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清算”换“邻国宽恕”
2015-04-03辜学武
辜学武
2015年3月9日,默克尔访问日本东京的科学未来馆,与机器人握手互动。
工业国七国集团(G7)有一个惯例,轮值主席国政府首脑每年开会前应分别访问各成员国,商讨本年度会议的主题,征求各国政府的意见,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准备。今年G7的轮值国主席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遍访了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和加拿大,法国都去了无数次了,只有日本还是一个空白。眼看峰会6月初就要在巴伐利亚的埃尔茅宫殿(Schloss Elmau)举行, 再不去就说不过去了。
于是乎这位因希腊问题和乌克兰危机忙得团团转的铁娘子拨冗来了个闪电外交,3月8日至9日突击访问了东京。专门来回飞20多个小时去访问一个万里之外的远东国家,却逗留不到30个小时,这在德国首脑外交史上还是少见的,确实是给足了日本面子。
可是默克尔要是这么一个毫无心计、大大方方的人就不是默克尔了。一切迹象表明,她这次访日的动机并不是那么“单纯”。其中一个动机就是借这次专门访问日本的机会,利用东京这个场所谈谈德国的历史观,给陷入历史迷思的友邦日本指点一下迷津。早在双方磋商她的访问计划时,安倍政府就察觉到了默克尔“来者不善”。德国外交部通知日本,总理希望在来访期间做一次公开演讲,而且点名要在“朝日新闻”的演讲大厅。
众所周知,《朝日新闻》是日本主流媒体中为数不多的偶尔敢于批评安倍政府右倾历史观的大型出版物。据说日方接到德方的要求后,抱怨不已,反复询问为何不去大学,偏偏要在与政府持不同政见的“朝日新闻”演讲。岂不知德国政府出资的位于东京的德日研究中心早就和“朝日新聞”合计好了,联合举办演讲会,邀请默克尔出场,生米煮成熟饭,安倍政府想阻拦也来不及了。
明显地,默克尔选择“朝日新闻”演讲大厅来登场,本身就发出了一个清晰的政治信号:德国政府非常愿意为敢于批评安倍历史修正主义的“朝日新闻”站台,她是为德国人比较欣赏的“朝日新闻”站台来了。
但默克尔并不是一个故意让东道主难堪的客人。她说,她提及德国的历史教训,谴责纳粹暴行,不是为了“教”日本人怎么去对待历史,而是告诉日本朋友,“我们德国人”是如何面对“我们自己的历史的”。明眼人一看,这不实际上就是在“以身作则”地劝导日本去正确面对历史吗?
至少默克尔是在告诉自己的友邦,德国和日本在对待自己前辈的战争罪行上的做法是不一样的。这位外交技巧娴熟的德国女总理并没有公开地批评安倍的做法,但她充满自豪地赞扬了德国的做法:以“自我清算”换取“邻国宽恕”,这就是默克尔给安倍列出的重回国际社会的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确是德国成功回归国际社会的诀窍。默克尔告诉日本社会,德国之所以战后能重新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为受害国所原谅,就是因为它自己对自己的侵略暴行的丑恶历史进行了自我清算。正是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清算和悔恨,赢得了昔日受害国人们的尊敬并换来了同样发自内心的宽恕。与其说默克尔是在“赞扬”德国的自我清算,还不如说她是在批评日本在自我掩饰历史时表现出来的“任性”。
默克尔希望日本向德国学习,这一点她没有加以掩饰,但话说得比较含蓄。 世人都知道,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是德国的一个好学生。默克尔是多么希望当今的日本继续向德国学习,得到邻国的宽恕啊!她在“朝日新闻”的德文演说中的历史部分非常精彩,一开场就把听众的思绪带回到德意志帝国和日本明治维新互动的时代。
默克尔以提及1873年日本岩仓使节团来德国考察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历史开讲,感叹她发表演讲的3月9日正是当年日本政府特使岩仓具视率领考察团踏上德国领土的第142个轮回日。物理学家默克尔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历史学家,而是一个政治精算师,她在扳着指头算日本何时拜德国为师的。学生的历史纠结与迷思不仅使她看到了日本外交的风险,也看到了21世纪德国的软实力和重新成为日本老师的机会。
她回顾那段历史,明显地是想借题发挥,说是通过岩仓具视考察团当年孜孜不倦地拜德为师看到了日本民族强烈的求知欲和广纳百川的精神,并愿相信这一美德是日本的传统并将会继续发扬光大。可是许多人会问,在当今科学技术、社会福利、高等教育、议会制度和工业制造都能与德国一决高低的日本,日本人还能向德国人学什么呢?默克尔引经据典,抛出岩仓具视,把人们的思路引向历史领域。
日本当下应该向德国学什么,默克尔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在“朝日新闻”的大厅里给日本年轻的听众大谈德国人把战败当成“解放”的心态,在与听众互动时大谈只有勇敢地自我清算历史才能赢得邻国宽恕的道理。在和安倍会谈时,她也抓紧时间见缝插针地给日本首相和他的内阁成员大摆德国战后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彻查屠杀犹太人暴行的龙门阵。
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吗?默克尔在德国政界是一个善于从总未来目标推导出今天要做什么的政治高手。这位德国“铁娘子”在东京一方面盛赞日本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极力推介德国“自我清算历史”的成就,如果把这两条线放在一个平面上来看,道理难道不是发人深省吗?默克尔“东京论史”无疑给人们在分析她东京之行的真正动机上,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
