均为四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历、在校学习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带教老师均为在科室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传统带教法,入科后由护士长进行入科介绍后指定带教老师,跟班学习,老师随机带教。出科前对护生进行理论、技能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1.2.2 观察组 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学生入科后由护士长统一进行入科介绍、安排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根据设计好的临床教学路径进行带教。具体方法为:(1)第1周:护士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带教老师、实习内容、制度、工作程序、各班工作职责、医疗安全知识等;带教老师系统介绍科室环境、物品的摆放及各班工作职责,妇科小手术室器械包种类及常用器械,妇科检查室物品摆放及常规妇科检查方法及内容;讲解科室常见病种种类、妇科手术前后护理内容、外阴擦洗、阴道冲洗、导尿术、中药直肠滴入法、穴位敷贴、足三里穴位注射、中药烫疗、艾灸法,各种基本注射技术、无菌技术和中心吸氧等基本操作技能;讲授异位妊娠的护理及妇科手术前后护理,艾灸法操作示范。(2)第2周:讲解专科常用药物如催产素、米非司酮、米索片等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指导接待新入院患者和危重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指导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和医嘱正确处理方法;示范讲解妇科专科操作技术,如阴道冲洗、外阴擦洗、导尿、中药直肠滴入、艾灸法、穴位贴敷等;讲解专科特殊检查的要求(宫腔镜检查、诊刮术、清宫术、宫颈活检术等)及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阴道雾化机、负压吸引器、宫腔镜等);讲解妇科急症的急救措施(如异位妊娠、不全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的急救措施等);强化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操作流程和专科基本技能;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带教老师以提问式或授课式让护生掌握)。(3)第3周:进一步讲解妇科疾病的护理常规;指导护生合理安排各班工作,培养预见性思维和判断性思维能力;护生挑选典型病例对患者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实践,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护理记录及1份护理病历;组织学生进行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讲解妇科健康教育的内容,使护生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4)第4周:指导护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进行15~30分种的健康教育;与护生沟通,了解护生对妇科实习期间的体会和感悟;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整体教学效果,修正或完善教学路径。每周由总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进行阶段评价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问题。出科前对护生进行理论、技能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技能成绩比较 临床教学路径组的护生与传统带教法教学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成绩比较(n=40,分,±s)
表2 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成绩比较(n=40,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理论成绩95±2.14 85±1.78操作成绩92±2.35 86±2.41
2.2 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 与传统带教法相比,实施临床教学路径组的护生对老师的满意度、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n=40,%)
3 体会
3.1 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规范教学方法 传统带教法教学是带教老师凭经验教学,碰到什么就教学生做什么或讲什么,随机性大,不可避免地有遗漏或重复的教学,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则可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出现,无论带教老师有无教学经验,都能依据教学路径表达到全面规范地教学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缩短护生临床适应期[3],减少传统教学中的重复、随意现象[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临床教学路径组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优于传统带教法的护生。
3.2 临床路径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由于在校学习时妇科护理的学习内容为考查科目,护生对其重视度不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考试科目,在应对考试后基本将所学内容遗忘,而传统的带教式教学以要求护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对于疾病本身的相关内容及所进行操作的目的则很少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所培养的护生很难适应当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要求。教学路径要求老师和护生能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及内容,促进护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地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各项技能操作的练习,学习专科疾病知识及其相关的内容如诊断标准、特征性临床表现、特异性检查、检验等,提高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带教老师也积极地探讨各种方式以能使护生尽快能掌握路径要求内容,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3.3 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满意度 根据统计学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教学路径的要求,正确引导职业道德,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态度[5],护生能主动运用已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对患者进行沟通解释和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由于带教老师的系统规范带教,使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而学生积极学习也使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4 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临床路径教学的实施,护生跟随老师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护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资料的收集、分析护理问题并提出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潜在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性护理措施,使护生的学习一直处于积极进取状态,而不同于传统带教法,学生只知道去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探索过程,对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刘义兰,王桂兰,赵光红.现代护理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
[2] 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4-15.
[3] 陈爽,武玲,卞龙艳.临床路径式带教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107-108.
[4] 庄代红,陆明凤,余明珠,等.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妇产科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1):1924-1925.
[5] 许红,索虹蔚,廖文梅.基于目标管理的临床路径教学法在LDR产房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5):139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