事实上,一个21世纪的德国总理在二战结束70年之际访问日本不谈历史问题是不可思议的,至少她不会得到德国社会和舆论界的谅解,因为德国知识精英的大多数都认为日本精英的二战历史功课做得相当差。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默克尔在东京大谈历史问题,实际上是表达了德国主流社会对东京政府历史观的强烈不满。默克尔在外交场合通常是一个比较谦虚低调的人,但这次却显得有点“高调”,而且明显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备而来。
默克尔的“东京论史”确实有“一石三鸟”之嫌。其一,告诫老朋友日本,现在该是正确面对历史的时候了。在“朝日新闻”的演讲中,默克尔用了一个精准的德文词entfesseln来定性由德国发动的战争。Entfesseln的本意是“解开马的缰绳”。对默克尔来讲,德国在欧洲策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强大的德国战争机器这匹野马被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解开了缰绳,横冲直撞,使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包括德国人民在内惨遭蹂躏。
默克尔是在告诉日本人每一个德国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战争的发动者,尽管最终自己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和伤害,是不能把自己说成是“受害者”的,因为挑起战争的国家必须对所有的战争伤害负责,包括战争对自己的人民产生的巨大伤害。 默克尔似乎是在让日本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越坚定地面对历史,越能得到受害国的谅解,日本就越能像德国一样成为一个被世人接受的正常国家。
其二,默克尔“东京论史”充分向全世界展现了战后德国的软实力。事实上,二战以后,尤其是奠边府战役之后,欧洲国家在亚洲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几乎消失殆尽。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包括德国越来越强烈地担心欧洲在亚太地区的边缘化,美国用“硬实力”重返亚洲后,德国也一直在思索如何加强德國和欧洲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打“软实力”牌,用软实力重返亚洲,重新恢复欧洲在亚洲国际政治博弈中的能见度和话语权,已经成为德国政治精英的共识,默克尔这次“东京论史”给安倍内阁上历史课引起全球关注,可以看作是德国利用“软实力”优势来影响亚太事务发展的一次小试锋芒。
更重要的是第三点,默克尔万里迢迢到东京给日本人上历史课,表现出德国对东亚地区和平安全的强烈关注,希望日本尽快卸掉历史包袱,为东亚地区3个核心国家中日韩实现实质上的和解创造前提条件。日本和中国是德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和政治伙伴。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在默克尔联合政府两党执政协议书中,日本还排在中国的前面。中日关系持续紧张,默克尔政府实际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德国现在能赢利的大型企业都有庞大的中国业务,无数中小企业都是它们的供应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都离不开中国市场。这个靠外贸立国的欧洲强国承受不起亚太地区任何政治动荡所带来的经济滑坡,催促日本走出历史阴影,摆脱历史的束缚,清算过去,鼓励中日向德法学习达成实际和解是德国东亚外交的最佳选择。
默克尔不认为中国已经彻底宽恕了日本,但深知,当年没有德国的“自我清算”,决不会有法国的宽宏大量;今天如果没有日本的“自我清算”,明天也不会指望有中国的宽宏大量。专门选择到东京来介绍这一宝贵经验,默克尔可谓是用心良苦。
默克尔在东京还特别提及慰安妇问题,这实际上是在细化她给日本量身打造的教案。她不仅告诉安倍政府要修历史课,而且还告诉他们应先从那一课做起,即从了断慰安妇问题做起;不仅应该从宏观上反省过去,而且还要做到该点名就点名,让那些战争罪犯“遗臭万年”。
这样苦口婆心,推心置腹,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友邦如何面对历史,在世界外交史上还是没有先例的。德国可以说是真心实意,但日本好像并没有完全领情。不知默克尔听到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德日不可比”的论调没有,至少岸田的“任性”反映出德国总理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有人以为默克尔提慰安妇问题是在分化中韩,实际不然,因为中国政府和民间也一直都在敦促日本直面慰安妇问题。虽然默克尔明显地希望日本的邻国能像法国宽恕德国一样宽恕日本,但她的话也说的很明白,只有诚心诚意的自我清算才能换来诚心诚意的邻国宽恕。
相信亚洲的政治家们都听清楚了默克尔的对于他们互动顺序的期待:日本应先主动对自己的历史做一个彻底的清算和了断,亚洲各国应在此基础上展现真诚的宽宏大量,携起日本的手,一起共同创造亚洲美好的未来。日本在战前一直是德国的忠实学生,但愿它现在继续愿做德国的学生。